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水调歌头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水调歌头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寻踪觅诗意,认识诗歌中的“意象”,千里寄相思,古今一轮月,诗人托月言志,走近苏轼随月而歌,诵读月之韵律,探寻月之深情,品味月之深意,对月高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所谓意象是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成为人们情感生活的载体,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不同的情怀!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1.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2.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3.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4.借月蕴涵哲思,表现时空的永恒。
诵读诗词语速要慢,在抑扬顿挫中品味诗词的韵味,在诵读中思考、想象,体会作者蕴含在意象中的丰富情感。注意按意义划分停顿,句末韵脚读出延长音,增加韵律美。读准字音:阙què 不胜shēng寒 绮q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苏 轼
思考:序言交代了什么?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辙,字子由,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宰相,与其兄苏轼、其父苏洵并称“三苏”,居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说苏辙“岂独为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苏辙称兄长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仕途上,兄弟二人进退一致,乌台诗案后,苏轼因政治争斗,被排挤打压险些丧命,苏辙为救哥哥连上四札,乞求皇帝,愿用自己的官位为哥哥赎罪。《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写于苏轼任职密州之时,正值中秋佳节,兄弟二人七年未见面,月下独酌,离乡别亲、政治失意、前途未卜让此刻的苏轼内心情感复杂而又矛盾。
上阙 月下问天:思考: ①词人问的“青天”象征着什么?“欲”“归去”“恐”写出词人怎样的一种心理? ②为何“高处”会让词人“不胜寒”? ③月下问天,一番思索后词人最终决定“在人间”,这意谓着词人将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体现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下阙 中秋问月思考:①中秋月夜“无眠”的是否只有诗人自己?②中秋月圆词人问月“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对月怎样的情感?③中秋月圆人难圆,词人从自然规律反思人生遭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月的思索让你读出了怎样的苏轼?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苏轼怎样的情感,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苏轼《水调歌头》借月抒情言志,感情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虽有政治失意的怨恨但却并无颓唐;虽有现实的彷徨但却并无沮丧;虽有兄弟分离的孤苦却也不失美好的祝愿,蕴含词人高尚的品格、对亲人的思念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初读文本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与赏析的门! 再诵文本我们怀着的则是自然、人生的理性思考和对可贵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诗歌诵读的评判标准不是声音的洪亮,也不是字正腔圆。而是把握作品意象内涵,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拓展延伸: 读诗就是在品读诗人的心灵,每一个意象、每一个词句中,都埋藏着一颗平静、柔韧而又多情的心灵!任务1、欣赏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思考:王菲演唱的明月是否就是苏轼词中的明月,两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任务2、积累赏析苏辙《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水调歌头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苏轼,讨论交流,水调歌头,中心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和月亮有关的诗词,月亮的魅力,寄托词人怎样情感,学习目标,温故知新明作者,探究--解析小序,有何作用,知人论世,句句揣摩赏月情,句句揣摩赏明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训练,同桌互译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