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11《论语》十二章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饭疏食,饮水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逝者(shì)
B.罔(wáng) 笃志(dŭ) 殆(dài) 焉(yān)
C.箪(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gōng) 惑(huò)
D.三省(xĭng) 传不习乎(zhuàn) 逾(yú) 矩(jŭ)
5.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
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6.欣赏下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是( )
A.甲是行书,精巧纤细,飘逸灵动 B.乙是草书,纵任奔逸,急速张扬
C.甲是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 D.乙是隶书,笔意瘦挺,骨力遒劲
7.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我∕如浮云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博学而∕笃志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10.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从心所欲,不逾矩。
B.匹夫不可夺专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
12.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下列文言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二、填空题
16.将下面的文言句默写完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17.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请分别指出,并说明理由。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加点的词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
(3)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温故而知新 (4)博学而笃志
(5)匹夫不可夺志也 (6)应傍战场开
三、字词书写
20.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不亦说乎(______) 三省吾身(______) 传不习乎(______)
不逾矩(______) 一箪食(______) 好之者(______)
曲肱而枕之(______) 博学而笃志(______) 逝者如斯夫(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出现,______远流长。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它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______的老人。
《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 《诗经》中也有关于如何做到孝的具体表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以德,昊天罔极。”可见,要做到孝, ①父母是最基本的要求。
孝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方面。《论语》中就有多处孔子对孝的阐述与回答。学生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而关于如何行孝,孔于这样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在当下,或出于习惯,或出于无奈,很多年轻人却往往没有做到孔子所指的 ②和 ③父母这两层含义。
(1)填入文中横线内的字及“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源 需 长我育我(zhǎng)
B.渊 需 长我育我(cháng)
C.源 须 长我育我(zhǎng)
D.渊 须 长我育我(cháng)
(2)对下列汉字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必:点、斜钩、点、撇、点
惯:点、点、竖、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
B.必:点、斜钩、点、点、撇
惯:点、竖、点、竖折、横折、横、竖、竖、横折、撇、点
C.长:横、竖提、撇、捺
出:竖折、竖、竖、竖折、竖
D.长:撇、横、竖提、捺
出:竖折、竖、竖折、竖、竖
(3)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的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例如,“孝”字是由“老”的上部分和“子”字合成,它从字形上体现了子女与老人的关系。下面各组汉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项是______
A.休 采 炙 牧 B.日 目 木 篇
C.上 本 臣 问 D.校 城 景 众
(4)联系上下文,在文段中横线①②③处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善待 恭敬 陪同 B.赡养 尊敬 陪伴
C.养育 尊敬 陪同 D.善待 养育 陪伴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____)
不亦说乎(____)
人不知而不愠(____)
三省吾身 (____)
学而不思则罔(____)
思而不学则殆 (____)
一箪食(____)
曲肱而枕之(____)
博学而笃志(____)
四、情景默写
23.古诗文默写。
《(论语)十二章》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孔子在河边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我们时光一去不复返;子夏的“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方法;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强调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对照别人的短处改正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句子默写
25.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
(4)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5)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罕》
(6)《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请根据语境还原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场景。
(场景一)孔子与子贡谈论学习之道。
一日,子贡问孔子:“学习和思考有何关系呢?”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贡若有所思。几日后子贡在课上分享温习知识并思考后的新理解,新体会,孔子不由感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二)
一日,子路对孔子抱怨:“我们学习的条件太艰苦了,我一点都不快乐!”
孔子批评道:“你怎么这样想呢?你看颜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陋巷,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
(场景三)一日,孔子在给曾子讲学。
曾子问孔子:“___________”
孔子回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9)博学而笃志______
28.译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新: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6)逝者如斯夫 逝: 斯:
(7)曲肱而枕之 肱:
(8)博学而笃志 笃: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A]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温故而知新
(5)不逾矩
3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日三省吾身。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出自于选文中的成语有哪些?请写出两个。
33.[A]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中脑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34.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不 义 而 富 且 贵,于 我 如 浮 云。
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 夺: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_____________
36.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7.(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_____”字,对比鲜明。
38.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学而》)
(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3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三处)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家无井而出溉汲
(3)及其家穿井
4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42.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好处。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
(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①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②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③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①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②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③恶 (wū):哪里,怎么。
4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乐趣
B.虚则敧 敧:倾斜
C.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D.满则覆 覆:倾覆
44.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喟然而叹曰
B.思而不学则殆 虚则敧
C.此盖为宥座之器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回也不改其乐
4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启示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
B.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都只谈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C.“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的原因是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的特点。
D.孔子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4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八、课内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7.孔子是(_______)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4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相委而去 B.于我如浮云 其一犬坐于前
C.思而不学则殆 淫慢则不能励精 D.曲肱而枕之 下车引之
49.请用自己的话解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
50.《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1.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阅读选文,完成以下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高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2.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四十而不惑
C.人不堪其忧
D.仁在其中矣
5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翻译下列句子。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5.在选文中各选一句关于“学习”和“修养”方面的句子,说说对你的启示。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面》)
③子曰:“温故面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6.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思而不学则殆
(4)仁在其中矣
5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断一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9.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很多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论语》十二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传不习乎:传递
C.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D.切问而近思近:恳切
6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于我如浮云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久之,目似瞑
D.逝者如斯夫 夫君子之行
6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儒家的主要思想。
C.“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都是出自《论语》的成语。
D.“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都是讲学习方法的句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63.给下面加点的字释义。
(1)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
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5.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6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语文七年级上册18 狼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18 狼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8课狼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第18课狼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课时练习,文件包含第16课猫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第16课猫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15课诫子书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第15课诫子书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