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练习整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阶段质量检测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阶段质量检测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二)含答案,共10页。
阶段质量检测(二)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2.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汽油——爆炸品 D.烧碱——剧毒品3.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A.可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的符号: eq \o\al(\s\up1(13),\s\do1( )) 6C B.氚的原子结构模型:C.18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D.14C和14N互为同位素4.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当有大量毒气泄漏时,人应沿顺风方向疏散B.实验室里电线失火,首先要断开电源C.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酒精失火用水浇灭5.实验室需用2 mol·L-1氯化钠溶液4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A.450 mL,52.7 g B.500 mL,58.5 g C.1 000 mL,117 g D.任意规格,111.2 g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 eq \o\al(\s\up1(+),\s\do1(5)) 、H3、O4、12C60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 eq \o\al(\s\up1(+),\s\do1(5)) 中含有36个质子 B.18O4比16O3多16个中子C.12C60中含720个质子 D.H2与H3中都含有2个质子7.某实验室需要1.0 mol·L-1的碳酸钠溶液450 mL,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称取该碳酸钠晶体128.7 gB.取100 mL该溶液,向其中加入100 mL水,所得溶液浓度为0.5 mol·L-1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D.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应再补加少量水至刻度线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55 mL的液体B.蒸发结晶时,可将溶液直接蒸干C.利用蒸馏可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充分静置后紫红色液体在上层9.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K层 B.L层 C.M层 D.N层10.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pH试纸 ②酚酞溶液 ③稀盐酸 ④碳酸钠溶液 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MgSO4溶液时,下列情况可能导致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A.称量时部分MgSO4吸收了水蒸气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C.洗涤后的容量瓶中有少量水珠 D.溶解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烧杯外12.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Cl4,选④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从NaCl溶液中提取固体NaCl,选①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13.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14.某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K2SO4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KCl,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搅拌、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过滤操作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剂Ⅰ是K2CO3溶液,试剂Ⅱ是BaCl2溶液B.起始滤液常温下pH=7,因为KCl、K2CO3、K2SO4均为正盐C.由混合物Z得到KCl晶体的主要操作步骤为蒸发结晶D.步骤③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除去CO eq \o\al(\s\up1(2-),\s\do1(3)) 15.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⑦⑤⑥ B.②⑤⑦⑥ C.①③⑤⑥⑦ D.②⑥③⑦⑤⑥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16.(8分)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微粒加速器进行了一周的实验,获得了6个非常罕见的 eq \o\al(\s\up1(45),\s\do1(26)) Fe原子,接着,科学家又使用特制的测量仪器观测到,这6个原子中有4个发生了衰变,这一实验证实了曾经预言的双质子衰变方式,即有一个原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的衰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关于 eq \o\al(\s\up1(45),\s\do1(26)) Fe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eq \o\al(\s\up1(45),\s\do1(26)) Fe与 eq \o\al(\s\up1(56),\s\do1(26)) Fe是两种核素B.科学家获得了一种新元素C. eq \o\al(\s\up1(45),\s\do1(26)) Fe的衰变不是化学变化D.这种铁原子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 eq \o\al(\s\up1(45),\s\do1(26)) Fe(2)某同学认为 eq \o\al(\s\up1(45),\s\do1(26)) Fe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与氧气反应,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17.(15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进行“诚信商品”实验时,随机抽取市售“碳酸氢钠”样品(成分说明如表所示)。经检验杂质只含NaCl,准确称取8.5 g样品,加入100 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4 L气体(标准状况)。试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中NaHC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2)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3)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4)根据计算结果及成分说明所提供信息,此产品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列入“诚信商品”。18.(9分)某液体混合物只可能由K+、NH eq \o\al(\s\up1(+),\s\do1(4)) 、NO eq \o\al(\s\up1(-),\s\do1(3)) 、SO eq \o\al(\s\up1(2-),\s\do1(4)) 、Cl-、Cu2+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①该混合液体为无色溶液,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观察到试纸变蓝;②用干净的铂丝蘸取混合物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可以观察到火焰呈紫色;③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据此,可判断混合物中肯定含有________,肯定不含有________,不能肯定是否含有________。19.(18分)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NaCl固体,但现在只有混有Na2SO4、NH4HCO3的NaCl固体混合物。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提取纯净的NaCl固体。已知:NH4HCO3 eq \o(=====,\s\up7(△)) NH3↑+CO2↑+H2O如果此方案正确,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应选择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A.酒精灯 B.漏斗 C.坩埚(2)操作②中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而不用过量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 eq \o\al(\s\up1(2-),\s\do1(4)) 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操作③加的是________。A.过量Na2CO3溶液B.过量K2CO3溶液C.过量NaNO3溶液(5)操作③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A.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B.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C.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HCl阶段质量检测(二)1.解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不属于过滤操作,故A错误;加热煎制,属于加热,不属于过滤操作,故B错误;箅渣取液,是将液体与固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灌装保存,是液体进行转移,不属于过滤操作,故D错误。答案:C2.解析:酒精属于易燃品,浓硫酸属于腐蚀品,汽油属于易燃品,烧碱属于腐蚀品。答案:B3.解析: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质子数为6,该核素为 eq \a\vs4\al( eq \o\al(\s\up1(14),\s\do1( 6)) C) ,A错误;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正确;氧离子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10个电子,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14C与14N质子数不同,是不同的元素,不是互为同位素,D错误。答案:B4.解析:当有大量毒气泄漏时,为防止人们中毒加深,人应沿逆风方向疏散,A错误;实验室里电线失火,首先要断开电源,避免灭火时触电,B正确;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C错误;酒精失火用湿抹布扑灭,D错误。答案:B5.解析:容量瓶选取的原则是大而近,故配制450 mL溶液,应选用500 mL容量瓶。根据500 mL溶液计算得需NaCl 58.5 g。答案:B6.解析:N eq \o\al(\s\up1(+),\s\do1(5))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5×7=35,A错误;18O4中的中子数为(18-8)×4=40,16O3中的中子数为(16-8)×3=24,18O4比16O3多16个中子,B正确;每个12C原子含有6个质子,则12C60中含有的质子数为6×60=360,C错误;H3中含有3个质子,D错误。答案:B7.解析:需用500 mL容量瓶配制该溶液,则称取该碳酸钠晶体的质量m=cVM=1.0 mol·L-1×0.5 L×286 g·mol-1=143.0 g,A错误;100 mL该溶液,向其中加入100 mL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200 mL,B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C正确;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若补加少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D错误。答案:C8.解析:规格为10 mL的量筒只能读取到0.1 mL,A项错误;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用余热将其蒸干,否则蒸发皿会破裂,B项错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项正确;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则充分静置后紫红色液体在下层,D项错误。答案:C9.解析:n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所以(n-1)层应为8个电子,为L层,则n应为M层;若n为次外层,则(n+1)层为最外层,则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为10+8=18,则进一步证明n为M层。答案:C10.解析:稀硫酸呈酸性,水呈中性,石灰水呈碱性,能用pH试纸测定,①正确;酚酞滴入稀硫酸或水中均无色,不能鉴别,②错误;稀盐酸与稀硫酸或水均不反应,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无现象,不能鉴别,③错误;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水不反应,能用碳酸钠鉴别,④正确;石蕊试液分别加入这三种液体中分别呈红色、紫色和蓝色,能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⑤正确。答案:C11.解析:称量时部分MgSO4吸水,导致所称得MgSO4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B正确;由于定容过程中需要加入水,因此容量瓶内有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错误;溶解过程中少量液体溅出,导致溶液中溶质的量减小,所配得溶液的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B12.解析:Na2CO3溶液和CCl4分层,应选择装置③,A不合理;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择萃取装置,即装置③,B合理;从NaCl溶液中提取固体NaCl,选择蒸发装置,即装置②,C不合理;粗盐提纯,可溶解后过滤、蒸发,则选择装置①和②,D合理。答案:BD13.解析:碘易溶于CCl4,二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A正确;二者都与NaOH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B错误;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应该选择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正确;MgO与硫酸反应产生MgSO4和水,而Cu与硫酸不能反应,充分溶解、反应后再过滤洗涤就得到纯净的Cu,D正确。答案:B14.解析:过量的试剂Ⅰ为BaCl2溶液,过滤,除去SO eq \o\al(\s\up1(2-),\s\do1(4)) 、CO eq \o\al(\s\up1(2-),\s\do1(3)) ,得混合物X为KCl、BaCl2,再加过量的试剂Ⅱ为K2CO3溶液,过滤,除去Ba2+,得混合物Y为KCl、K2CO3,再加适量的试剂Ⅲ为盐酸,除去CO eq \o\al(\s\up1(2-),\s\do1(3)) ,再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KCl晶体,A错误;碳酸钾溶液显碱性,pH>7,B错误;从溶液中获取晶体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C正确;混合物Y为KCl、K2CO3,加入稀盐酸能除去CO eq \o\al(\s\up1(2-),\s\do1(3)) ,从而调节溶液的pH,D正确。答案:AB15.解析: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eq \f(1 000ρw,M) = eq \f(1 000×1.84×98%,98) mol·L-1=18.4 mol·L-1,配制1 mol·L-1的稀硫酸100 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 eq \f(0.1 L×1 mol·L-1,18.4 mol·L-1) ≈0.005 4 L,即5.4 mL,应选择10 mL量筒和胶头滴管,实验时用10 mL量筒量取5.4 mL浓硫酸,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为②⑥③⑦⑤⑥。答案:D16.解析:(1) eq \o\al(\s\up1(45),\s\do1(26)) Fe与 eq \o\al(\s\up1(56),\s\do1(26)) F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Fe元素不是一种新元素; eq \o\al(\s\up1(45),\s\do1(26)) Fe衰变后变为质子数为24的新原子,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的范畴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答案:(1)AC(2) eq \o\al(\s\up1(45),\s\do1(26)) Fe与 eq \o\al(\s\up1(56),\s\do1(26)) F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17.解析:n(CO2)= eq \f(V,Vm) = eq \f(2.24 L,22.4 L·mol-1) =0.1 molNaHCO3+HCl===NaCl+H2O+CO2↑ 1 mol 1 mol 1 mol n n 0.1 mol(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n(NaHCO3)= eq \f(1 mol×0.1 mol,1 mol) =0.1 mol。(2)m(NaHCO3)=n·M=0.1 mol×84 g·mol-1=8.4 g,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 eq \f(8.4 g,8.5 g) ×100%=98.8%。(3)由方程式可知:n(HCl)= eq \f(1 mol×0.1 mol,1 mol) =0.1 mol,则:c(HCl)= eq \f(n,V) = eq \f(0.1 mol,0.1 L) =1 mol·L-1。(4)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98.8%,则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98.8%=1.2%<3%,此产品可以列入诚信商品。答案:(1)0.1 mol (2)98.8%(3)1 mol·L-1 (4)可以18.解析:①该混合液体为无色溶液,说明没有Cu2+,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观察到试纸变蓝,说明溶液里无NH eq \o\al(\s\up1(+),\s\do1(4)) ;②用干净的铂丝蘸取混合物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可以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可知溶液里有K+;③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BaSO4,溶液里有SO eq \o\al(\s\up1(2-),\s\do1(4)) ;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此沉淀为AgCl,因步骤③中添加了氯化钡溶液,引入Cl-,故无法确定是原溶液里的Cl-。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里一定有K+、SO eq \o\al(\s\up1(2-),\s\do1(4)) ,一定没有Cu2+、NH eq \o\al(\s\up1(+),\s\do1(4)) ,可能有Cl-、NO eq \o\al(\s\up1(-),\s\do1(3)) 。答案:K+、SO eq \o\al(\s\up1(2-),\s\do1(4)) Cu2+、NH eq \o\al(\s\up1(+),\s\do1(4)) Cl-、NO eq \o\al(\s\up1(-),\s\do1(3)) 19.解析:(1)操作①是加热灼烧固体,应选择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坩埚。(2)操作②中如果加入硝酸钡,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会引入新杂质离子NO eq \o\al(\s\up1(-),\s\do1(3)) ,所以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3)若SO eq \o\al(\s\up1(2-),\s\do1(4)) 未除尽,继续加入BaCl2溶液,会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判断SO eq \o\al(\s\up1(2-),\s\do1(4)) 已除尽的方法是: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SO eq \o\al(\s\up1(2-),\s\do1(4)) 已除尽。(4)操作③是除去②中加入过量BaCl2,所以加入的试剂是过量Na2CO3溶液。(5)操作③中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6)加入盐酸后的滤液中含有盐酸和溶解的二氧化碳,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和HCl。答案:(1)AC(2)加入硝酸钡,溶液中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eq \o\al(\s\up1(-),\s\do1(3)) (3)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SO eq \o\al(\s\up1(2-),\s\do1(4)) 已除尽(4)A(5)BaCl2+Na2CO3===BaCO3↓+2NaCl(6)BC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选项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CCl4(I2)—蒸馏BCO2(HCl)NaOH溶液洗气CKNO3(NaCl)—降温结晶DCu(MgO)稀硫酸过滤、洗涤小苏打化学式:NaHCO3杂质含量小于等于3%
阶段质量检测(二)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2.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汽油——爆炸品 D.烧碱——剧毒品3.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A.可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的符号: eq \o\al(\s\up1(13),\s\do1( )) 6C B.氚的原子结构模型:C.18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D.14C和14N互为同位素4.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当有大量毒气泄漏时,人应沿顺风方向疏散B.实验室里电线失火,首先要断开电源C.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酒精失火用水浇灭5.实验室需用2 mol·L-1氯化钠溶液4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A.450 mL,52.7 g B.500 mL,58.5 g C.1 000 mL,117 g D.任意规格,111.2 g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 eq \o\al(\s\up1(+),\s\do1(5)) 、H3、O4、12C60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 eq \o\al(\s\up1(+),\s\do1(5)) 中含有36个质子 B.18O4比16O3多16个中子C.12C60中含720个质子 D.H2与H3中都含有2个质子7.某实验室需要1.0 mol·L-1的碳酸钠溶液450 mL,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称取该碳酸钠晶体128.7 gB.取100 mL该溶液,向其中加入100 mL水,所得溶液浓度为0.5 mol·L-1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D.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应再补加少量水至刻度线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55 mL的液体B.蒸发结晶时,可将溶液直接蒸干C.利用蒸馏可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充分静置后紫红色液体在上层9.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K层 B.L层 C.M层 D.N层10.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pH试纸 ②酚酞溶液 ③稀盐酸 ④碳酸钠溶液 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MgSO4溶液时,下列情况可能导致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A.称量时部分MgSO4吸收了水蒸气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C.洗涤后的容量瓶中有少量水珠 D.溶解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烧杯外12.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Cl4,选④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从NaCl溶液中提取固体NaCl,选①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13.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14.某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K2SO4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KCl,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搅拌、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过滤操作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剂Ⅰ是K2CO3溶液,试剂Ⅱ是BaCl2溶液B.起始滤液常温下pH=7,因为KCl、K2CO3、K2SO4均为正盐C.由混合物Z得到KCl晶体的主要操作步骤为蒸发结晶D.步骤③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除去CO eq \o\al(\s\up1(2-),\s\do1(3)) 15.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⑦⑤⑥ B.②⑤⑦⑥ C.①③⑤⑥⑦ D.②⑥③⑦⑤⑥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16.(8分)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微粒加速器进行了一周的实验,获得了6个非常罕见的 eq \o\al(\s\up1(45),\s\do1(26)) Fe原子,接着,科学家又使用特制的测量仪器观测到,这6个原子中有4个发生了衰变,这一实验证实了曾经预言的双质子衰变方式,即有一个原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的衰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关于 eq \o\al(\s\up1(45),\s\do1(26)) Fe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eq \o\al(\s\up1(45),\s\do1(26)) Fe与 eq \o\al(\s\up1(56),\s\do1(26)) Fe是两种核素B.科学家获得了一种新元素C. eq \o\al(\s\up1(45),\s\do1(26)) Fe的衰变不是化学变化D.这种铁原子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 eq \o\al(\s\up1(45),\s\do1(26)) Fe(2)某同学认为 eq \o\al(\s\up1(45),\s\do1(26)) Fe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与氧气反应,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17.(15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进行“诚信商品”实验时,随机抽取市售“碳酸氢钠”样品(成分说明如表所示)。经检验杂质只含NaCl,准确称取8.5 g样品,加入100 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4 L气体(标准状况)。试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中NaHC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2)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3)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4)根据计算结果及成分说明所提供信息,此产品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列入“诚信商品”。18.(9分)某液体混合物只可能由K+、NH eq \o\al(\s\up1(+),\s\do1(4)) 、NO eq \o\al(\s\up1(-),\s\do1(3)) 、SO eq \o\al(\s\up1(2-),\s\do1(4)) 、Cl-、Cu2+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①该混合液体为无色溶液,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观察到试纸变蓝;②用干净的铂丝蘸取混合物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可以观察到火焰呈紫色;③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据此,可判断混合物中肯定含有________,肯定不含有________,不能肯定是否含有________。19.(18分)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NaCl固体,但现在只有混有Na2SO4、NH4HCO3的NaCl固体混合物。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提取纯净的NaCl固体。已知:NH4HCO3 eq \o(=====,\s\up7(△)) NH3↑+CO2↑+H2O如果此方案正确,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应选择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A.酒精灯 B.漏斗 C.坩埚(2)操作②中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而不用过量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 eq \o\al(\s\up1(2-),\s\do1(4)) 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操作③加的是________。A.过量Na2CO3溶液B.过量K2CO3溶液C.过量NaNO3溶液(5)操作③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A.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B.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C.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HCl阶段质量检测(二)1.解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不属于过滤操作,故A错误;加热煎制,属于加热,不属于过滤操作,故B错误;箅渣取液,是将液体与固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灌装保存,是液体进行转移,不属于过滤操作,故D错误。答案:C2.解析:酒精属于易燃品,浓硫酸属于腐蚀品,汽油属于易燃品,烧碱属于腐蚀品。答案:B3.解析: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质子数为6,该核素为 eq \a\vs4\al( eq \o\al(\s\up1(14),\s\do1( 6)) C) ,A错误;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正确;氧离子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10个电子,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14C与14N质子数不同,是不同的元素,不是互为同位素,D错误。答案:B4.解析:当有大量毒气泄漏时,为防止人们中毒加深,人应沿逆风方向疏散,A错误;实验室里电线失火,首先要断开电源,避免灭火时触电,B正确;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C错误;酒精失火用湿抹布扑灭,D错误。答案:B5.解析:容量瓶选取的原则是大而近,故配制450 mL溶液,应选用500 mL容量瓶。根据500 mL溶液计算得需NaCl 58.5 g。答案:B6.解析:N eq \o\al(\s\up1(+),\s\do1(5))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5×7=35,A错误;18O4中的中子数为(18-8)×4=40,16O3中的中子数为(16-8)×3=24,18O4比16O3多16个中子,B正确;每个12C原子含有6个质子,则12C60中含有的质子数为6×60=360,C错误;H3中含有3个质子,D错误。答案:B7.解析:需用500 mL容量瓶配制该溶液,则称取该碳酸钠晶体的质量m=cVM=1.0 mol·L-1×0.5 L×286 g·mol-1=143.0 g,A错误;100 mL该溶液,向其中加入100 mL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200 mL,B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C正确;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若补加少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D错误。答案:C8.解析:规格为10 mL的量筒只能读取到0.1 mL,A项错误;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用余热将其蒸干,否则蒸发皿会破裂,B项错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项正确;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则充分静置后紫红色液体在下层,D项错误。答案:C9.解析:n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所以(n-1)层应为8个电子,为L层,则n应为M层;若n为次外层,则(n+1)层为最外层,则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为10+8=18,则进一步证明n为M层。答案:C10.解析:稀硫酸呈酸性,水呈中性,石灰水呈碱性,能用pH试纸测定,①正确;酚酞滴入稀硫酸或水中均无色,不能鉴别,②错误;稀盐酸与稀硫酸或水均不反应,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无现象,不能鉴别,③错误;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水不反应,能用碳酸钠鉴别,④正确;石蕊试液分别加入这三种液体中分别呈红色、紫色和蓝色,能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⑤正确。答案:C11.解析:称量时部分MgSO4吸水,导致所称得MgSO4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B正确;由于定容过程中需要加入水,因此容量瓶内有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错误;溶解过程中少量液体溅出,导致溶液中溶质的量减小,所配得溶液的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B12.解析:Na2CO3溶液和CCl4分层,应选择装置③,A不合理;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择萃取装置,即装置③,B合理;从NaCl溶液中提取固体NaCl,选择蒸发装置,即装置②,C不合理;粗盐提纯,可溶解后过滤、蒸发,则选择装置①和②,D合理。答案:BD13.解析:碘易溶于CCl4,二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A正确;二者都与NaOH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B错误;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应该选择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正确;MgO与硫酸反应产生MgSO4和水,而Cu与硫酸不能反应,充分溶解、反应后再过滤洗涤就得到纯净的Cu,D正确。答案:B14.解析:过量的试剂Ⅰ为BaCl2溶液,过滤,除去SO eq \o\al(\s\up1(2-),\s\do1(4)) 、CO eq \o\al(\s\up1(2-),\s\do1(3)) ,得混合物X为KCl、BaCl2,再加过量的试剂Ⅱ为K2CO3溶液,过滤,除去Ba2+,得混合物Y为KCl、K2CO3,再加适量的试剂Ⅲ为盐酸,除去CO eq \o\al(\s\up1(2-),\s\do1(3)) ,再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KCl晶体,A错误;碳酸钾溶液显碱性,pH>7,B错误;从溶液中获取晶体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C正确;混合物Y为KCl、K2CO3,加入稀盐酸能除去CO eq \o\al(\s\up1(2-),\s\do1(3)) ,从而调节溶液的pH,D正确。答案:AB15.解析: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eq \f(1 000ρw,M) = eq \f(1 000×1.84×98%,98) mol·L-1=18.4 mol·L-1,配制1 mol·L-1的稀硫酸100 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 eq \f(0.1 L×1 mol·L-1,18.4 mol·L-1) ≈0.005 4 L,即5.4 mL,应选择10 mL量筒和胶头滴管,实验时用10 mL量筒量取5.4 mL浓硫酸,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为②⑥③⑦⑤⑥。答案:D16.解析:(1) eq \o\al(\s\up1(45),\s\do1(26)) Fe与 eq \o\al(\s\up1(56),\s\do1(26)) F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Fe元素不是一种新元素; eq \o\al(\s\up1(45),\s\do1(26)) Fe衰变后变为质子数为24的新原子,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的范畴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答案:(1)AC(2) eq \o\al(\s\up1(45),\s\do1(26)) Fe与 eq \o\al(\s\up1(56),\s\do1(26)) F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17.解析:n(CO2)= eq \f(V,Vm) = eq \f(2.24 L,22.4 L·mol-1) =0.1 molNaHCO3+HCl===NaCl+H2O+CO2↑ 1 mol 1 mol 1 mol n n 0.1 mol(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n(NaHCO3)= eq \f(1 mol×0.1 mol,1 mol) =0.1 mol。(2)m(NaHCO3)=n·M=0.1 mol×84 g·mol-1=8.4 g,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 eq \f(8.4 g,8.5 g) ×100%=98.8%。(3)由方程式可知:n(HCl)= eq \f(1 mol×0.1 mol,1 mol) =0.1 mol,则:c(HCl)= eq \f(n,V) = eq \f(0.1 mol,0.1 L) =1 mol·L-1。(4)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98.8%,则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98.8%=1.2%<3%,此产品可以列入诚信商品。答案:(1)0.1 mol (2)98.8%(3)1 mol·L-1 (4)可以18.解析:①该混合液体为无色溶液,说明没有Cu2+,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观察到试纸变蓝,说明溶液里无NH eq \o\al(\s\up1(+),\s\do1(4)) ;②用干净的铂丝蘸取混合物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可以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可知溶液里有K+;③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BaSO4,溶液里有SO eq \o\al(\s\up1(2-),\s\do1(4)) ;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此沉淀为AgCl,因步骤③中添加了氯化钡溶液,引入Cl-,故无法确定是原溶液里的Cl-。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里一定有K+、SO eq \o\al(\s\up1(2-),\s\do1(4)) ,一定没有Cu2+、NH eq \o\al(\s\up1(+),\s\do1(4)) ,可能有Cl-、NO eq \o\al(\s\up1(-),\s\do1(3)) 。答案:K+、SO eq \o\al(\s\up1(2-),\s\do1(4)) Cu2+、NH eq \o\al(\s\up1(+),\s\do1(4)) Cl-、NO eq \o\al(\s\up1(-),\s\do1(3)) 19.解析:(1)操作①是加热灼烧固体,应选择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坩埚。(2)操作②中如果加入硝酸钡,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会引入新杂质离子NO eq \o\al(\s\up1(-),\s\do1(3)) ,所以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3)若SO eq \o\al(\s\up1(2-),\s\do1(4)) 未除尽,继续加入BaCl2溶液,会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判断SO eq \o\al(\s\up1(2-),\s\do1(4)) 已除尽的方法是: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SO eq \o\al(\s\up1(2-),\s\do1(4)) 已除尽。(4)操作③是除去②中加入过量BaCl2,所以加入的试剂是过量Na2CO3溶液。(5)操作③中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6)加入盐酸后的滤液中含有盐酸和溶解的二氧化碳,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和HCl。答案:(1)AC(2)加入硝酸钡,溶液中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eq \o\al(\s\up1(-),\s\do1(3)) (3)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SO eq \o\al(\s\up1(2-),\s\do1(4)) 已除尽(4)A(5)BaCl2+Na2CO3===BaCO3↓+2NaCl(6)BC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选项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CCl4(I2)—蒸馏BCO2(HCl)NaOH溶液洗气CKNO3(NaCl)—降温结晶DCu(MgO)稀硫酸过滤、洗涤小苏打化学式:NaHCO3杂质含量小于等于3%
相关资料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