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课 题 | 有余数的除法(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 备课人 | 马春霞 | |||||
备课时间 | 3.18 | 讲课时间 |
| 审查人 |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2、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
教 学 准 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 学 方 法 |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 |||||||
思 政 主 题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
教 学 课 时 | 1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
第 一 课 时 | ||||||||
一次备课(集体) | 二次备课(个人) |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59-60页例1、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8×7= 12÷6= 9×5= 32÷8= 4×5= 14÷7= 6×8= 54÷9=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出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 原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 学生说一说图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1. ①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为什么用除法? ②如果增加1个草莓呢?你会摆吗?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 你遇到什么问题吗? ③都是摆草莓,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分东西正好分完,有时候也会遇到分不完得情况,这里多出来的不够分的,给它起一个名称叫“余数”。 ④刚才剩下的1个叫什么? 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理解余数的吗? ⑤怎样在算式里表示这个余数呢? 说明:在商3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 7÷2=3(盘)……1(个)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1、2题。 四、布置作业:课本64页的练习十四的第1、2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
| |||||||
课堂检测:
49÷6= 25÷4= 34÷7= 52÷8= | ||||||||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例1. 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6÷2=3(盘) 把7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7÷2=3(盘)……1(个) | ||||||||
分层作业设计:
一,计算下面各题。
72÷8= 24÷6= 45÷9= 12÷4=
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9÷2= 17÷4= 23÷3= 60÷8=
| ||||||||
教学反思: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6 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数学6 余数的除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