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物理9年级 PPT课件+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六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六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pptx、6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doc、163绝缘体变导体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3.初步了解半导体的特性。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电阻及其单位的换算。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本质和电阻概念的理解。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开关、电流表、电源、盐水、导线若干等。新课引入观察一根带绝缘皮的导线,提问:它的内部是什么物质?外面包的又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这样制作呢?学生观察导线,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并交流。知识点一 认识导体和绝缘体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用什么方法可鉴别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呢?学生观察桌面上摆放的物体,思考鉴别它们的导电能力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2.按照教材P67图11-57的实验装置,鉴别桌面上物质的导电性能。在A、B两点之间分别接入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明暗情况。3.引导学生对鉴别的物质按导电能力分类,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将钢尺和盐水接入电路,小灯泡发光,电路中有电流。表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作导体。将木棍、橡皮、玻璃接入电路,小灯泡不发光,电路中没有电流。表明这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作绝缘体。教师总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有:锗、硅、砷化镓等,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4.常温下一些物质的导电性能。从左到右导电性能越来越强,绝缘性能越来越弱。5.引导学生看教材P68“科学窗”,讲解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理。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外界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发生改变或掺入杂质时,绝缘体有可能变成导体。知识点二 电阻1.提出问题:在刚才判断不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中,电路中的电压是相同的,AB间接入不同的导体时,电流表的读数为什么不一样?2.讲解电阻的概念和单位。(1)物理意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单位: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1 kΩ=1000 Ω;1 MΩ=103 kΩ=106 Ω。(3)在电路中的符号:。(4)介绍常见的电阻器(PPT展示)。板书设计感觉前半部分的课堂节奏稍微有点松,如果可以压缩2分钟左右的话,感觉就会更好。分析其中的原因:前半部分以学生活动为主,自我感觉也没有“浪费”时间,但学生活动时间是没有办法进行准确预设的(随时有意外),同时也提醒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学生预留出“宽松”的活动时间,将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六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多媒体教学免费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电路探秘,教学目标,电阻器,考考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六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研究,实验1,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实验结论,绝缘体,演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六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北师大九上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课件pptx、北师大九上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docx、14-动画-1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swf、14-视频-2改变电压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mpg、14-视频-3改变导体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mpg、14-视频-8加热玻璃mpg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