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统编版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及答案
展开统编版必修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导学案
一、学习任务: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体会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深厚感情。
2.学习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厚重的文化,感受“时代使命与个人抱负”间的关系。
4.赏析文章的语言,情理交融的表达,体会作者“沉痛与惋惜,赞美与评价,自豪和敬佩,爱戴与尊崇”之情。
二、学习准备:
1.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
2.笔记本
3.导学案
三、学习方式和环节:
1.观看视频课学习。
2.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实践活动。
四、学习环节:
1.悼词介绍
2.作者介绍
3.文本阅读
4. 品读赏析
5.总结
6.布置作业
五、课前预习: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给加点字注音。
估量( ) 给( )以 悼( )词 肤( )浅
嫉( )恨 诽谤( ) 诅咒( ) 诬( )蔑
繁芜( )丛杂 卓( )有成效 豁( )然开朗
衷( )心喜悦
2.马克思认为,1818年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接下来却宕开一笔,讨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却在演讲中先评价他作为“科学家”的一面。梳理《在马克思墓前讲话》的思路,分析文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结构。
3.请找出文中总括句、过渡句、承递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标注不理解的语句,提出在自主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5.阅读《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找出与《在马克思墓前讲话》的不同点。
补充材料:
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
恩格斯
就在15个月以前,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曾聚集在这座坟墓周围,当时,这里将是一位高贵的崇高的妇女最后安息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掘开这座坟墓,把她丈夫的遗体放在里面。
卡尔·马克思是百年少有的杰出人物之一。查理·达尔文发现了我们星球上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则发现了决定人类历史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规律,几乎只要略加说明就能保证它得到承认。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造成我们目前的社会制度及其分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巨大阶级划分的规律;按照这一规律,这个社会形成和成长起来,暂时大致还没有衰亡下去;由于这一规律,这个社会最终必将像所有以前的社会历史阶段一样灭亡。看到这些成果,特别沉痛地感到,正当他的工作高度展开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他,不管他做了多么多的工作,他还留下了更多没有完成的工作。
尽管他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但是他远没有完全陷入科学。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加以利用,在他看来,他所掌握的渊博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历史的一切领域的知识,用处就在这里。
因为,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的确是一个革命者。为雇佣工人阶级摆脱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制度的桎梏而斗争,这是他真正的爱好,从来还没有过一个像他那样积极的战士。他这部分活动的最杰出的成就是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他从1864年到1872年一直被公认为该协会的领袖。从表面迹象来看,这个协会已不再存在;但是欧美一切文明国家工人同盟的兄弟联系永久地确立了,并且没有任何表面的形式上的同盟关系,它也会一直继续存在下去。
凡是为某种事业进行斗争的人,都不可能不树立自己的敌人,因此他也有许多敌人。在他的大部分政治生涯中,他在欧洲是一个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但是他对诬蔑几乎并不在意。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忍受诬蔑,这个人就是他,在他死的时候,他可以骄傲地看到,在西伯利亚矿井,在欧洲和美洲的工厂里,他有千百万追随者;他看到,他的经济理论已被全世界看做是社会主义的无可争辩的基础,他还有许多敌人,但是个人的敌人恐怕连一个也没有。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扩展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