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23 家庭与婚姻-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展开专题23 家庭与婚姻
一、单选题
1.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2019年1月,张某在H市购买一处房产。2021年5月,张某与王某结婚,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不动产归共同所有,取得的其他财产归各自所有。2021年9月,王某在N市购买一处房产。2022年3月,张某发表小说作品获稿酬5万元,王某获得其父母赠与小车一辆。关于财产的归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市和N市房产归张某、王某共同所有
B. H市房产归张某所有,N市房产归王某所有
C. 稿酬5万元和小车归张某、王某共同所有
D. 稿酬5万元归张某所有,小车归王某所有
【答案】D
【详解】A:H市的房产是婚前张某所购财产,应归张某所有;N市房产是婚后财产,应归张某、王某共同所有,A错误。B:N市房产是婚后财产,应归张某、王某所有,B错误。C:按双方约定财产的规定,稿酬5万元归张某所有,C错误。D:稿酬5万元归张某所有,王某获得的父母赠与的小车归王某所有,D正确。故本题选D。
2.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钱某与妻子周某离婚,女儿小钱被判给周某。钱某后来与刘某再婚,刘某有一在外地独立生活的成年儿子小刘。钱某年迈去世,留下一处房产和数十万存款,未立遗嘱。可以继承钱某遗产的有( )
①妻子刘某
②前妻周某
③女儿小钱
④继子小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题中,钱某未立遗嘱,因此遗产按法定顺序继承,配偶、子女和父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因此,钱某的再婚妻子刘某和自己女儿小钱可以继承钱某遗产,①③符合题意。②:钱某的前妻不属于法定继承人,②不符合题意。④:继子小刘已经成年,与钱某没有扶养关系,所以不能继承遗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2020·浙江·高考真题)王某是某中学的音乐教师,与没有音乐细胞的张某结婚三年后,因夫妻感情破裂要求离婚。双方就财产的分割发生纠纷。以下属于王某个人财产的是( )
①王某婚后购买的价值上万元的音乐书籍 ②王某婚后接受张某爷爷指定赠与她的小轿车
③王某婚后创作的音乐作品所获的收益 ④王某婚后用婚前个人财产炒股所获得的收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详解】①:王某是某中学的音乐教师,与张某感情破裂要求离婚,王某婚后购买的价值上万元的音乐书籍属于法律上的“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应归王某所有,①正确。②:王某婚后接受张某爷爷指定赠予她的小轿车属于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因此,小轿车归王某所有,②正确。③:王某婚后创作的音乐作品所获得收益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系王某夫妻共同财产,③错误。④:王某婚后用婚前个人财产炒股所获得的收益,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系王某夫妻共同财产,④错误。故本题选A。
4.(2020·浙江·高考真题)小明八周岁时父母离异。两年后,母亲与孙某再婚,并生下女儿小玲。小明一直跟随母亲和孙某生活,直至他和小玲都成家立业。五年后,孙某病重,生活出现困难,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孙某只能要求小玲支付赡养费②孙某应当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③孙某有权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④小明对孙某的财产有继承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D:因为小明一直跟随母亲和孙某生活,直至他和小玲都成家立业,当孙某病重,孙某有权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小明对孙某的财产有继承权,③④符合题意,D入选。AC:①说法错误,孙某因为尽了抚养小明的义务,有权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AC不选。B:②说法错误,孙某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B不选。故本题选D。
5.(2018·浙江·高考真题)结婚时,小张向妻子口头承诺,自己名下的一处婚前房产为夫妻共有。婚后,小张要妻子辞职专门照顾家庭,遭到拒绝。于是小张变卖该房产,将所得房款用于经商。从中可以推断( )
A.变卖前的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B.小张侵犯了其妻的人身权
C.小张经商所得为夫妻共同财产 D.张妻未履行夫妻互相扶养的义务
【答案】C
【详解】A:小张向妻子口头承诺不构成法律要件,因此变卖前的房产为小张个人财产,A不选。
B:材料未涉及人身权的问题,B不选。C:小张经商所得为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因此为夫妻共同,产。C正确。D:小张由劳动能力,因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张妻未履行夫妻互相扶养的义务,D不选。故本题选C。
6.(2018·浙江·高考真题)(加试题)刘某自幼丧母,与继母共同生活。去年2月,刘某与程某登记结婚后住进程家,11月程某辞职并生下女儿程小。今年1月刘某携妻女住进继母的老房子,刘某提出将女儿改姓刘。不久,程某回娘家治病,治疗期间的生活和医疗费刘某未予支付。3月继母去世,继母之弟要求刘某一家搬出老房子。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女儿可以随刘某的姓 ②刘某对继母的老房子无继承权
③刘某应支付程某生活和医疗费 ④刘某侵犯了程某的生命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①父母对子女最重要的义务是抚养和教育义务。抚养,是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提供物质条件,在生活上加以妥善照料。教育,是父母从思想文化、科学知识上给予子女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本案中,女儿可以随刘某的姓,①适合题意。②: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故刘某对继母的老房子有继承权,②是错误的。③:刘某并未侵犯程某的生命权,但刘某应支付程某生活和医疗费,③适合题意,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7.(2017·浙江浙江·高考真题)婚后,宋某用婚前个人积蓄20万元购买股票,获利6万元;同时,他用婚后其父赠与的30万元购买企业债券,获利2万元。上述全部财产中,属于夫妻共有的是
A.8万元B.58万元C.32万元D.38万元
【答案】D
【详解】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首先,用婚后其父赠与的30万元购买企业债券,获利2万元,这部分无论是30万元本金,还是2万元获利,都发生在婚后,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宋某用婚前个人积蓄20万元购买股票,获利6万元,本金20万元是婚前个人积蓄,不属于夫妻共有财产,但获利6万元发生在婚后,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故全部财产中,属于夫妻共有的=32+6=38万元。
8.(2017·浙江·高考真题)2020年1月,王某与赵某举行婚礼。2月,王某买了一套公寓并登记在自己名下。3月,王某和赵某登记结婚,赵某的父母随后赠送给赵某一套别墅,于是,王某以公寓入股和朋友合伙经营,至年底获利8万元。翌年初,王某与赵某离婚,之后王某经申请获得发明专利权,并通过专利许可获80万元专利使用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属于王某个人财产的有( )
①公寓 ②别墅 ③公寓投资获利的8万元 ④专利使用费80万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①④:从材料可以看出,公寓、80万元专利使用费属于王某的个人财产,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了特殊规定的以外,都属于共同财产,所以婚后王某以公寓入股获得的8万元属于共同财产。赵某的父母随后赠送给赵某一套别墅则属于赵某的个人财产,②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二、材料分析题
9.(2021·浙江·模拟预测)李某(女)与张某(男)在登记结婚后第三年购置了新房。新房首付及贷款均由妻子李某承担,张某工资均用于炒股,两年后全部亏损。后来二人矛盾不断,决定离婚。李某认为丈夫未对家庭做出贡献,在财产分割协议中只将11万存款归他,其余均归自己。张某对该财产分割协议提出异议,遂将该协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结合本案,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房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说明理由?
(2)当地仲裁委员会是否会接受张某的申请?请说明理由。
【答案】(1)新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本案中李某与张某的购房行为发生在婚后,新房首付及贷款均由李某承担,且双方无事先约定,故新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不会。我国法律规定,婚姻纠纷不能申请仲裁。
【分析】本题以李某与张某夫妻间的财产问题为材料,考查学生《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夫妻间的财产关系相关知识有关知识的掌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详解】(1)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一法律常识,说明本案中李某与张某的购房行为发生在婚后,新房首付及贷款均由李某承担,且双方无事先约定,故新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我国法律规定,婚姻纠纷不能申请仲裁”这一法律常识,可以看出,当地仲裁委员会不会接受张某的申请。
10.(2021·浙江临海·三模)2021年春节刚过,宝爸和宝妈因感情不和准备离婚,有10岁的儿子小宝。小宝由宝妈抚养,小宝每年从爷爷奶奶那里获得压岁钱1万元,夫妻俩对其它财产分割和抚养权没有争议,但是对以小宝为名存银行的10万元压岁钱发生争议,宝妈认为孩子由她抚养,压岁钱理应由自己保管,宝爸认为压岁钱是爷爷奶奶所给,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分一半。宝爸和宝妈于3月18日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离婚申请,后该机关告知,等4月17日再来。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宝爸能分得一半压岁钱吗?为什么?
(2)婚姻登记机关所告知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案】(1)不能。压岁钱由小宝爷爷奶奶赠与,虽然小宝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小宝取得压岁钱的所有权,宝爸不能分得一半压岁钱。
(2)民法典规定,申请离婚的,有30天的离婚冷静期。
【分析】本题以婚姻家庭关系为试题情境,以宝爸和宝妈的离婚争议为材料,从《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法律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所学法律常识简单分析案例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宝爸能分得一半压岁钱吗?为什么?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赠与。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案例事实:压岁钱是小宝爷爷奶奶赠与的,小宝10岁。联想主干知识: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结论:小宝取得压岁钱的所有权,宝爸不能分得一半压岁钱。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婚姻登记机关所告知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婚姻登记机关的告知:等4月17日再来。案例事实:宝爸和宝妈于3月18日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离婚申请。联想主干知识:申请离婚的,有30天的离婚冷静期。依据的法律:民法典。
【点睛】
第(1)问,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第(2)问,离婚的程序:(1)离婚自由的条件: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2)协议离婚①当事人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并就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协议。申请离婚登记后三十日届满,当事人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②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之时起,解除夫妻关系。(3)裁判离婚(由人民法院管辖和处理的离婚纠纷)①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②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离婚。③一审判决离婚的,人民法院在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当事人违反告知另行登记结婚的,构成重婚。
11.(2021·浙江·模拟预测) 张某和李某婚后多年无子,按照法定程序收养了孤女小美。后来张某和李某生了孩子小张,便嫌弃小美增加了家庭负担,要求正在上初一的小美辍学打工。在学校和老师的努力下,小美回到了学校,但因此遭到了张某的记恨,经常打骂小美,并扬言小美和他并无血缘关系,可以随时让小美扫地出门。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某让小美辍学的行为合法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2)小美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案】(1)不合法。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民法典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张某和小美是合法的收养关系,张某需要履行其义务,让小美辍学是违法行为。
(2)张某经常打骂小美属于虐待,小美有权提出请求,居委会或村委会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分析】本题以家庭收养关系为试题情境,以家庭收养以及虐待现象为材料,从《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法律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所学法律常识简单分析案例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知识,回答张某让小美辍学的行为合法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首先要明确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要点明国家对合法的收养关系的保护,然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民法典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张某和小美是合法的收养关系,张某需要履行其义务,让小美辍学是违法行为。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知识,回答小美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考生运用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法理依据: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有病不治、强迫过度劳动或限制人身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从身体或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的行为叫虐待。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公安机关有权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案例信息:张某经常打骂小美。结论:小美有权提出请求,居委会或村委会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2.(2021·浙江·模拟预测) “不嫁不娶”“两家拼拼”,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同时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并且一家一个姓,这种被称为“两头婚”的婚姻形式,在江浙以及中西部几个城市流行,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独生子女家庭的双方父母,更好地照顾孩子。虽然“两头婚”受到很多人称赞,但是也有人认为不应强迫孩子姓外公的姓。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婚姻形式是否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2)请对材料中“不应强迫孩子姓外公的姓”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我国法律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婚姻形式可以更好地照顾独生子女家庭的双方父母和孩子,促使夫妻双方更好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不违反法律规定,是较为合理的。
(2)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因此孩子的姓名可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随父姓或随母姓均可。
【分析】本题以婚姻形式为材料,从《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婚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主要考查父母子女之间和夫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运用相关知识,对“两头婚”这一形式进行解读即可;这种婚姻形式可以更好地照顾独生子女家庭的双方父母和孩子,促使夫妻双方更好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不违反法律规定,是较为合理的。
第(2)问,主要考查姓名权的知识,考生可根据“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这一法律规定作答。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因此孩子的姓名可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随父姓或随母姓均可。
【点睛】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4 法律救济-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24 法律救济-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24法律救济-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24法律救济-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文化与生活-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9文化与生活-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9文化与生活-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