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习题
展开1.下列函数不存在零点的是( )
A.y=x-eq \f(1,x)B.y=eq \r(2x2-x-1)
C.y=eq \b\lc\{(\a\vs4\al\c1(x+1 (x≤0),,x-1 (x>0)))D.y=eq \b\lc\{(\a\vs4\al\c1(x+1 (x≥0),,x-1 (x<0)))
2.若函数f(x)=ax+b有一个零点是2,那么函数g(x)=bx2-ax的零点是( )
A.0,2B.0,eq \f(1,2)
C.0,-eq \f(1,2)D.2,-eq \f(1,2)
3.用二分法研究函数f(x)=x5+8x3-1的零点时,第一次经过计算得f(0)<0,f(0.5)>0,则其中一个零点所在的区间和第二次应计算的函数值分别为( )
A.(0,0.5),f(0.125) B.(0.5,1),f(0.875)
C.(0.5,1),f(0.75) D.(0,0.5),f(0.25)
4.已知函数f(x)=|x|+1,g(x)=k(x+2).若方程f(x)=g(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eq \b\lc\(\rc\)(\a\vs4\al\c1(0,\f(1,2)))B.eq \b\lc\(\rc\)(\a\vs4\al\c1(\f(1,2),1))
C.(1,2) D.(2,+∞)
二、填空题
5.函数f(x)=x2-3x-18在区间[1,8]上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零点.
6.函数f(x)=eq \b\lc\{(\a\vs4\al\c1(x-1 x>0,x2-x-2 x≤0))的零点为________.
7.已知函数f(x)=x2+x+a(a<0)在区间(0,1)上有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8.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存在零点,如果存在,请求出.
(1)f(x)=eq \f(x+3,x);
(2)f(x)=x2+2x+4.
9.已知函数f(x)=x2+3(m+1)x+n的零点是1和2,求函数y=nx2+mx+3的零点个数.
[尖子生题库]
10.已知二次函数f(x)=x2-2ax+4,在下列条件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零点均大于1;
(2)一个零点大于1,一个零点小于1;
(3)一个零点在(0,1)内,另一个零点在(6,8)内.
课时作业(二十)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1.解析:令y=0,得A中函数的零点为1,-1;B中函数的零点为-eq \f(1,2),1;C中函数的零点为1,-1;只有D中函数无零点.
答案:D
2.解析:∵2a+b=0,
∴g(x)=-2ax2-ax=-ax(2x+1).
∴零点为0和-eq \f(1,2).
答案:C
3.解析:∵f(x)=x5+8x3-1,f(0)<0,f(0.5)>0,
∴f(0)·f(0.5)<0,
∴其中一个零点所在的区间为(0,0.5),
第二次应计算的函数值应为f(0.25),故选D.
答案:D
4.解析:作出f(x),g(x)图像,如图.
因为A(0,1),B(-2,0),kAB=eq \f(1-0,0-(-2))=eq \f(1,2),
要使方程f(x)=g(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函数f(x)与g(x)的图像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图可知,eq \f(1,2)<k<1.
答案:B
5.解析:方法一 ∵f(1)=12-3×1-18=-20<0,
f(8)=82-3×8-18=22>0,∴f(1)·f(8)<0,
又f(x)=x2-3x-18在区间[1,8]上的图像是连续的,
故f(x)=x2-3x-18在区间[1,8]上存在零点.
方法二 令f(x)=0,得x2-3x-18=0,
∴(x-6)(x+3)=0.
∵x=6∈[1,8],x=-3∉[1,8],
∴f(x)=x2-3x-18在区间[1,8]上存在零点.
答案:存在
6.解析:f(x)=0,∴eq \b\lc\{(\a\vs4\al\c1(x>0,x-1=0))或eq \b\lc\{(\a\vs4\al\c1(x≤0,x2-x-2=0)),
∴x=1,x=-1,x=2(舍)
答案:1,-1
7.解析:由题意函数f(x)=x2+x+a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函数f(x)在(0,1)上有零点,可得:f(1)·f(0)<0.∴a(2+a)<0.∴-2<a<0.
答案:(-2,0)
8.解析:(1)令eq \f(x+3,x)=0,解得x=-3,
所以函数f(x)=eq \f(x+3,x)的零点是-3.
(2)令x2+2x+4=0,由于Δ=22-4×4=-12<0,
所以方程x2+2x+4=0无解,所以函数f(x)=x2+2x+4不存在零点.
9.解析:由题可知,f(x)=x2+3(m+1)x+n的两个零点为1和2.
则1和2是方程x2+3(m+1)x+n=0的两根.
可得eq \b\lc\{(\a\vs4\al\c1(1+2=-3(m+1),,1×2=n,))
解得eq \b\lc\{(\a\vs4\al\c1(m=-2,,n=2.))
∴y=2x2-2x+3
∵Δ=4-4×2×3=-20<0
∴无零点.
10.解析:(1)因为方程x2-2ax+4=0的两根均大于1,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零点存在性定理得eq \b\lc\{(\a\vs4\al\c1((-2a)2-16≥0,,f(1)=5-2a>0,,a>1,))解得2≤a<eq \f(5,2).
即a的取值范围为eq \b\lc\[\rc\)(\a\vs4\al\c1(2,\f(5,2))).
(2)因为方程x2-2ax+4=0的一个根大于1,一个根小于1,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零点存在性定理得f(1)=5-2a<0,解得a>eq \f(5,2).
即a的取值范围为eq \b\lc\(\rc\)(\a\vs4\al\c1(\f(5,2),+∞)).
(3)因为方程x2-2ax+4=0的一个根在(0,1)内,另一个根在(6,8)内,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零点存在性定理得eq \b\lc\{(\a\vs4\al\c1(f(0)=4>0,,f(1)=5-2a<0,,f(6)=40-12a<0,,f(8)=68-16a>0,))
解得eq \f(10,3)<a<eq \f(17,4).
即a的取值范围为eq \b\lc\(\rc\)(\a\vs4\al\c1(\f(10,3),\f(17,4))).
数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课时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3.2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