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部编版爱莲说导学案
展开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 学案
| 课题内容 | 爱莲说 | 
| 学习目标 |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 2.了解 “说”的特点。 3.学习借物喻理、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 | 
| 学习重点 | 1、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 
| 学习难点 |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 
| 学法指导 | 朗诵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预习
1、基础知识
(1)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掌握作家作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州县地方官,后退居庐山莲花峰下,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有名的哲学家,理学中濂洛学派的创始人,程颐、程颢都是他的学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子全书》。
资料链接: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2)阅读文本,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感知课文。
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敦 dūn 颐yí 蕃 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蔓màn 亵xiè 逸yì 鲜xiǎn 噫yī 予yǔ
② 解释下列词语
蕃: 濯: 涟: 蔓: 枝:
益: 亵: 鲜: 宜:
结合课后练习五,了解“之”的用法。
③朗读课文,参照注释及工具书,翻译两篇短文,疏通文意。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问题导学:
《爱莲说》: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的?
句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生长环境、外形、气质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
探究
《爱莲说》
一、欣赏文中的形象之美(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
莲 莲本身品质 君子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纯洁 不同流合污 不随俗浮沉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 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 正直不苟 豁达大度 不趋炎附势
香远溢清,亭亭净植 芳香洁净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庄重 自尊令人敬重
二、涵泳文章的意蕴之美(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品行高洁、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写菊有两种理解:①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表明作者要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②菊花是花中的隐士,从这一意义来看,本文作者与之相反,他不赞成避世而主张入世。这样来看雪菊又是从反面衬托了莲的形象。
而写牡丹是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三、品析文章的语言之美(对比赏析《陋室铭》与《爱莲说》两文的语言之美。)
两文都具备语音美,音调和谐,节奏明快。
两文都具备表达方式美,表现在仅仅百字短文中,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文笔简洁,情感丰富。
两文的句式各具特色:《陋室铭》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整散结合,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探究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世人甚爱牡丹(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陶后鲜有闻( )
【收获·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迁移拓展,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案设计,共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默写全文,文学常识,字词句,理解性默写,内容理解,课外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