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第4页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第5页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第6页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第7页
    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54张) 课件-高中生物新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第8页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教课内容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血糖平衡及其调节过程。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3.说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血糖、体温、水盐调节过程,强 化稳态观。2.科学思维:建立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 培养建模能力。3.社会责任:关注自己和亲友与激素调节相关的问题, 应用相关知识指导自己健康地生活。
    一、血糖平衡受自主神经、激素与血糖浓度的多重调节
    二、大脑、下丘脑和多种激素参与水盐平衡调节
    三、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实现体温稳定
    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血糖平衡主要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 系统、 与 的多重调节。4.糖尿病: 分泌不足或作用 导致血糖调节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1)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2)在血糖含量低的情况下,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  )(3)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
    (1)胰岛素是目前所知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2)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但血糖浓度低时,只有肝糖原能转化为血糖,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成乳酸,运送到肝脏转化成肝糖原或葡萄糖。
    (3)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激素之间的关系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胰岛素与肾上腺素之间的作用相抗衡。②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为协同作用。③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却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提示 餐后1小时,血糖含量升高,超出了正常范围。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了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因此降低了血糖。
    探究点一 血糖调节过程1.模拟吃饭后血糖调节模型,如图所示。用餐后1小时,血糖含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之后又如何恢复正常的呢?
    2.模拟运动时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运动约40 min后,血糖含量又有什么变化?之后又如何调节血糖浓度呢?
    提示 运动40 min时,血糖含量下降。血糖降低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1)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2)胰岛A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分子的受体。(3)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分子的受体。2.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2)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3)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4)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能促进②③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④、⑤、⑥、⑦过程,同时抑制②、③过程。
    探究点二 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多饮、多尿、多食是其共同外在表现。一种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另一种糖尿病与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肥胖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1)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提示 不一定,如一次性吃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
    (2)通过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治疗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糖尿病吗?
    提示 不能,因为这种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由于胰岛素的受体受损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所致。
    (3)上述第二种糖尿病有向发病率高、发病年龄降低的趋势发展,请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提示 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
    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1)类型:①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②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3)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注: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地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2.(2020·哈师大附中高二期中)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代谢异常,导致非糖物质分 解加强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持续含有较 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 量过低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1)当血钠含量 或血钾含量 时,可直接刺激 分泌 ;醛固酮能促进 对 的重吸收和对 的排泄,即“ ”作用。(2)血钠含量降低时,机体对食盐的主动摄取行为 。
    (1)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减少(  )(2)当人大量出汗时,在下丘脑形成渴觉(  )(3)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
    下图是水盐平衡调节机理,据图讨论:
    (1)图中A、B、C依次表示的物质或结构是什么?
    提示 A、B、C依次表示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3)当人因某种原因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机体怎样调节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提示 当人因某种原因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少对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也就减少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排尿量会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4)某人一天要喝10多公斤水,不喝不行,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你认为此人多饮多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垂体不能正常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水盐调节的四个重要结论(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神经中枢,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4)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1.(2021·抚顺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即被灭活B.抗利尿激素由垂体细胞合成并由下丘脑释放C.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D.人体大量排汗会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A.食物过咸时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结构甲中存在感受器且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C.图中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D.结构乙除了释放抗利尿激素外,还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 量和 量保持 的结果。(1)机体的产热量与 强度密切相关, 运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 、进食等都会 机体的产热量。(2)皮肤的散热方式有 、对流、传导和 。各种散热方式和散发热量的多少取决于 之间的 。
    调节:在意识控制下,通过相应的_________  达到御寒或祛暑的目的生理性调节: 控制下的 调节
    (2) 感受器→ 的体温调节中枢→ 或 途径→调节 和 反应→维持体温恒定。
    皮肤血管 , 皮肤血流量促进__________
    (1)温热刺激→对 敏感的 → 的体温调节中枢
    (2)寒冷刺激→对 敏感的 → 的体温调节中枢→①皮肤血管 以减少热量散失;② 紧张性 ,甚至发生_____,增加产热;③ 神经活动增强, 分泌增多,使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④下丘脑释放 激素→垂体释放_________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的代谢产热增加。
    4.调节方式: 。5.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调节:在体液中除 外,还有一些其他成分也参与机体的代谢调节。屏气过程中,血液的 分压升高,通过刺激机体的 ,使 内的呼吸中枢兴奋,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1)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其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2)下丘脑是体温感觉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3)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调节过程: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
    (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2)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体温不再维持稳定。(3)只有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尝试绘出人体散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并分析比较25 ℃与10 ℃条件下机体产热量的大小关系。
    当人从25 ℃的环境到10 ℃的环境后,经过机体调节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人体25 ℃时的产热量(a)、散热量(b)和10 ℃时的产热量(c)、散热量(d)的大小关系是:人体25 ℃时产热量(a)=25 ℃时散热量(b)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二体温的调节,体温的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教案配套课件ppt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示范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ART01,PART02,体液调节,4范围,CO2等,神经递质,体液运输,反射弧,较缓慢,较广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