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一框 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综合训练题
展开3.1 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1.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近些年我国把“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出行多乘坐私家车
C.购物时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长明
【答案】A
【解析】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正确;B、出行多乘坐私家车,会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错误;C、购物时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环境,错误;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长明,会浪费资源,错误。
2.目前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新时尚,下列生活垃圾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花卉绿植、剩菜剩饭 B.旧书本、矿泉水瓶
C.废药品、废电池 D.易腐垃圾、瓜皮果核
【答案】C
【解析】花卉绿植不属于垃圾,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旧书本属于可回收垃圾,矿泉水瓶是可回收垃圾;废药品、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瓜皮果核属于厨余垃圾,易腐垃圾属于其它垃圾。故C符合题意。
3.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B.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
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答案】C
【解析】含磷洗衣粉容易造成赤潮和水华现象,不符合“珍爱地球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故A错误;大面积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不应提倡。故B错误;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的利用率,符合“珍爱地球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故C正确;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不会缓解能源危机,不符合“珍爱地球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故D错误。
4.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省将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下列行为与“禁塑令”相符的是( )
A.多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B.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食品保鲜多使用保鲜膜
D.提倡购物自带环保型购物袋
【答案】D
【解析】2020年12月1日海南将全面“禁塑”,这意味着海南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贯彻落实海南禁塑令,我们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购物自带环保型购物袋,D符合题意,其余选项与“禁塑令”相违背,不符合题意。
5.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 )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答案】B
【解析】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我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开辟人类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的美好未来。
6.关于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B.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
C.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D.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解决温饱和饮水问题
【答案】 A
【解析】大量开垦荒地,增加粮食生产,这一做法只能进一步地区的石漠化,是不可行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7.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停止二氧化碳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相关知识可知,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要求: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追求绿色GDP。
8.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答案】A
【解析】A、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环境,故A符合题意;B、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对污染环境、土壤等,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符合题意;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9.【聚焦热点】
主题ㅤ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ㅤ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ㅤ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ㅤ“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低地和岛屿;影响农业生产、影响生态系统等;
(2)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3)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纸等。
【解析】
(1)据题干中的信息可得,“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有: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低地和岛屿;影响农业生产、影响生态系统等。
(2)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该省区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是: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其低碳生活方式有: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纸等。
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一框 海拔最高的牧区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一框 海拔最高的牧区课堂检测,文件包含41海拔最高的牧区解析版doc、41海拔最高的牧区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二框 草原风情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框 草原风情课堂检测,文件包含32草原风情解析版doc、32草原风情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一框 丝路明珠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一框 丝路明珠习题,文件包含31丝路明珠解析版doc、31丝路明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