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图片ppt课件
展开我忘记自己电阻值了,同学们能帮我找到电阻值吗?
需知道:R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R的电流I
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第3节 “伏安法”测电阻
宛城区瓦店镇第一初级中学赵悠悠
1、提出问题:怎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未知电阻器的电阻呢?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定值电阻。
(1)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2)保护电路
1.在实验前,要检查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要进行“校零”;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好电路,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要用开关试触,在确定电路完好后再闭合开关;3. 在闭合开关前,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阻值最大端;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程。
5、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之前,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到阻值最大处;2)闭合开关,用滑动变阻器调节接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由大变小,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公式 R=U/I 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算出电阻的平均值。
6、实验记录表格
思考: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改变时,定值电阻的阻值为什么没有什么变化呢?
小英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 的阻值。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的阻值为 Ω。
(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2)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从尽可能小的电流逐步调至灯泡正常发光。 观察灯泡亮度并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分析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灯泡电阻值,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灯泡由不亮逐渐变为正常发光,灯泡灯丝的温度是否在变化?请用手摸一摸,感受灯泡的温度变化。(2)小灯泡灯丝的电阻跟灯丝的温度高低有什么关系?(3)有同学将记录表中三次测量的电阻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你认为这样做正确吗?为什么?
小灯泡由不亮逐渐变为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在升高;灯丝的温度越高,灯丝的电阻越大;不正确。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取三次测量的电阻的平均值并不能减小误差。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连接电路时,不小心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错了位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电流表烧坏,电压表示数为0B.小灯泡烧坏C.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值 D.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
“伏安法测电阻器的电阻” 与“伏安法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两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两实验的相同点:(1)实验器材基本相同;(2)电路图相同;(3)测量的物理量相同;(4)测量仪器相同;(5)注意事项相同: ①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必须是断开的;②开关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应位于阻值最大处;③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及量程要正确。
2、两实验的不同点:(1)数据处理方法不同。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不能对小灯泡的电阻取平均值;电阻器的电阻不变,因此,对电阻器的电阻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2)多次测量的目的不同。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而测量电阻器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1.小东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测量灯泡电阻实验,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可能有几种?请写出三种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断路;(2)连接小灯泡两端的导线或接线柱断路;(3)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
初中物理6.6 大气压强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6.6 大气压强教课ppt课件,共12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4 功率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4 功率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做功有快慢,比一比,爷孙爬楼,即时演练,估测上楼时的功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授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校音器,蟋蟀的“叫声”,电锯的“叫声”,电锯锯齿,钢锯片锯齿,用塑料片划过锯齿,弹钢尺,手机同屏示波器,团队活动弹橡皮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