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 专题复习 精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 专题复习 精品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DEBE+AD,DECD+CE,CDBE,CEAD,△CAD≌△BCE,想一想,学习启示,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综合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2.能在图形的构造过程中感受图形之间的变化和联系,体验“变”中“不变”的相对关系.
题1 如图,已知△ABC中,∠ACB=90°,∠B=45°,AC=2,则BC= ;
∠A=90°-∠B=45°
∠ACB=90°,∠B=45°
题2 如图,已知△ABC中,∠ACB=90°,
AD=CE,CD=BE
∠ADC=∠CEB=90°
∠2+∠3=90° ∠1+∠2=90°
过点C在△ABC的外部作直线l ,
分别过点B、A作BE⊥l于E,AD⊥l于D.
则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
△CAD≌△BCE(AAS)
题2中的线段DE、BE、AD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CAD与△BCE还全等吗?
线段DE、BE、AD之间又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如果过点C的直线l经过三角形内部 ,且与AB相交,又会构造出什么样的图形呢?
题3 (课本P56第9题)如图,∠ACB=90°,AC=BC,AD⊥CE 于D, BE⊥CE于E,垂足分别为D、E,AD=2.5cm,DE=1.7cm.求BE的长.
△BCE≌△CAD(AAS)
∠BEC=∠CDA=90°
题3 (课本P56第9题)如图,∠ACB=90°,AC=BC,AD⊥CE于D, BE⊥CE于E,垂足分别为D、E,AD=2.5cm,DE=1.7cm.求BE的长.
解:∵AD⊥CE, BE⊥CE ∴∠BEC=∠CDA=90° ∴∠1+∠2=90° 又∵ ∠2+∠3=∠ACB=90° ∴ ∠3=∠1 在△BCE与△CAD 中
∴ △BCE≌△CAD(AAS)
∴BE=CD CE=AD∵ AD=2.5cm,DE=1.7cm∴ BE=CD=CE-DE =AD-DE =0.8cm
题3 (课本P56第9题)如图,∠ACB=90°AC=BC,AD⊥CE于D, BE⊥CE于E,垂足分别为D、E,AD=2.5cm,DE=1.7cm.求BE的长.
虽然直线l 的位置不同,但△BCE与△CAD始终保持全等
结论:直线l在绕点C运动过程中,虽然△BCE与△CAD大小形状在改变,但它们始终保持全等.
观察:直线l在绕点C运动过程中,△BCE与△CAD的变化及之间的关系。
题4 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的坐标是(1,2), 求点C的坐标.
证△OEC≌△ADO
过点A作AD⊥x轴于D
∠CEO=∠ADO=90°∴∠1+∠2=90°
∵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
∴CO=AO,∠AOC=90°
∴ ∠2+∠3=90°
∴ OE=AD=2,CE=OD=1
∴点C的坐标为(-2,1)
过点C作CE⊥x轴于E
基 本 图 形
条件:∠ADC=∠BEC=∠BCA=90°,且D、C、E在同一直线上,AC=BC.结论:△BCE≌△CAD.
会在图形的构造过程中看到图形的变化和联系
会在变化图形中找到不变的基本图形关系
会利用全等这个工具得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1.(课本第56页第10题)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AB=8cm,BC=6cm,AC=5cm.沿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求△AED的周长.
2.(课本第56页第13题)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1 全等三角形教学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讲解,归纳知识,证∠DEC∠FEC,∠DEC∠DCE,∴GEGC,∴APCP,课堂练习,∠C∠D,AA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精品ppt课件,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优质ppt课件,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