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练习
展开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
(2)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磷脂的含量越多。( )
(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 )
(4)不同细胞的形态相对固定,主要是由细胞膜决定的,因为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是相对固定不动的。( )
(5)糖被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或脂质结合的糖类分子,具有识别作用。( )
答案:(1)√ (2)× (3)× (4)× (5)√
2.(2021·海口名校联考)下列最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的是( )
解析:选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头部是亲水的,朝向细胞内外;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其中,细胞膜外侧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图C符合细胞的结构。图A、B磷脂分子头部排列错误,且无糖蛋白;图D细胞膜内外都有糖蛋白,均不是细胞膜的正确结构。
3.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是( )
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B.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D.一个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进入相邻的细胞中
解析:选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方式,如题中的A、B、C项所述的三种交流方式。D项属于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4.(2021·德州高一检测)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两侧物质分子的排列是不对称的
B.组成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磷脂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D.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解析:选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故C项错误。
5.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2S2
C.S1>2S2 D.S2
6.下列化合物与细胞膜在组成元素种类上基本相同的是( )
A.DNA B.蛋白质
C.核糖 D.脂肪
解析:选A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其组成元素包括C、H、O、N、P,因此与其组成元素在种类上相似的是DNA。故选A。
7.(2021·东营高一检测)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解析:选B 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细胞刚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细胞表面对等分布,最后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膜蛋白能在细胞内外翻转,也不能说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故选B。
8.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
(3)不同的细胞,其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填序号)。
(4)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__(填“Ⅰ”或“Ⅱ”)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5)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显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题图中②所示),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糖链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Ⅰ侧具有糖蛋白,可以判断Ⅰ侧为细胞膜外侧。
答案:(1)蛋白质 氨基酸 ② 磷脂双分子层
(2)① 糖蛋白 (3)③ (4)Ⅰ Ⅰ侧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5)流动镶嵌模型
9.(2021·济南高一检测)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例说明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________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______________有关。
解析:(1)题图A显示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分子通过血液循环运往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题图B所显示的细胞交流方式为通过相邻两细胞间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题图中的③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为该方式。(3)题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间形成通道将信息分子传递给另一细胞,题图中④为胞间连丝。
答案:(1)血液 受体 (2)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道 胞间连丝 (4)信息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迁移·应用·发展]
10.对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②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解析:选C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下,故选C。
11.如图表示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图中◎表示)的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脂质体与靶细胞接触时,图a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内
B.可在脂质体膜上加入适量胆固醇,用来调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
C.可在脂质体膜上镶嵌某种蛋白质,使脂质体与特定细胞起作用
D.图a中◎是能在水中结晶或溶解的药物,图b中◎是脂溶性药物
解析:选A 当脂质体与靶细胞接触时,题图a中◎通过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A错误;胆固醇是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脂质体膜上加入适量胆固醇,可以用来调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B正确;在脂质体膜上镶嵌某种蛋白质,作为信号分子,使脂质体与特定细胞起作用,C正确;题图中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题图a中◎是能在水中结晶或溶解的药物,题图b中◎是脂溶性药物,D正确。
12.(2020·青岛期中)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请回答问题:
(1)细胞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____________;②被漂白区域内外____________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_______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______(填“①”或“②”)。
(4)由图2可知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________,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行恢复;②被漂白区域内外膜蛋白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限制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②被漂白区域内外膜蛋白分子可以相互运动。(4)由题图2可知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糖类 (2)自行恢复 膜蛋白 (3)限制 ② (4)低(弱) 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5)(一定的)流动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分化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分化测试题,共5页。
2021学年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巩固练习,共5页。
2021学年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巩固练习,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