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2019)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2 961,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3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非选择题
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在CO2低压合成甲醇反应(CO2+3H2CH3OH+H2O)中,Co氧化物负载的Mn氧化物纳米粒子催化剂具有高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Co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元素Mn与O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 ,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较多的是 。
(2)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
①氮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②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 ;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 。
2.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已经记载了我国古代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和煤冶锌工艺,锌的主要用途是制造锌合金和作为其他金属的保护层。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Z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硫酸锌溶于氨水形成[Zn(NH3)4]SO4溶液。
①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化学式为 (写出一种)。
②氨的热稳定性强于磷化氢(PH3),原因是 。
(3)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元素铜与锌的第一电离能分别为ICu=746 kJ·mol-1,IZn=906 kJ·mol-1,ICu
3.(2021重庆高三二模)我国在5G系统的初期部署中采用了基于GaN的功率放大器。
(1)基态G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基态N原子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形状为 。
(2)镓的各级电离能(单位:kJ·mol-1)依次为577、1 984.5、2 961.8、6 192,由此可知镓的主要化合价为 价和+3价。与同周期相邻元素Zn比较,第一电离能Ga (填“>”“<”或“=”)Zn,理由是 。
(3)已知氮化硼、氮化铝、氮化镓的熔点如下表。从晶体结构的角度分析它们熔点不同的原因是 。
物质
BN
AlN
GaN
熔点/℃
3 000
2 249
1 700
(4)GaN可由非极性分子三甲基镓
(CH3)3Ga与NH3发生系列反应制得。GaN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CH3)3Ga和GaN中Ga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 。
(5)图1的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晶胞中每个Ga原子周围最近的Ga原子数目为 。从GaN晶体中“分割”出的平行六面体如图2,若该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2a3 cm3,则GaN晶体的密度为 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图1
图2
4.(2021广西桂林联合调研)铁、钴、镍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 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2)钴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3d轨道上的未成对的电子数为 。Co与Ca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单质钴的熔、沸点均比钙的高,其原因是 。
(3)镍易形成配合物。
①Ni(CO)4的熔点为-19.3 ℃,沸点为43 ℃,则其晶体类型是 ,其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 。
②Ni的一种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配合物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配合物分子内不含有 (填字母)。
A.共价键 B.离子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形成血红色的K3[Fe(SCN)6]溶液。C、N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 ,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 (写一种即可)。
(5)钴的一种化合物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已知a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b点为(12,12,0),c点为(1,12,12),则d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 。
②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则晶胞参数a= n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5.已知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是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A原子最外层s能级和p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C+与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且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F元素原子序数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B、C、D三种元素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3)F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4)B、E两种元素形成的晶体类型为 。
(5)电负性:A (填“>”或“<”, 下同)B,氢化物的稳定性:B E,第一电离能: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 D。
6.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性质或结构信息
A
室温下单质呈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能溶于水,原子的M层上只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C
单质质软、银白色固体、导电性强,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
原子最外电子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单质为空间网状晶体,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写出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2)写出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C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的pH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
(3)A、B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写元素符号)。写出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
(4)元素B和D形成的化合物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
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工业上以铁硼矿为原料制备硼酸,铁硼矿含有Mg、Fe、Ca、Al、B、O等多种元素,它的主要成分为Mg2B2O5 ·H2O和Fe3O4。
(1)基态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族,在水溶液中常以Fe2+、Fe3+的形式存在,其中 更稳定。
(2)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NaBH4,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3)工业上冶炼铝不用氯化铝,因为氯化铝易升华,其双聚物Al2Cl6结构如下图所示。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 mol该分子中含 个配位键,该分子 (填“是”或“不是”)平面形分子。
(4)依据第2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下图中B、C、O、F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表示N元素的相对位置。
(5)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体参数a=0.405 nm,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为 。
考点规范练3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答案 (1)[Ar]3d74s2 O Mn
(2)① ②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 N原子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易得电子
解析 (1)Co是27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Ⅷ族,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Mn的第一电离能小于Se,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Se的第一电离能小于O,则第一电离能:Mn
(2)①PO43-(或ClO4-) ②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
(3)锌失去的是全充满的4s2电子,铜失去的是4s1电子
(4)O>C>Zn
解析 (1)Zn是30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ⅡB族,故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2)①SO42-为5原子32个价电子微粒,故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有PO43-、ClO4-等。②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故氨的热稳定性比磷化氢强。(3)Cu与Zn的第一电离能分别为ICu=746 kJ·mol-1,IZn=906 kJ·mol-1,ICu
3.答案 (1)[Ar]3d104s24p1 纺锤形
(2)+1 < Zn的电子排布是全充满的,比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高
(3)氮化硼、氮化铝、氮化镓都是原子晶体,硼、铝、镓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键长增长,键能减小,熔点降低
(4)sp2 sp3
(5)12 842a3NA
解析 (1)Ga是第31号元素,位于第4周期ⅢA族,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基态N原子的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为2p轨道,其形状为纺锤形;
(2)由于镓的第一电离能与第二电离能相差较大,第三电离能与第四电离能相差也很大,故镓的主要化合物的化合价为+1价和+3价;Zn为第30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由此可知:Zn的电子排布是全充满的,比较稳定,其第一电离能高于Ga,故第一电离能:Ga
(4)(CH3)3Ga中Ga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Ga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如图1所示,1个Ga原子与4个N原子相连,由于Ga原子有一个空轨道,而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故Ga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5)如图1所示,晶胞中每个Ga原子周围最近的Ga原子数目为12;根据图1和图2可知,图2所示的结构是图1晶胞结构的13,则该晶胞的体积为32a3 cm3,该晶胞中含有的Ga原子个数为2×12+3×1+12×16=6,N原子个数为6×13+4=6,故GaN晶体的密度为6×84 g·mol-1NAmol-132a3cm3=842a3NA g∙cm-3。
4.答案 (1)原子光谱
(2)1s22s22p63s23p63d74s2 3 Co原子半径比Ca小,价电子数比Ca多,金属Co中的金属键比Ca强
(3)①分子晶体 1∶1 ②sp3、sp2 BD
(4)C
解析 (1)不同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不同,因此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2)钴元素是27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由于3d轨道有5个,一个轨道上最多可容纳2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所以3d轨道上的未成对的电子数为3;Co与Ca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单质钴的熔、沸点均比钙的高,这是因为Co原子半径比Ca小,价电子数比Ca多,金属Co中的金属键比Ca的强;
(3)①Ni(CO)4的熔点为-19.3 ℃,沸点为43 ℃,则其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在Ni(CO)4分子中,中心Ni原子与4个CO中的C原子以配位键结合,配位键属于σ键;在配位体CO中C原子与O原子之间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所以Ni(CO)4分子中含有8个σ键和8个π键,故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②根据图示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饱和C原子和不饱和C原子,饱和C原子采取sp3杂化,不饱和C原子形成了双键,以sp2杂化成键,故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sp3、sp2杂化。由图示可知:该配合物分子内含有共价键、配位键,不含有离子键和金属键,故合理选项是BD;
(4)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
5.答案 (1)1s22s22p63s23p2
(2)O2->Na+>Al3+
(3)第4周期第Ⅷ族
(4)原子晶体
(5)< > < >
解析 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是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A原子最外层s能级和p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则A为C(碳),E为Si,C+与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为O,C为N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D为Al,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F元素原子序数的2倍,则F为26号元素铁。
(1)E为Si,硅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
(2)B、C、D三种元素分别是O、Na、Al,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三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2->Na+>Al3+。
(3)F元素是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第Ⅷ族。
(4)B、E两种元素形成的物质是SiO2,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
(5)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电负性:C
6.答案 (1)第3周期ⅦA族 1s22s22p63s23p4
(2)2Na+2H2O2NaOH+H2↑ 大于
(3)Cl 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的酸性强(或氯化氢稳定性比硫化氢稳定性强等,合理即可)
(4)sp3
解析 从“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再结合其他信息可知A元素是硫元素;B元素从“气体”可知是非金属元素,从M层上只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知是氯元素,与气体“能溶于水”相符合。从“黄色火焰”可知C元素是钠元素,再由前面的信息进行验证。D元素原子最外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结合空间网状结构和“很高的熔、沸点”知应该是硅元素或碳元素。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置换、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方面去判断。
7.答案 (1)3d64s2 Ⅷ Fe3+
(2)sp3
(3)2NA 不是
(4)
(5)4×27 g·mol-16.02×1023mol-1×(0.405×10-7cm)3≈2.7 g·cm-3
解析 (1)在水溶液中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而Fe3+则较为稳定。(2)NaBH4中B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故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3)根据Al2Cl6的结构图可知,1 mol该分子中含2NA个配位键;Al2Cl6中铝原子采用sp3杂化且无孤电子对,每个铝原子与周围的4个氯原子都形成正四面体结构。(4)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氮元素的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但弱于氟元素。(5)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则1个晶胞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是4,其晶体参数a=0.405 nm=0.405×10-7 cm,所以铝单质的密度ρ=mV=4×27 g·mol-16.02×1023mol-1×(0.405×10-7cm)3≈2.7 g·c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2019)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6 烃的含氧衍生物,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苏沃雷生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失眠症,苯基环丁烯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2019)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5 烃和卤代烃,共18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2019)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 晶体结构与性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9 nm,c=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