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北京101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图1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读图,完成第1题。
图1
1. 路灯
A. a日开启时刻比日落时刻提前
B. b日开启较晚主要受天气影响
C. 夜晚照明时间c日比d日长
D. d日关闭时刻早于乌鲁木齐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六个月后,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我国内蒙古东风着陆场(41°37'N,100°05'E)成功着陆。据此,完成2、3题。
2. 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北京
A.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逐渐推迟 B. 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C. 正午的日影朝向先向北后向南 D. 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后增大
3. 东风着陆场选址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较大 B. 气候干旱,地广人稀
C. 植被覆盖率高,隐蔽性好 D. 地形平坦,交通线密集
图2为新生代距今36Ma(注:Ma指百万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类型百分比,其中左图为主要森林类型比例变化,右图为荒漠和草原比例变化。据此,完成4、5题。
图2
4. 距今36Ma以来,我国西北地区
A. 始终以温带混交林为主 B. 草原比重持续增加
C. 曾经出现冷暖交替变化 D. 气候逐渐趋向湿润
5. 图示时期
A. 联合古陆形成 B. 蓝藻大爆发
C. 被子植被繁盛 D. 爬行动物出现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4日9时36分,意大利中部古城佩鲁贾(43°7'N,12°23'E)附近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4km。据此,回答第6题。
6. 该地震
A. 震源位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层中
B. 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C. 可能会诱发海啸和风暴潮等灾害
D. 灾后重建规划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图3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第7、8题。
图3
7. 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 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8.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 平流层气温降低 B. 酸雨区面积缩小
C.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读表1和图4,回答第9、10题。
表1 我国某地连续三日天气状况
图4、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9. 表1中信息显示
A. 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
B. 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 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 该地天气变化可能为冷锋过境造成
10. 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3中
A. ①减弱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不变
图5为相同高度范围内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第11、12题。
图5
11. 据图a示意的气压状况推测
A. 乙地位于赤道、甲地位于中纬地区
B. 甲位于城区,乙地位于郊区
C. 夜晚,乙为海洋、丙为陆地
D. 乙地代表夏季的亚欧大陆
12. 若a、b两图表示某区域由a时到b时气压状况的变化,则
A. 乙地天气由阴转晴 B. 乙、丁两地之间气压梯度变小
C. 丙地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变 D. 甲、乙两地之间气流运动速度变大
图6为某气压系统发展过程示意图。T1、T2为该气压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段,图中P1、P2、P3、P4为海平面处的等压线,且两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第13、14题。
图6
13. 若P1>P2>P3>P4,则该气压系统
A. T1时段的风力大于T2时段
B.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
C. 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
D. 发展过程与台风的形成过程相似
14. 若P1<P2<P3<P4,且该气压系统主要控制亚欧大陆,则该过程最可能出现在
A. 2月至3月 B. 5月至6月 C. 8月至9月 D. 11月至12月
图7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第15、16题。
图7
15. 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A. ①②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16. 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 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B. 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
C. 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 D. 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图8(a)为深圳市某发电厂某时刻地面SO2浓度等值线图,图8(b)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第17、18题。
17. 考虑海陆风的影响,该时刻最可能为
A. 01时 B. 04时 C. 08时 D. 15时
18. 图示地区
A. 污染物扩散方向与大气运动、地形有关
B. 酸雨是造成当地土壤呈酸性的主要原因
C. 夏季光热充足,用电紧张程度得到缓解
D. 电厂与污染物极值位置距离小于20千米
读图9,回答第19、20题。
图9
19. 图示地区
A. 位于热带,南北相距4400千米 B. 河流众多,水系呈向心状分布
C. 洋流向北流动,流经海域多雾 D.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裂谷景观
20. 与甲地相比较,乙地
A. 年降水量更小
B. 雨季持续时间更长
C. 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更小
D. 春分日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更大
札达土林位于西藏自治区,一百多万年前是一个大型湖泊,经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现在雄伟多姿、怪状林立的自然奇观。图10为札达土林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21、22题。
图10
21. 札达土林
A. 冰川广布,风化强烈 B. 山体的水平层理明显
C. 顶部平坦,山体坡度较缓 D.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22. 推测从湖泊到现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 地壳下降—风力堆积—风化侵蚀 B. 冰川堆积—碰撞挤压—流水侵蚀
C. 流水堆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 风力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
读图11“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带谱图”,回答第23-25题。
图11
23.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滇 B. 藏 C. 新 D. 赣
24. 若全球变暖加剧,则下列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雪线下界升高 B. 森林带的下界降低
C. 荒漠带的分布范围缩小 D. 自然带无变化
25. 与该山北坡植被1-2-3-4垂直变化成因相似的是
A. 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
B.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由东向西的自然带变化
C. 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热带雨林带的形成
D. 欧洲西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
图12为G区域位置(图中虚线范围)示意图。雹灾是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图13为1951-2005年G区域雹灾发生频率统计图。读图,回答第26、27题。
图12 图13
26. G区域
A. 为暖温带、半干旱区 B. 地势西高东低
C. 草原、沙地面积广阔 D. 河流多内流河
27. 有关G区域雹灾说法正确的是
A. 雹灾高发期在夏末秋初,冬季发生频率低
B. 春夏季节空气较容易发生剧烈的上升活动
C. 减少雹灾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建设水利工程
D. 雹灾的发生频率与当月降水量没有相关性
图14示意甲、乙两区域河流水系分布。读图回答第28、29题。
图14
28. 图中
A. 甲图比乙图的比例尺大 B. 甲区域在乙区域的东方
C. 乙区域比甲区域先到新一天 D. 乙区域河流向东注入印度洋
29. 图中两区域河流均存在春季水位上涨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春季受暖锋影响,持续降水 ②湖泊、湿地众多,补给充足
③冬季降雪量较大 ④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气温回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0.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
B. 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
C. 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
D. 大雪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 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是登山、赏红叶的胜地之一。图15为香山地区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图15
(1)绘制索道沿线地形剖面图(香炉峰至眼镜湖)(3分)
(2)判断香山地区森林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
(3)有户外运动爱好者设计了一条自A点开始并依次经过B、C、D三点的山地骑行路线,分别说出AB段和CD段路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并说明AB段骑行时间较长的原因。(4分)
32. 图16为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6 图17
(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4分)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在图16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图17)。
(2)据图17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成因。(5分)
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图18)。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图18
(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的好处。(3分)
33. 图19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科伦巴气候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图19
(1)描述科伦巴降水特征,并分析其成因。(4分)
巴拉圭河上游流经世界最大的沼泽湿地——潘塔纳尔湿地。
(2)简述潘塔纳尔湿地对巴拉圭河下游河段的影响。(3分)
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0日11时22分,中国与巴西两国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04A星顺利升空。
(3)推算本次卫星发射时巴西利亚(47°56'W,15°47'S)所在时区的区时,分析该卫星发射后一个月内,当地昼长变化情况。(4分)
34. 图20为芬兰地形及年平均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图20
(1)描述芬兰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4分)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2)依据图文资料,分析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4分)
(3)据图说出芬兰湖泊分布特点,并说明其主要补给方式。(3分)
35. 图2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21 图22
(1)描述青藏高原泥石流灾害分布情况。(3分)
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图22为甲地该年7月气象要素统计图。
(2)从气象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4分)
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河谷,年均降水量接近1000mm。
(3)据图分析甲地降水量丰沛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5 DDBCC 6-10 DCADC
11-15B DDDB 16-20 ADACA
21-25 BCCAB 26-30 BBABC
31.(1)图略,横轴(水平距离)(1分),纵轴(海拔)(1分),图像(含方向或两端点名称))(1分)
(2)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1分)。理由: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1分),冬季寒冷,夏季高温(1分),降水适宜(1分)。(或者,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分)
(3)AB段经过山脊(1分),CD段经过山谷(1分);AB段是上坡路线(1分),且坡度较陡(1分)
32.
(1)降水少(气候干旱),晴天多(晴朗少云)(1分);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1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或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热量多)(1分),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1分),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2)1~6时(或凌晨)(1分),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1分);
原因:临近绿洲(河流),空气中水汽相对较多(1分),此时段气温低(1分),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1分),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
(3)增大气温日较差(1分),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1分),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风沙、流水对土壤的侵蚀(1分),保持水土。
33.
(1)年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约1400mm)(1分);降水季节变化明显(6-9月少雨,11月至次年5月多雨)(1分)。成因:受赤道低压带(1分)和东南信风(1分)交替控制。
(2)减小流量季节变化;降低含沙量;净化水质
(3)2019年12月20日0时22分(1分)
昼变长;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昼最长;之后昼变短。(3分)
34.
(1)自南向北年均温降低,大致为-4℃到4.5℃;(2分)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地形(2分)
(2)纬度高,气温低,海水蒸发弱(1分);受西风或副极地低压影响,降水较多(1分);陆地河流汇入多(1分);海区相对封闭(1分),与外部海水交换不畅。
(3)分布:湖泊多集中于南部(东南部/南多北少)(1分)。
补给方式: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流汇入(2分,2点即可)
35.
(1)大部分地区有泥石流发生(1分);东南部地区泥石流高发(东南多,西北少)(1分);柴达木盆地内几乎无泥石流灾害。(1分)
(2)气温高于常年(1分),冰川融化量大(融化快)(1分);当月(前期)降水多且集中(1分),地表径流量大(1分)。
(3)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1分),温暖湿润;气流顺雅鲁藏布江谷地而上(1分);随地形的不断抬升,多地形雨(1分)。
2021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等级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等级班)试卷及答案,共35页。
2021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合格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合格班)试卷及答案,共44页。
2021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上)期中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上)期中地理(含答案),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