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8页。
模块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
1.细胞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具有核糖体
D.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都是原核生物
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C正确;肺炎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D错误。]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 )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C [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视野变暗,此时除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要将视野调亮,即换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将光圈放大,故C正确。]
3.下列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蛋白质中共有2条肽链
B.此蛋白质中共有95个肽键
C.此蛋白质的R基团中共含有22个氨基
D.99个氨基酸形成此蛋白质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为1 764
C [每条肽链末端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该蛋白质中非R基团中游离的羧基数目=羧基总数目-R基团中的羧基数目=26—23=3,即该蛋白质中共有3条肽链,A错误;99个氨基酸形成3条肽链的过程中共形成96个肽键,B错误;非R基团中游离的氨基有3个,氨基总数是25个,所以R基团中含有的氨基数为22个,C正确;形成此蛋白质时共脱掉96个水分子,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为96×18=1 728,D错误。]
4.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有关这一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
B.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容易进入细胞
C.细胞中的成分如核酸等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D.由于细胞膜的存在,致病的病毒、细菌等一定不能进入细胞
D [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些病毒、病菌可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D错误。]
5.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用到NaOH和CuSO4溶液
B.只有脂肪的鉴定实验使用显微镜
C.只有脂肪的鉴定实验用到酒精
D.只有斐林试剂需要混合后使用
A [鉴定蛋白质所用的双缩脲试剂中也有NaOH和CuSO4溶液,A错误。]
6.下列有关酒精和盐酸在生物学实验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需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对叶肉细胞进行解离固定
B.使用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时,可使用盐酸调节反应液的pH至酸性
C.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1∶1混合成的试剂能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D.因酒精无毒,方便操作,所以常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需要用到活的叶肉细胞,不能用盐酸对其进行处理,A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5,在使用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时可采用盐酸调节反应液的pH至酸性,B正确;解离液是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而成的,C错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常用的是无水乙醇,D错误。]
7.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
A.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
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
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
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B [能进行自由扩散的物质有水、气体、脂溶性物质等,B正确;A、C、D所述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
8.下列有关细胞内发生的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心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植物细胞都有原生质层,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渗透吸水
C.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可不断合成血红蛋白来运输氧气
C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心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一定是发生了有氧呼吸,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只有当细胞液溶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溶质浓度时,细胞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错误;植物叶肉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能够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正确;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核糖体,故不能合成血红蛋白,D错误。]
9.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为实验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照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B.强光照下的幼苗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
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A [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正常光照相比,强光照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多而叶绿素含量减少,所以强光照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A正确;由于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减少,所以与正常光照组相比,强光照组绿色较浅,B错误;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大,所以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C错误;在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则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将无法得到图示的结果,D错误。]
1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的复制
B.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
C.细胞凋亡不会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A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DNA无法解旋,会影响DNA的复制,A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凋亡可以发生在生命活动的任何时期,包括胚胎发育过程中,C错误;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D错误。]
11.(不定项)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马铃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化学元素的种类相同,含量有差异
B.马铃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细胞中都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马铃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都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均相同
D.马铃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在进行有丝分裂时,都有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CD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相同,含量有差异,A正确;马铃薯、小麦、玉米都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都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A、T、C、G、U 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正确;玉米的胚、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小麦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中心体,D错误。]
12.(不定项)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ABC [植物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细胞液溶质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溶质浓度时,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增大细胞液的浓度防止质壁分离,C正确;液泡膜是单层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1表示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3、4是图1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标号,________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1是________(填生物种类)细胞模式图,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2)图1中结构③与图________所示结构相同。
(3)图1中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4)图2、3、4所示结构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细胞器基质扩散到相邻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________层。
(5)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图形特点可知,图1细胞具有叶绿体和中心体,应表示低等植物细胞。(2)③是叶绿体,与图3所示结构相同。(3)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⑤核糖体。(4)图2、3、4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三者在结构上均是由双层膜包被。叶绿体基质中的O2进入相邻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依次穿过叶绿体膜(两层)、细胞膜(一层)、相邻细胞膜(一层)和线粒体膜(两层)至少6层膜,至少12层磷脂分子。(5)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内均含有DNA,但只有细胞核内的DNA有性生殖时可以从父本传给子代。
[答案] (1)低等植物 ④ 中心体 (2)3 (3)⑤ 核糖体 (4)都由双层膜包被 12 (5)图4中的DNA
14.欲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作答:
(1)甲兴趣小组欲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如图Ⅰ(a~d)所示实验装置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如实验需要,序号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________;无氧条件下: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按图Ⅱ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实验,请指出另一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①________ | ②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③不移动 | ④________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⑤________ | ⑥________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解析] (1)在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是否产生CO2时,检验产生的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为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先通过10%的NaOH溶液除去CO2,所以实验装置的顺序为c→a→b(或c→b→a→b);在无氧条件下,装置只需要d→b即可。(2)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时,可以根据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来判断。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可以将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其他设计同装置Ⅱ。①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Ⅱ内气压下降,液滴左移,装置Ⅲ内液滴不移动;②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不会引起装置Ⅱ内气压的改变,液滴不移动,而装置Ⅲ液滴右移;③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Ⅱ释放的CO2被NaOH吸收,而酵母菌吸收O2使压强下降,故装置Ⅱ液滴左移,而装置Ⅲ由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2,故吸收的O2量小于释放的CO2量,则装置Ⅲ液滴右移。
[答案] (1)c→a→b(或c→b→a→b) d→b (2)装置Ⅲ中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NaOH溶液,其他与装置Ⅱ保持相同 ①左移 ④右移 ⑤左移 ⑥右移
15.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如图表示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过程中,如果①表示色素提取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SiO2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药品有________;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但用该滤纸条进行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如果③表示该实验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做好在此之前的________步骤。④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换用高倍镜后,需通过调节________(填“细准焦螺旋”或“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其中三个时期的模式图,请你在如图所示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解析] (1)研磨时,加入的化学药品有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制作出的滤纸条符合要求,但层析后没有出现一条色素带,说明在层析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滤液细线触及了层析液。(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最后制片时能被压成一层细胞以便于进行显微观察。在高倍镜下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3)图A表示分裂前期、图B表示分裂末期、图C表示分裂后期,缺少的是分裂中期。
[答案] (1)无水乙醇、碳酸钙(CaCO3) 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2)使细胞分散开来 解离 细准焦螺旋 (3)如图所示(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