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教学设计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x
    • 教案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docx
    • 视频
      2.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mp4
    • 视频
      “世界屋脊”的形成.mp4
    • 视频
      沉积岩的形成.mp4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3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4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5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6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7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8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第1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第2页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第3页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获奖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获奖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x、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地理高二年级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课题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内力作用及其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结合实例,认识外力作用及其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运用图像及示意图,了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教学重点1、运用内、外力相关知识解释典型地貌的成因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教学难点地壳运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参学生准备:导学案,课本,笔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讲授新课地质作用1.概念: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从而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分类: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速度:①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②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脉。 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岛上。基拉韦厄火山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但是,也只有5厘米。尽管抬升速度缓慢,但是,经过4000万年的抬升,喜马拉雅山终于上升成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表现形式:①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在内力作用之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特点: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②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这一过程叫岩浆活动。特点: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③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特点: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水平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或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②垂直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如高原、断块山、盆地、平原等。相互关系:①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范围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活动: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 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c.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 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依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第二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升至45米,周后, 长高到135米。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a、b地壳运动造成的,c岩浆活动造成的。2.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a.先位于原始海洋,后地壳抬升形成高山。b.先地壳下降,部分沉入海底,后地壳抬升,露出地面。3.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a.b(地壳运动)对地壳运动形态的影响一般及其缓慢,c(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般很快。课堂练习地质学家在安徽省天柱山(如图)发现了世界上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的花岗岩和丰富的片麻岩、榴辉岩(一般存在于万米以下的地幔之中)使得天柱山成为全球研究大陆动力学的较佳地区。据此完成第1~2题。1.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B )A.岩浆冷凝     B.变质作用C.板块运动     D.火山喷发2.造成天柱山花岗岩裸露的内力作用是( B )A.岩浆冷却凝固B.地壳上升C.火山喷发 D.风化侵蚀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破坏作用。①物理风化:是岩石在温度、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的过程②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引起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水和氧③生物风化: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和化学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①风力侵蚀地貌形态: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②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分布:湿润、半湿润地区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分布: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云贵高原③冰川侵蚀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在高山和高纬地区,这种作用尤为显著。冰川体有巨大的压力对冰床和谷壁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包括冰川刨蚀、冰楔、磨蚀和挖蚀作用。山地冰川在重力作用下一般处于缓慢移动的状态。它在移动中能够拔起大块岩石,加速岩石裂解,并挟带这些物质一起运动。当冰川消融时,挟带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冰川不断地侵蚀、搬运、堆积,形成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冰斗形成示意图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围椅状的洼地。冰川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冰蚀角峰、刃脊形成示意图角峰是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刃脊是两条相邻冰川的冰斗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山脊变成刀刃状,这样的山脊称刃脊冰川磨蚀、搬运示意图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④海浪侵蚀海蚀地貌是基岩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平台等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①风力搬运:风把地表及附近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飞沙走石,如沙尘暴。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②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如水土流失,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③冰川搬运:冰川随重力下滑并搬运冻结在冰块内的岩石碎块的过程。物质迁移。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④海浪搬运:物质迁移,分布在滨海地区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①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高原分布: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特征: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分选性好。②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分布:发育于山前(山麓)或河流出山口、河流入海口。特征: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分选性好。③冰川堆积:冰川消融以后,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堆积物不具有分选性,即堆积物颗粒棱角分明、大小混杂分布:高山和高纬地区④海浪堆积: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海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砾滩、沙滩、泥滩)沙坝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基本过程。在不同的地区,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的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活动: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图2.6),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1.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岩石的软硬程度不同,受海水侵蚀程度也不同,较坚硬的岩石保留下来形成海蚀柱2.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由于底部长期受海水侵蚀,上部坍塌导致海蚀柱倒塌3.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海蚀柱不断倒塌,最终完全消失。课堂练习  雅丹地貌,现泛指气候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图1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B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2.图2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风速很大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3.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结合图片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B、C   ,图示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D 。(填字母) (2)请指出宣传图片中代表的景观名称。(填字母)长白山天池C  ,天山 B ,沙漠D  ,黄果树瀑布A  。 (3)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A:流水侵蚀;B:地壳运动;C: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D:风力堆积。(4)根据D景观的特点,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西南风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常见的岩浆岩由花岗岩、玄武岩等①玄武岩(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又称火山岩。玄武岩是最常见的火山岩,一般形成高原、台地。成因: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特点:冷却时间短,成岩时间短,岩石一般质地松软。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气孔常见岩石: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应用:建筑材料②花岗岩(岩浆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变硬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花岗岩是岩石圈中最常见的侵入岩,许多山脉的核心部分都是花岗岩。成因: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特点:缓慢冷却,成岩时间长,岩石一般质地严密、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常见岩石:花岗岩应用:建筑材料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有些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大陆地表出露的岩石约75%都是沉积岩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如煤、石油、天然气)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应用: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材料;钾盐是化工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特点:具有片理构造。常见岩石: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应用: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他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就这样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四种物质: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岩石圈循环物质的判别: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化物指向一定沉积物沉积物指向一定沉积岩3.四种作用(八种转换可能):①冷却凝固→岩浆岩②重熔再生→岩浆③外力作用→沉积岩④变质作用→变质岩4.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①塑造地表形态。②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③实现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自学窗  现在是过去的一把钥匙相对于漫长的地质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是短暂的一瞬。那么,科学家如何才能知晓地球上曾经发生的地质过程呢?    18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赫顿通过分析他在英国考察时掌握的大量资料,认为地质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地质过程如今仍在发生,可以利用现在的地貌特征解释地质历史时期的情况。赫顿的这种观点为地质科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英国科学家莱伊尔进一步提出: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莱伊尔认为,一切过去所发生的地质作用都和现在正在进行的作用方式相同,所以研究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就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尽管今天我们不能观察到一些重要的地质演化过程,但它们发生的证据早已存在。例如,现代珊瑚多生活在温暖、平静、水质清洁的浅海环境中,若在岩层中发现珊瑚化石,科学家便推断该岩层形成于温暖、洁净的浅海环境。又如,科学家通过研究喷出岩,推断具有相同岩石的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过火山喷发事件。       这一思想也被称为“将今论古”,是科学家在研究地球演化时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课堂练习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能够表示冷却、凝固的箭头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与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⑤3.2019年暑假,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了某地,并查阅资料绘制了该地地质剖面图(右图),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下列各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2)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3)A、B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简述其理由。 A A是沉积岩,B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4)A与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变质岩。 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2.速度3.表现形式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4.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水平运动②垂直运动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按成因分为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反思    

    相关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现形式,①物理风化,②化学风化,③生物风化,①风力侵蚀,②流水侵蚀,③冰川侵蚀,④海浪侵蚀,①风力堆积,②流水堆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ppt课件,共6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评课ppt课件,共59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