|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01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02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03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04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05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06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07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08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五霸更迭,春秋时期,理清时序,战国时期,材料一,材料三,战争迁徙交流,华夏认同民族大融合,经济发展,1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争霸。各诸侯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实质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兼并。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同时并存。各国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材料二:据《春秋》记载,鲁隐公执政十一年间,从未朝见周王,而周天子却三次派使臣到鲁国“聘问”……242年间,鲁国仅向周天子朝觐7次,其中鲁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但同时鲁朝齐11次,朝晋20次。
    结合材料一,请大家说说周王东迁以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分封制下的诸侯有一项义务叫“朝觐述职”,据材料二,说说鲁国履行义务的情况怎样?既然不朝觐周王,那鲁国去朝觐谁?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观察上图,请指出王畿控制区域有何变化?你有何认识?
    通过西周、东周时期和战国后期列国分布、数量和区域的变化,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楚国崛起前后国君的认识有何变化?这可以反映什么问题?
    材料四 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雄渠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整理自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问:相较于左图,右图消失了什么字样?中原地区蛮夷的分布出现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认同。
    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相继封建化。
    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随着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铁农具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摘编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①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冶铁场景构想图
    二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②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
    ……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华阳国志·蜀志》
    (2)工商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设问1:观察上面的历史年表,思考一下,从春秋到战国末期制铁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一系列怎样的变化?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 战国初年各国为富国强兵,都进行了变法活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刘向《战国策》
    材料七: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1)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2)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3)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含义: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仁”:关爱他人,“为政以德”
    孔子谓季氏(鲁国卿大夫):“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②克己复礼,同时承认制度随着时代而改良
    ③教育:有教无类,开创私学,因材施教。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性恶第二十三》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的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庄子·至乐》
    材料八:列举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让学生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带领学生归纳对比主要学派的思想。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3、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4、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爱中》5、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子·人主》6、以法为教。——《韩子·五蠹》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周变东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列国纷争社会动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与战国,华夏认同,经济发展,兴修水利,工商业,变法运动,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分封行县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