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强化训练(第1-4单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强化训练(第1-4单元)(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亚氯酸钠,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考试前强化训练(第1-4单元)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燃烧 B.玻璃破碎 C.水蒸发 D.氧气液化2.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铁锈 C.河水 D.液氮4.亚氯酸钠(NaClO2)常用作纺织品的漂白剂。亚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3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6.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脂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 C.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D.硬脂酸甲酯由19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7.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A.物质的鉴别B.物质的制备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②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①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②选择合理催化剂将水变成油(油含碳元素)C.物质的应用D.物质的提纯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②红磷用于制造照明弹①用明矾除去水中的不溶物②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信息,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的是碳元素 B.②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C.③元素与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元素②和④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MgCl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比较MnO2和Fe2O3对双氧水分解的效果B.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探究分子运动10.(1分)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3H; ②Fe3+; ③; ④SO3。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11.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D水通电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1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13.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实验操作先后顺序B性质与用途①点燃氢气先验纯再点燃②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固定药品部位加热③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C化学史D物质的鉴别①最早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拉瓦锡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①蒸馏水和酒精:闻气味②双氧水和蒸馏水:用二氧化锰③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14.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②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③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④过程II发生了物理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1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t2至t3时间二氧化碳含量略微提高是因为白磷燃烧生成固体占据了一部分体积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二.非选择题(40分)16.(7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②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 ;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⑥人体中最多的元素 ;⑦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17.(11分)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1 图2 图3(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的水净化及组成。其中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过滤浑浊的池塘水,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 (填序号)a.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b.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c.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d.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 ,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为鉴别过滤后的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样,加 来检验;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2)图2为水电解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3)水和过氧化氢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分子不同 。(4)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①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②炭罐中活性炭是利用其 (填性质)③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④生活中常用 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18.(12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图2 (1)写出装置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端(填“b”或“c”)进入,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 。(4)利用如图2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第1步: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第3步: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19.(10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请回答问题:(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Ⅲ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请回答: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和 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样卷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A.煤燃烧 B.玻璃破碎 C.水蒸发 D.氧气液化2.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C)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A.啤酒 B.铁锈 C.河水 D.液氮4.亚氯酸钠(NaClO2)常用作纺织品的漂白剂。亚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D )A.﹣1 B.+1 C.+2 D.+3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6.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硬脂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 C.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D.硬脂酸甲酯由19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7.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鉴别B.物质的制备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②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①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②选择合理催化剂将水变成油(油含碳元素)C.物质的应用D.物质的提纯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②红磷用于制造照明弹①用明矾除去水中的不溶物②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信息,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D )A.①代表的是碳元素 B.②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C.③元素与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元素②和④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MgCl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D )A.比较MnO2和Fe2O3对双氧水分解的效果B.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探究分子运动10.(1分)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A )①3H; ②Fe3+; ③; ④SO3。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11.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B ) 生活中的现象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D水通电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1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A.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13.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A实验操作先后顺序B性质与用途①点燃氢气先验纯再点燃②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固定药品部位加热③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C化学史D物质的鉴别①最早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拉瓦锡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①蒸馏水和酒精:闻气味②双氧水和蒸馏水:用二氧化锰③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14.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D )①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②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③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④过程II发生了物理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1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A.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t2至t3时间二氧化碳含量略微提高是因为白磷燃烧生成固体占据了一部分体积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二.非选择题(40分)16.(7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NH3 ;②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 Fe2+ ;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⑥人体中最多的元素 O ;⑦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Cl3 ;17.(11分)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1 图2 图3(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的水净化及组成。其中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过滤浑浊的池塘水,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 bc (填序号)a.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b.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c.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d.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 活性炭 ,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为鉴别过滤后的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样,加 肥皂水 来检验;生活中可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2)图2为水电解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H2+O2 ,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 氢元素、氧元素 组成的。(3)水和过氧化氢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分子不同 。(4)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①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B。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②炭罐中活性炭是利用其 A (填性质)③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水分子 (填微粒名称)。④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18.(12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图2 (1)写出装置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气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D (填字母),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氧气+水 ,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b 端(填“b”或“c”)进入,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 控制反应速率 。(4)利用如图2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第1步: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第3步: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100% 。19.(10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请回答问题:(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 高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70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 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Y型管的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没有明显现象 Ⅲ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不复燃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请回答: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不复燃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 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强化训练化学试卷(二)(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各选项数据关系错误的是,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南门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枯茗醛是一种食用香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