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浙教版第3节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展开课 题 | 1.3 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 ||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
2)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耳的结构的认识,联系生活经验说出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失去听力的感受,从而更加重视对耳的保护,培养学生关心和照顾残疾人的情感。 | ||
重 点: 难 点 | 1.耳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2.听觉的形成 | ||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集体备课) | 一次修改 | 二次修改 | |
引入: 思考:放鞭炮或发生巨大响声时,我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大嘴巴或闭嘴捂住耳朵。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通过学习《耳和听觉》这节内容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耳的结构。
新课: 一、 耳的结构及其功能
读课本p10图1-18,说出耳的结构。
阅读课本p11,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单中的第一部分耳各结构的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随着声波有振动而引起振动,将将振动传到听小骨。 中耳 鼓室: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 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保护鼓膜 前庭: 内耳 半规管: 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结合图片,体会听觉的形成过程,并以箭头的形式完成任务表中的第二部分。 二、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接受声波,并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带动听小骨的振动,并将振动放大,传到内耳→耳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神经中枢形成听觉
过渡:我们有这样的经历:对于同一声音,捂着双耳听到的声音比没有捂着双耳时听到的轻,甚至听不清楚,从而说明我们的耳朵能感觉声音。如果失去听力,就感觉不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思考:哪些因素会使人的听力下降? 1.自然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大,听力越来越差,可带助听器 2.失聪: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损伤,带助听器也很难听到声音
讨论1: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 1、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潜水过深 神经性耳聋:有关的听神经损伤引起、药物影响等等
讨论2:小玲同学坐车时,经常会有头晕、呕吐现象,她认为是由于汽车的汽油味引起的。你是否同意她的说法?为什么? 不同意。导致小玲头晕、呕吐的原因是她内耳中的感受器过于敏感的缘故,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
思考: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或闭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通过上述活动、思考、讨论和应用可知耳有哪些作用? 三、耳的作用 1.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2.保持身体平衡
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1、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2、建立假设 A. 收集的音量要大。 B. 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C. 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3、设计实验方案 见任务单3 4、实验检验 5、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思考:两只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四、双耳效应 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位置和方向 从耳的作用和双耳效应可知,耳朵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一般听觉保护的常识: ► 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 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应尽快求医。 ► 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至中度或以下。 ►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 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 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诊治。
练习: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4. 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5. 当鼻、咽、喉部受到感染后,很容易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病菌可以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引起中耳炎 6. 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耳蜗 C.半规管和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7.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产生听觉 8. 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会戳伤外耳道和鼓膜。中耳的鼓膜损伤会引起神经性耳聋。 选项( )是错误的,应更正为____________
小结: 1.耳的结构:中耳、内耳、外耳 2.听觉的形成 3.双耳效应
|
|
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则此三位数可表示为 。 | |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6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6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节 耳和听觉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节 耳和听觉公开课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3节耳和听觉1doc、第3节耳和听觉2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