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填空题,第二部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
1.(3分)抄写下面一段话,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丰碑(节选)
李本深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5分)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yǎng zūn chǔ yōu 的生活,会使人习惯于xiǎng lè 。只有时常注意duàn liàn 头脑和zhī tǐ ,才能让生命始终保持激情与斗志。
3.(3分)看图,根据要求填空。
小林看到“血泊”一词,他查了字典,知道“血泊”是指 ,也知道“泊”是一个多音字。后来,他发现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中“停泊”的“泊”应读 ,应取第 种意思。
四、只选择一项,在后面的括号里填写序号。(18分)
4.(3分)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倭瓜(wō) 无垠(yí) 弓弩(nú) 熠熠发光(yì)
B.忌讳(huì) 裤裆(dàng) 发怔(zhèng) 绰了梢棒(chāo)
C.踉跄(qiàng) 按弦(xián) 家禽(qín) 出谋划策(mó)
D.蓟北(jì) 撩乱(liáo) 刷浆(jiāng) 揩揩眼泪(kāi)
5.(3分)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颤抖 保拇 耻笑 一声不吭
B.沉寂 赏识 由中 摩拳擦掌
C.窗帘 慰问 屏障 手急眼快
D.樱桃 难堪 骏马 肃然起敬
6.(3分)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老婆和孩子)
B.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快来)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人工驯养的禽类)
D.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放风筝)
7.(3分)下面表示年龄的词语按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而立 不惑 古稀 花甲
B.花甲 而立 不惑 古稀
C.而立 不惑 花甲 古稀
D.花甲 而立 古稀 不惑
8.(3分)下面句子描述的具体情景可以用哪一个词语表示?( )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A.跃跃欲试 B.兴致勃勃 C.手忙脚乱 D.情不自禁
9.(3分)下面哪一幅字帖是隶书作品?( )
A. B. C. D.
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1分)
10.(3分)判断对错,在后面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1)《清贫》的作者方志敏在文中描写了与国方士兵的对话,是为了表达自己清白、无私的人生信念。
(2)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标题“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可以猜想这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草船借箭》一文,从“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可以感受到他对天气的把握胸有成竹。
11.(8分)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于物无不陷也。”
(2)孟子认为:一个人是不是仁慈,首先要看他有没有 之心。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又表露诗人失望心情的诗句是:“ , 。”
(4)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一文中,多次写道:“ ,我永远忘不掉你”,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5)班里要组织一次笑话大会,小云准备在家里先试着讲一讲。你打算怎么帮助他呢?请写出一条建议。
二、第二部分阅读(30分)
12.(14分)阅读《跳水》节选,回答问题。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ㅤㅤ“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写一写孩子内心的变化。
笑得很开心→ → →气极了→
(2)为什么孩子要伸手去夺帽子?
A.这顶帽子非常值钱
B.证明自己有本事
C.帽子可以挡风遮阳
D.想要挽回自尊心
(3)下面句子主要采用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4)节选片段主要写了什么?
A.猴子很放肆,孩子很生气,就去追猴子。
B.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水手吓呆了。
C.猴子逗孩子,水手笑孩子,大家吓呆了。
D.水手笑孩子,孩子追猴子,大家吓呆了。
(5)作者在节选片段中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3.(16分)阅读《昆明的雨》(节选),回答问题。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①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②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yāo)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块烧得炽(chì)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作者:汪曾祺)
【资料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年近古稀的时候,他还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注释】①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一般指农历四月。②扳:把一端固定的东西往下或往里拉,使改变方向。
(1)昆明的雨季有哪些特点?对的打“√”,错的打“×”。
没完没了
断断续续
令人舒服
雨量充沛
(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缅桂兰?
A.来历、颜色、香气
B.来历、香气、形态
C.颜色、香气、形态
D.来历、气味、花期
(3)下面这段话写出房东什么特点?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A.喜爱雨季
B.自私小气
C.缺乏信任
D.热情友好
(4)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准确的是哪一项?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A.雨中苗族女孩特别的外貌和声音,引起了作者注意。
B.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成了昆明雨季最美的一道风景。
C.回忆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和物,抒发作者怀恋之情。
D.这些卖杨梅的苗族女孩让作者对昆明的雨记忆深刻。
(5)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三、第三部分作文(30分)
14.(30分)ㅤㅤ我们每天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选择其中一位家人写下来,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这位家人的特点,注意选取典型事例。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
1.(3分)抄写下面一段话,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丰碑(节选)
李本深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丰碑(节选)
李本深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解答】故答案为:
丰碑(节选)
李本深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5分)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yǎng zūn chǔ yōu 养尊处优 的生活,会使人习惯于xiǎng lè 享乐 。只有时常注意duàn liàn 锻炼 头脑和zhī tǐ 肢体 ,才能让生命始终保持激情与斗志。
【解答】故答案为:
养尊处优 享乐 锻炼 肢体
3.(3分)看图,根据要求填空。
小林看到“血泊”一词,他查了字典,知道“血泊”是指 流到地上的大摊的血 ,也知道“泊”是一个多音字。后来,他发现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中“停泊”的“泊”应读 bó ,应取第 ① 种意思。
【解答】“血泊”指流到地上的大摊的血。“停泊”指船只停靠;在泊位停住。所以“停泊”中“泊”的意思是停船靠岸,应读“bó”。
故答案为:
流到地上的大摊的血 bó ①。
四、只选择一项,在后面的括号里填写序号。(18分)
4.(3分)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倭瓜(wō) 无垠(yí) 弓弩(nú) 熠熠发光(yì)
B.忌讳(huì) 裤裆(dàng) 发怔(zhèng) 绰了梢棒(chāo)
C.踉跄(qiàng) 按弦(xián) 家禽(qín) 出谋划策(mó)
D.蓟北(jì) 撩乱(liáo) 刷浆(jiāng) 揩揩眼泪(kāi)
【解答】A.有误,“无垠”的“垠”应读“yín”;“弓弩”的“弩”应读“nǔ”;
B.有误,“裤裆”的“裆”应读“dāng”;
C.有误,“出谋划策”的“谋”应读“móu”;
D.正确。
故选D。
5.(3分)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颤抖 保拇 耻笑 一声不吭
B.沉寂 赏识 由中 摩拳擦掌
C.窗帘 慰问 屏障 手急眼快
D.樱桃 难堪 骏马 肃然起敬
【解答】A.有误,保姆:家政服务员。故“保拇”的“拇”错误。
B.有误,由衷:出于本心。故“由中”的“中”错误。
C.有误,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故“手急眼快”的“急”错误。
D.正确。
故选:D。
6.(3分)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老婆和孩子)
B.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快来)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人工驯养的禽类)
D.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放风筝)
【解答】A.正确。
B.“做一大盘子将来”意思是做一大盘肉拿上来。将来:拿来,端来。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家禽:家里的鸟。
D.“横竖都是给你放晦气罢了”意思是反正都是给你放走坏运气罢了。放晦气:一种民俗,放风筝时故意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故选:A。
7.(3分)下面表示年龄的词语按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而立 不惑 古稀 花甲
B.花甲 而立 不惑 古稀
C.而立 不惑 花甲 古稀
D.花甲 而立 古稀 不惑
【解答】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不惑:通常指人四十岁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故C正确。A、B、D有误。
故选:C。
8.(3分)下面句子描述的具体情景可以用哪一个词语表示?( )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A.跃跃欲试 B.兴致勃勃 C.手忙脚乱 D.情不自禁
【解答】根据“玩腻了”“又跑到”“乱闹一阵”“大喊”等词可以看出“我”很高兴。
故选:B。
9.(3分)下面哪一幅字帖是隶书作品?( )
A. B. C. D.
【解答】隶字扁形,横向取势,纵收横展,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也就形成了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由此可知,C项是隶书。
故选C。
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1分)
10.(3分)判断对错,在后面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1)《清贫》的作者方志敏在文中描写了与国方士兵的对话,是为了表达自己清白、无私的人生信念。 √
(2)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标题“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可以猜想这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3)《草船借箭》一文,从“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可以感受到他对天气的把握胸有成竹。 ×
【解答】(1)(2)正确。
(3)有误。《草船借箭》一文,从“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可以感受到他对曹操行为的把握胸有成竹。
故答案为:
(1)√;
(2)√;
(3)×。
11.(8分)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2)孟子认为:一个人是不是仁慈,首先要看他有没有 恻隐 之心。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又表露诗人失望心情的诗句是:“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
(4)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一文中,多次写道:“ 我的小月亮 ,我永远忘不掉你”,表达了作者 思念故乡 的情感。
(5)班里要组织一次笑话大会,小云准备在家里先试着讲一讲。你打算怎么帮助他呢?请写出一条建议。
提前上网或者查资料,准备好要讲的笑话。
【解答】(1)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
(2)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3)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出自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5)参加讲笑话大会,应该提前在书上或网上找出要讲的笑话,多练几遍,准备好。
故答案为:
(1)之坚 之利;
(2)恻隐;
(3)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4)我的小月亮 思念故乡;
(5)提前上网或者查资料,准备好要讲的笑话。
二、第二部分阅读(30分)
12.(14分)阅读《跳水》节选,回答问题。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ㅤㅤ“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写一写孩子内心的变化。
笑得很开心→ 哭笑不得 → 气得脸通红 →气极了→ 吓坏了
(2)为什么孩子要伸手去夺帽子? D
A.这顶帽子非常值钱
B.证明自己有本事
C.帽子可以挡风遮阳
D.想要挽回自尊心
(3)下面句子主要采用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A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4)节选片段主要写了什么? B
A.猴子很放肆,孩子很生气,就去追猴子。
B.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水手吓呆了。
C.猴子逗孩子,水手笑孩子,大家吓呆了。
D.水手笑孩子,孩子追猴子,大家吓呆了。
(5)作者在节选片段中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孩子的处境危险。
【解答】(1)考查对情节的概括。首先阅读短文,在梳理全文脉络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情节,再进一步提炼出答案即可。本文首先是写猴子坐在横木上,挑逗孩子,然后是再写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杆上,而后猴子得寸进尺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而孩子被猴子气得脸红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但猴子则是将帽子挂在横木上,龇牙咧嘴做着怪样,而孩子受到刺激,最终爬上桅杆了,打算拿到帽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据此作答即可。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可知,孩子伸手去夺帽子是想要挽回自尊心。故选D。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放开、张开、走上、取”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故选A。
(4)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概括。通过阅读可知,节选片段主要写了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水手吓呆了。故选B。
(5)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从“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孩子的处境危险。
故答案为:
(1)哭笑不得 气得脸通红 吓坏了;
(2)D;
(3)A;
(4)B;
(5)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孩子的处境危险。
13.(16分)阅读《昆明的雨》(节选),回答问题。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①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②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yāo)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块烧得炽(chì)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作者:汪曾祺)
【资料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年近古稀的时候,他还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注释】①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一般指农历四月。②扳:把一端固定的东西往下或往里拉,使改变方向。
(1)昆明的雨季有哪些特点?对的打“√”,错的打“×”。
没完没了 ×
断断续续 √
令人舒服 √
雨量充沛 √
(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缅桂兰? B
A.来历、颜色、香气
B.来历、香气、形态
C.颜色、香气、形态
D.来历、气味、花期
(3)下面这段话写出房东什么特点? D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A.喜爱雨季
B.自私小气
C.缺乏信任
D.热情友好
(4)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准确的是哪一项? C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A.雨中苗族女孩特别的外貌和声音,引起了作者注意。
B.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成了昆明雨季最美的一道风景。
C.回忆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和物,抒发作者怀恋之情。
D.这些卖杨梅的苗族女孩让作者对昆明的雨记忆深刻。
(5)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流露出了作者对昆明的杨梅的喜爱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根据“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可知,“没完没了”错误;“断断续续”正确。根据“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可知,“令人舒服”正确。根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可知,“雨量充沛”正确。
(2)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第5段第2、3句写了缅桂兰的来历,第4句写了缅桂兰的香味,第5、6句写了缅桂兰的形态。故选B。
(3)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短文通过对昆明雨季中杨梅、缅桂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与喜爱之情。因此作者描写的人物形象应该是美好的。故选D。
(4)本题考查了句子理解与赏析。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故选C。
(5)本题考查了句子理解与赏析。句中用“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与“昆明的火炭梅”进行了比较,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流露出了作者对昆明的杨梅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
(2)B;
(3)D;
(4)C;
(5)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流露出了作者对昆明的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第三部分作文(30分)
14.(30分)ㅤㅤ我们每天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选择其中一位家人写下来,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这位家人的特点,注意选取典型事例。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解答】范文:
爱唠叨的妈妈
清早,闹钟“叮铃铃”地在我耳边响起,我睡眼朦胧地睁开眼一看才6点钟,正想翻身再睡一下的时候,妈妈叫起来了:“快点起床,别睡了,再睡上学就要迟到了,快穿好衣服。”我极不情愿地爬起来穿了衣服,刚穿好,妈妈的声音又来了:“先刷牙洗脸,然后快点吃早餐了,多吃点,不然上午会饿,人一饿记忆力会下降的,会影响学习的。”我不愿吃的煮鸡蛋硬让我吃了两个。在我终于可以背起书包准备出门时,妈妈又唠叨起来了:“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
放学回来了,我书包一丢,正想跑出家门找朋友玩弹珠,妈妈又叫了起来:“先写作业,认真一点写,早一点把作业写完,别到很晚还没写完。”我好不容易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大饱眼福”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又来了:“洗澡睡觉了,早睡早起精神好。”你看,妈妈的唠叨从早到晚都没停过,你说烦不烦。
可是有一次,我彻底改变了对妈妈唠叨的看法。有一个早上,妈妈要我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我看都没看就说带齐了。到了学校,第二节语文课时,我发现我的语文书忘在家里了,整堂课我的心都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发现批评我,那节语文课也没学好,直后悔没听妈妈的话检查好书包。
我现在才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为了我好,所以我已经喜欢妈妈的唠叨了,因为那一句句的唠叨也是一句句的爱。
9:52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五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整书写,积累运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阅读与鉴赏,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24届小升初易错点语文检测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句子加工厂,快乐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