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城版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 教案(全册)
展开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1节《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材分析: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是一首朗朗上口,易学易唱的歌曲,歌词充满爱国情怀,引导小学生学会用深情地演唱歌曲,树立民族自豪感.本课旨在学生的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音乐也充满好奇,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在对他们的教学上,我们要注意采取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并重的原则,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第一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随歌曲的演唱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一起演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并背记歌词。
2、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向孩子们宣扬健全的人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音乐的体验与演唱实践等活动,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通过欣赏、演唱、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唱过《娃哈哈》等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这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感的儿歌,同学们都还记得吗?那么今天呢,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爱国歌曲,名字叫《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听到这个歌曲名,你们会想到什么?老师先提几个问题,大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 这里的我指的是谁? 祖国和我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呢?
幻灯片播放歌曲
通过听熟悉的歌曲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歌曲里藏着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一、轻声跟唱:
(1)听歌曲中有没有前奏、间奏或尾声,如有就做出小记号,以便在唱歌的时候做提醒。
(2)听你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在歌谱上找出来。
二、我是小小演唱家:
(1)用“啦”代替歌词,一起哼哼唱唱。
(2)分男生与女生接龙唱。
三、我是小小思考家:
四、快乐学音符
连音线:
终止线:一条细线,一条粗线并行。
反复记号:终止线前加一个冒号。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
休止符:表示乐音停顿时间长短的符号。
四分休止符:0 在演奏(唱)中表示休止一拍。
八分休止符:0 表示休止半拍。
二分音符:5 — 表示两拍。
请把它们找出来吧!
通过问题导向、反复演唱练习,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巩固练习
五、表演展示
(1)请个别同学进行演唱。
(2)全班齐唱。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拓展延伸
六、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个歌曲之后,它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以讨论发言的形式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利于学生爱国教育的发展。
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演唱了这首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之后,大家觉得我们为自己强大的国家感到自豪吗?
生:--自豪。
师:好,那么课下,大家再去复习演唱,并找出更多祖国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事,好吗?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我们喜爱的歌曲》——第一课时
一、轻声跟唱
二、我是小小演唱家
三、我是小小思考家
四、快乐学音符
五、表演展示
六、总结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一课第2节《猜花》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材分析:《猜花》是一首根据海南民间音乐《调声》填词的歌曲,歌曲用问答的形式,以花作为题材进行对唱,一问一答,一领众合,表达了孩子们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一句衬词,形象地反应了孩子们在表演时热闹欢腾的气氛。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猜花》
第一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认、读、拍、唱这一节奏(后十六分节奏),使学生认识并能掌握这一节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愉快的心情学唱《猜花》,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演唱形式合作性地进行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猜花》,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树立民族自豪感。
重点
能用愉快的心情学唱《猜花》,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演唱形式合作性地进
行演唱。
难点
通过欣赏、演唱、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在唱歌之前我们先来做猜谜游戏老师来问你们来猜。春季开的什么花?夏季开的什么花?秋季开的什么花?冬季开的什么花?什么花儿空中开,花儿红的像火焰?什么花儿腊月开,朵朵夹在雪花中?什么花儿早上开,很像一个小喇叭?
生回答。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木棉花、牵牛花。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对花的认识还是挺多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下有关花的图片吧!
这么多漂亮的花已经被作曲家做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幻灯片播放图片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轻声跟唱:
(1)听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花?把它们找出来吧!
(2)学唱歌词,可教师先问,学生来答的形式学习。
二、我是小小演唱家:
两名同学或两组同学作问答式对唱,其余同学任选敲击乐器和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2/4 X XX | X XX ||
2/4 XX X | XX X ||
2/4 X X | X X ||
三、我是小小思考家:
(1)说说歌曲是怎样一种情绪?有什么特点?
稍快,风趣地。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问答式的演唱。
通过问题导向、反复演唱练习,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巩固练习
四、表演展示
现在轮到你们来表演了,大家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演唱歌曲呢?
(1)领唱,合唱(师领唱)。
(2)分男女生对答演唱(对唱),并互相进行评价。
(3)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舞。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拓展延伸
五、花语初识
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感情与愿望,这就是花语。赏花要懂花语,花语虽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了解了花语,送别人鲜花时就不会引来误会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花语吧。
玫瑰:爱情
康乃馨:母亲我爱你
百合花语: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向日葵花语: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
四叶草花语:幸运、幸福
通过歌曲切入对花的学习,能激发二年级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歌曲《猜花》,这是一首来自哪里的民歌?下课后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花可以来歌颂,自己试着编一编,下节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第一课第二节《猜花》
一、轻声跟唱
二、我是小小演唱家
三、我是小小思考家
四、表演展示
五、花语初识
六、课堂总结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二课第1节《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剽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虽多为阶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 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音乐也充满好奇,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在对他们的教学上,我们要注意采取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并重的原则,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勇敢的鄂伦春》
第二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2、 知识与技能:通过听觉、体态律动感知音乐的力度,并认识音乐中强f和弱p的记号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能将力度记号用声音、打击、表演展现出来。能正确的将强弱力度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的少数民族。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重点
认识音乐中强f和弱p的记号,并能用声音展现。
难点
能将力度记号用声音、打击、表演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尊敬、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曾经到哪些地方旅游过?(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多。今天,老师也向你们推荐一个地方。在中国黑龙江省的最北部,有一个茂密的天然森林,叫大兴安岭,那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景观奇秀、民风淳朴,真是“遍地皆为宝,天下也难找”。
同学们,这样一个美丽像人间仙境的地方你们想去吗? (想)。 老师也很想去,今天我们可是去不了了,我们就来通过一些图片欣赏一下大兴安岭的美妙吧。虽然今天去不了了,那我们就来一起学一首歌,通过歌声来更多地了解大兴安岭。
幻灯片播放短片
通过情境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
讲授新课
一、我是小小思考家:
边听边想,同学们,大兴安岭有珍贵的动植物,是谁保护着这片大森林? (鄂伦春人)他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勇敢、性格彪悍)请同学们说说你从歌词中了解到了什么?你们看,他们穿着宽肥大袍,既保暖又活动自如。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呢?哦,原来鄂伦春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呢!
二、轻声跟唱:
(1)播放范唱,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活泼欢快的?)
(2)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从歌词中找出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
三、我是小小演唱家:
(1)师生接唱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 一杆 枪”“日夜 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2)生生交换接唱歌曲。
四、快乐学音符
学习力度记号:f p < >
强 弱 渐强 渐弱
<:渐强是表示马蹄声从远到近;
>:渐弱是表示马蹄声由近走远了。
请把它们找出来吧!你能按照力度记号把这首歌唱好吗?
通过问题导向、反复演唱练习,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通过直观的示范教学,解决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设计的方法。
巩固练习
五、表演展示
分两大组比赛唱歌曲。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
拓展延伸
师:简介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从前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他们通过捕捉猎物来养活自己,身上穿的衣服、 鞋子、帽子都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而现在的鄂伦春 人成了护林使者,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
课堂小结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
板书
第二课第一节 《勇敢的鄂伦春》
一、我是小小思考家
二、轻声跟唱
三、我是小小演唱家
四、快乐学音符
五、表演展示
六、总结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二课第2节《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剽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虽多为阶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 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音乐也充满好奇,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在对他们的教学上,我们要注意采取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并重的原则,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勇敢的鄂伦春》
第一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觉、体态律动感知音乐的力度,并认识音乐中强f和弱p的记号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能将力度记号用声音、打击、表演展现出来。能正确的将强弱力度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的少数民族。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重点
认识音乐中强f和弱p的记号,并能用声音展现。
难点
能将力度记号用声音、打击、表演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尊敬、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游览了美丽的大兴安岭,学唱了《勇敢的鄂伦春》,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好听的歌曲吧。是谁保护着这片大森林?他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这首歌曲有哪些力度记号呢?
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老师的这些问题呢?
幻灯片播放歌曲
通过复习与提问方式继续该课题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听一听,辨一辨
(1)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跟随拍手打节奏体会歌曲情绪。
(2)听辨歌曲中的力度变化。
二、听一听,唱一唱
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后,试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1、自始至终用一种力度演唱。
2、按乐谱上规定的力度演唱。
三、听一听,动一动
(1)听辨歌曲中的力度变化,跟随力度的变化做出律动。力度的变化使歌曲更加生动。
(2)模仿骑马的动作,随着歌声的节奏律动。注意:
四、快乐学音符
将《勇敢的鄂伦春》一曲中所使用的音,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1(do)2(re)3(mi)5(sol)6(la)1(do’)
音阶:就像走楼梯。音乐调式中从主音到其八度音之间的各音,按音高次序排列而成的音列。简谱记为1234567 。
五、我的小音库
检查一下我们的小音库存入了哪些音?
1(do)2(re)3(mi)5(sol)6(la)1(do’)
通过问题导向、反复演唱练习,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巩固练习
六、表演展示
全班齐唱《勇敢的鄂伦春》。
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点。
拓展延伸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同学们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那么,大家再想象,马在奔跑时脖子上的铃铛用什么乐器演奏。(碰铃)请几位同学一起上台为大家伴奏,下面的学生用歌声来演唱。注意脸上的表情。
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课堂小结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你学到了什么?能谈一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师生共同讨论:使我们知道兴安岭拥有最勇敢的民族——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一个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很有责任心的一个民族,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最后让我们用唱、跳、奏等多种形式共同表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来结束本课。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以讨论发言的形式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
第二课第二节 《勇敢的鄂伦春》
一、听一听,辨一辨
二、听一听,唱一唱
三、听一听,动一动
四、快乐学音符
五、我的小音库
六、表演展示
七、总结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第1节《音阶歌》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音阶歌》
第三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认、读、拍、唱这一节奏(后十六分节奏),使学生认识并能掌握这一节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愉快的心情学唱《音阶歌》,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演唱形式合作性地进行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音阶歌》,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树立民族自豪感。
重点
能用愉快的心情学唱《音阶歌》,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演唱形式合作性地进
行演唱。
难点
通过欣赏、演唱、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是什么呀?
生:梯田(异口同声)
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基本音符就如同梯田一样按照高低顺序排列。
师范唱音阶doremifasollasi。(师在演唱时,有1-7七个音符的特定拍子处,做一个特别的动作。)
幻灯片播放图片
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一、欣赏歌曲
师:播放歌曲《音阶歌》)
师:这首歌好听吗?这首歌叫《音阶歌》
音阶:基本音符按照高低顺序排列起来就叫音阶。
生:好。
二学唱歌曲《音阶歌》
1、老师有律动的范唱
师:老师啊也会唱这首歌曲哦,下面让老师也唱一次
好吗?
2、看歌谱听一遍。(出示歌谱)
找一找歌曲中的七个小音符
3、出示歌词,再次听唱。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把七个小音符都找出来了,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词再听一次,听到音阶符部分,就跟着来唱一唱并拍一拍吧。
4、师伴奏并唱文字部分,学生唱音符的部分。
师:下面老师唱文字部分的,小朋友们唱小矮人的部分,好吗?(唱两次)
生:好。
5、老师伴奏,学生唱文字部分,老师唱音符的部分。
师:这一次,小朋友们文字部分的,老师唱小矮人部分的,好吗?
生:好。
6、大家跟老师一起唱音符的部分好吗?
7、老师伴奏,学生齐唱,注意学生音色音准。
师:这次小朋友们一起唱吧。
8、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好呢?(歌曲情绪:欢快活泼)那我们就用欢快、活泼、好听的声音唱一遍吧。(播放音乐伴奏)
师:真好,让我们再用好听的声音再唱一次吧。
9、老师指挥,学生唱。
师:下面我们分成两大组,看老师的指挥,老师指挥到那一边,那一边来唱,好吗?
10、老师出示视唱
各小组之间合作练习。
11、学唱《身体音阶歌》
师:我们来学习一下身体音阶歌吧。大家跟着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可以吗?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如:
1、对唱;
2、小组唱。
反复演唱练习,指导学生体会音阶的高低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音阶歌》,这是一首怎样的歌?
大胆说一下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音阶歌》
一、轻声跟唱
二、学习手号
三、介绍音阶
四、表演展示
五、总结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第2节《有个洋娃娃》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有个洋娃娃》是印度尼西亚儿歌,C大调2/4拍子。歌曲音域为一个八度,同样也是由C大调的自然音阶构成,歌曲带有简短的故事情节,诙谐有趣,充满童趣。本课以律动、游戏、听赏、 演唱、创编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有机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有个洋娃娃》
第三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基础知识与技能:能用甜美的声音流畅熟练地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学习附点四分音符基本节奏,复习记号、连线、反复记号等音乐知识。
2.情感态度:通过演唱《有个洋娃娃》,初步感受与体验印度尼西亚儿歌的风格,培养多元音乐文化的情感,在故事情节无意中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潜意识。
3.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是运用情景教学法达到教学目标。
重点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通过参与歌曲的学习、创编,初步感受与体验印度尼西亚儿歌的风格。
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基本节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回顾(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do re mi fa so la si do’
比比哪组同学唱得最准。
二、导入新课
印度尼西亚是拥有最多岛屿和火山的国家之一,有谁了解过印度尼西亚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印度尼西亚。了解它的风土人情!
教师:播放课件,观看有关印尼地方的图片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新歌曲《有个洋娃娃》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歌曲吧。(播放《有个洋娃娃》音乐歌曲)
师:大家心里有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首歌吗?
2.音符 si do’
师:今天带着大家认识一下两位新朋友si do’。看看谁先能在这首歌里面找到他们吧。
4.*学唱歌曲:
⑴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⑵学生用“啦”跟琴的伴奏哼唱,教师注意学生的音准,及时纠正
(3)做一做:大家最喜欢哪句歌词啊?在歌谱中标记出来吧。
(4)学唱由七个朋友编织的歌曲。先找出《有个洋娃娃》这首歌曲中的难点,在手号的帮助下练熟后,再唱全曲。.
3.学生演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打着拍子演唱
(3)背唱歌曲(前面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简易地掌握这首歌曲)
4.拓展学习:
(1)创编歌词
他名叫______,不叫______ 。
(2)为创编的歌曲创编动作
欣赏新歌曲
谈感受
找一找
学唱歌曲《有个洋娃娃》
在文中标记处最喜欢的歌词并进行打手号练习
比一比唱一唱
创编歌曲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认识新朋友si do’
认识反复记号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的手号打的好吧。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随着音乐,师生边唱边打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有个洋娃娃》
1、歌词鉴赏
2、欣赏准备
3、学唱新歌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第1节《野兔饿了》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普遍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关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所以教学上应注意时间的控制,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并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野兔饿了》
第四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从语言的朗读中体会音乐节奏里的“×-○”的停顿。
2、在学唱《野兔饿了》歌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3、学生能按音乐的故事情节进行创编和即兴表演。
重点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野兔饿了》。
2、创编即兴表演,并在创设情景中进入角色,开展活动。
难点
音乐中的休止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猜谜:长长耳朵三瓣嘴,红红的眼睛四条腿。
一年四季穿皮袄,爱吃萝卜和青草。
(小白兔 )
幻灯片播放图片
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1、播放多媒体,学生欣赏。
师:歌曲听完了,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节拍、情绪吗?
(1) 听听歌曲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
A难过的 B激动的 C欢快的
(2) 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
A、 4/4 B 、3/4
(3)歌曲中唱了什么?你能来讲讲这个小故事吗?
2、教师范唱
3、学习休止符
同学们!在我们的音乐中有这样一个音符,它就像红灯一样,我们看见它声音就要稍稍停顿,它就是“0”——休止符
“0”是四分休止符,其休止的时值与四分音符“X”的时值相同。
4、学习节奏
同学们谁能用手拍出这个节奏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5、找出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
师:试试看谁能先找到休止符吧。
6、练习节奏
师:同学们跟着我学习一下新的节奏好吗?
听一遍歌曲。回答问题配合老师讲课。
学习休止符。
拍打节奏。
标出歌曲中的休止符。
练习新的节奏。
通过问题导向、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巩固练习,体会音乐节奏里的“×-○”的停顿。
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7、学生演唱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随着音乐,学生进行哼唱。
3.分男女接龙唱增添学生趣味性。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8、创编歌词
小猪饿了,________,咕噜咕噜,________ 。
9、拓展学习
师:今天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你们都学了些什么?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吗?
(再一次强调,称赞野兔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学生上台演唱。
尝试创编歌词。
学习野兔的高尚品德。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学唱新歌《野兔饿了》
学习新的节奏。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学唱新歌《野兔饿了》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第2节《多年以前》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多年以前》选自花城版第四册第4课《认识音的时值》,歌曲为D大调,4/4拍,a+a1+b+a1的一段体结构。歌曲旋律以级进为主,加上力度记号的变化,使作品具有摇曳感,像睡在外婆的摇篮听故事,宁静优美。本曲部分乐句为二声部,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新鲜又有难度。
并对力度记号有所了解。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多年以前》
第四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在读童谣的活动中,通过踏步,口读,拍手等方法,感受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时值,掌握如何拍读四分休止符。
2.学唱歌曲《多年以前》,唱会歌曲《多年以前》的一声部旋律,尤其要关注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时值要准确,能较好地用“f p < >”等力度记号表现歌曲;深度用二声部合唱来表现歌曲。
重点
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时值及拍,读,唱。
难点
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时值及拍,读,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加深记忆。
幻灯片播放图片
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歌曲
(1)播放录音
(2)听听歌曲里唱了谁?(外婆和我)
(3)听辨歌曲的速度:A快速 B中速 C慢速
(4)听听歌曲体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这部分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互动)
2.读读唱唱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2)找出歌谱里的力度记号f p < >。
师:同学们比比看谁能找力度记号找的快吧。
(3)分乐句演唱(一声部),可试试先唱谱,熟练之后再唱歌词。
师:同学们记住演唱时注意力度记号哦。
3.我是小小演唱家
4.学习旋律
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渐强渐弱的声音吗?(老师对两条旋律进行范唱。提问学生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问题和老师互动。
小组进行练习 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唱一唱
学习旋律的渐强渐弱。
通过问题导向、反复演唱练习,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巩固练习
感知力度记号在乐句中的作用。
师:下面看看哪组同学敢上台表演今天学习的歌曲吧。可以是对唱也可以是小组唱哦。
6.练习:二声部合唱的预备练习。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复习了力度记号、巩固了休止符、尝试了二声部。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学唱新歌《多年以前》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五课第1节《音乐中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创编律动及合作表演的方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在表现和创造中加深对低音提琴和长笛的音色特点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对音乐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形象 思维甚于抽象思维,用动物这一孩子们喜欢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音色这一抽象性知识时,除了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外,更能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另外,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需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其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专业的示范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模仿和表现音乐形象,加深审美体验,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音乐中的动物世界》
第五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欢乐活泼的主题音乐形象,并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从而更加热爱音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聆听、感受分析、体验、模唱、律动、绘画图形谱、模仿表演、创编表演等方法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长笛的音色特点,感受和表现《小鸟》主题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高音乐器长笛的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
技能: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能创编律动表现音乐形象。
重点
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积极参与音乐律动,感受和表现主题音乐形象。
难点
能创编律动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在音乐作品中,有许多表现动物的音乐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我们也来欣赏几首。
聆听《小鸟》主题音乐,老师表演小鸟飞翔和鸣叫动作,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来了?(出示板书:小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步感受《小鸟》主题音乐形象,并引出课题内容。】
活动2【讲授】长笛音色特点和演奏姿势
一、了解长笛音色特点和演奏姿势
1、播放长笛独奏《小鸟》的主题音乐视频,说出主奏乐器。
2、模仿长笛演奏姿势
二、创编律动表现《小鸟》主题音乐形象
聆听音乐,大家一起来模仿小鸟自由飞舞的样子吧。
幻灯片播放图片
学习长笛音色。
模仿长笛演奏姿势。
创编小鸟动作,并在《小鸟》主题音乐中表演。
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以聆听、感受、对比分析、模仿演奏姿势多种方式参与音色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长笛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记忆 。
通过聆听、、创编律动表演等形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和表现欢乐活泼的《小鸟》主题音乐形象。
讲授新课
聆听《大象》主题音乐,老师表演大象笨重的样子,踏着“蹦恰恰”的步伐,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来了?(出示板书:大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步感受《大象》主题音乐形象,并引出课题内容。】
活动2【讲授】低音提琴音色特点和演奏姿势
一、认识大象
播放大象的图片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二、了解低音提琴音色特点和演奏姿势
1、播放低音提琴独奏《大象》的主题音乐视频,说出主奏乐器。
2、模仿低音提琴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以聆听、感受、对比分析、模仿演奏姿势多种方式参与音色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低音提琴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记忆 。】
3、注意主乐器的音色
4、认识作者
法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歌剧《参孙与达利拉》等。
学习低音提琴音色。
模仿低音提琴演奏姿势。
认识作者拓展学生知识面。
以聆听、感受、对比分析、模仿演奏姿势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低音提琴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记忆 。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聆听《咆哮的老狗熊》主题音乐,老师表演老狗熊的样子,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来了?(出示板书:狗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步感受《咆哮的老狗熊》主题音乐形象,并引出课题内容。】
活动2【讲授】大管音色特点和演奏姿势
二、了解大管音色特点和演奏姿势
1、播放大管演奏的《咆哮的老狗熊》主题音乐视频,说出主奏乐器。
2、模仿大管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以聆听、感受、对比分析、模仿演奏姿势多种方式参与音色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大管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记忆 。】
三、全体合作表演动物狂欢节
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动物狂欢节吧。
可自由选择本节课所学的动物进行模仿。
学习大管音色。
模仿大管演奏姿势。
合作表演动物狂欢节。
以聆听、感受、模仿演奏姿势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大管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记忆 。
通过创编律动及合作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长笛
低音提琴
大管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长笛独奏曲《小鸟》
管弦乐曲《大象》
管弦乐曲《咆哮的老狗熊》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五课第2节《音乐中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创编律动及合作表演的方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在表现和创造中加深对低音提琴和长笛的音色特点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对音乐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形象 思维甚于抽象思维,用动物这一孩子们喜欢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音色这一抽象性知识时,除了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外,更能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另外,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需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其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专业的示范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模仿和表现音乐形象,加深审美体验,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音乐中的动物世界》
第五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学习管弦乐曲《袋鼠》
2、学习管弦乐曲《水族馆》
3、学习钢琴独奏曲《木马游戏》
重点
认识袋鼠,感受袋鼠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爱。
难点
理解儿歌意思,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一物长得真奇怪,
肚皮下面有口袋,
孩子袋里吃和睡,
跑得不快跳得快!猜猜它是谁?(引出袋鼠)
一、认识袋鼠
1、教师出示袋鼠图片,让幼儿观察袋鼠,了解袋鼠的特点。
猜谜语
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1、师:“现在一起听听袋鼠在说什么?”
2、放录音,欣赏儿歌《袋鼠》。
3、师:红袋鼠妈妈口袋里装着乖乖,嘴里还发“奥、奥的声音,妈妈和乖乖相亲又相爱,那你们知道相亲相爱是什么意思吗?相亲相爱 呀就是你爱我,我爱你,你亲我,我亲你,那我们用拥抱的动作来表示相亲相爱好不好呀?
4、师:那你们用你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一下相亲相爱吧,小朋友们两两拥抱一下。
5、老师边做动作边领读,幼儿做动作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6、小结:袋鼠妈妈呀非常爱自己的乖乖,她们相亲又相爱,小朋友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爸爸妈妈呀也爱小朋友们,你们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今天回家里和你爱的、爱你的亲人拥抱或亲吻,感受彼此之间的爱。
欣赏儿歌《袋鼠》
模仿袋鼠,做一做
通过问题导向、欣赏乐曲,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节奏。
讲授新课
管弦乐曲《水族馆》
1、 欣赏图片,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海底世界
2.放录音,欣赏乐曲
3.引导学生在唱唱、动动。随音乐起舞,模仿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
钢琴独奏曲《木马游戏》
师:同学们都玩过木马这个传统游戏活动吧, 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木马游戏》吧。
三、补充课外知识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独奏曲吗?(进行提问)
独奏曲指的一个人进行演奏的曲目,是对情感进行表述、有一定思想性的艺术作品——所谓的世界名曲,奏鸣曲,夜曲等体裁。
它是技巧 + 表情处理 + 作品时代背景的融合。
四、表演动物狂欢节
师: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动物狂欢节吧。可自由选择本节课所学的动物进行模仿。
说一说
欣赏乐曲
随音乐起舞
说一说
欣赏乐曲
拓展了解
引导学生在唱唱、动动中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了解独奏曲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其他的钢琴独奏曲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管弦乐曲《袋鼠》
管弦乐曲《水族馆》
钢琴独奏曲《木马游戏》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六课《感知音乐中的速度(一)》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创编律动及合作表演的方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在表现和创造中加深对低音提琴和长笛的音色特点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对音乐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甚于抽象思维,用动物这一孩子们喜欢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音色这一抽象性知识时,除了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外,更能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另外,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需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其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专业的示范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模仿和表现音乐形象,加深审美体验,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音乐中的动物世界》
第五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比欣赏不同的乐段,学生能感受音乐中速度有快有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听赏,能以快慢两种不同的速度随音乐哼唱主题。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欣赏管弦乐曲片段,感受相同音乐在速度不同时音乐形象发生的变化。并通过认识节拍机的活动,知道如何确定音乐的速度。通过对比欣赏广东民歌《月光光》与小提琴独奏《新春乐》,让学生知 道音乐中速度有快有慢。
重点
感受音乐的速度
难点
掌握速度对音乐形象塑造、情绪表达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喜欢吗?
师:在这样的景色中,你们最想做什么事情呢?
师:如果让你给这美好的夜晚配上一首音乐你会选什么样的音乐呢?
观看图画回答问题。
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1.欣赏广东民歌《月光光》和《新春乐》
1)听一听
播放《月光光》和《新春乐》,让学生听 辨这两首曲子哪首音乐速度快,哪首音乐速度慢。写在书本的方框里。
2)唱一唱
试用相反的音乐速度演唱这两首曲子,感知音乐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复听曲子
看PPT的两幅图画,让学生找出两首曲子分别对应的图画,并说说图画中表现了什么,音乐为什么对应此图。
3. 广东民歌的介绍
师:同学们知道广东民歌的特点吗?
广东民歌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之一,于清末明初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现在则专指丝竹音乐(小曲)。
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图画中表达了什么?说说自己的理解。
了解广东民歌
通过问题导向、演唱练习,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1、初听乐曲,找出图画
出示两幅图画,请学生欣赏乐曲,思考问题:根据音乐,图画出现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可参考图画下面的文字)
2、再听乐曲,找出速度的不同。
感受一下《森吉德玛》中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它们的旋律是不是相同的?
3、学唱音乐主题
老师用钢琴弹奏,带学生学唱音乐主题。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唱唱名,基础一般的可要求用“la”或“bang”等拟声词模唱。
4、再听乐曲,随乐哼唱。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如:
1、对唱;
2、小组唱。
活动3【活动】认识节拍器
1、拿出节拍器给学生看,老师通过操作节拍器,让节拍机在不同的速度上打拍子,学生跟着一起打拍子,在观摩中知道 “快、慢、稍快、稍慢、中速”等几个基本音乐速度。
2、利用节拍器,与学生一起玩找“速度”的游戏。让学生随音乐反复哼唱主题,不断调试节拍器,找出这首作品中慢速和快速的地方音乐大概是多少速度。
观看图画回答问题。
唱一唱
认识节拍器。
玩找“速度”游戏。
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提升音乐素养。
课堂小结
广东民歌《月光光》
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
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广东民歌《月光光》
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
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第1节《降落伞》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经过近一年半的学习,对音乐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年级还加入了竖笛的学习,学生对音名和节奏的掌握更上一层楼。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降落伞》
第七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唱《降落伞》,通过为这首歌曲寻找组成音,并排序演唱音阶的方法来巩固C大调的音阶。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唱音阶,并能随音乐唱歌谱,能唱准音阶不断下行时调式中的各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熟练的并且带情感演唱《降落伞》。
重点
巩固C大调自然音阶中的音高。
难点
巩固C大调自然音阶中的音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PPT,观看降落伞图片,并问学生猜猜是什么?(提问环节,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音阶歌吗?我们先用我们的小乐器复习一下。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新歌曲《降落伞》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吧。(播放《降落伞》音乐歌曲)
师:大家心里有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首歌吗?
2. 请大家来思考:
(1) 听听歌曲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A难过的 B激动的 C欢快的
(2) 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
A、 2/4 B 、3/4
(3)这首歌曲第一句和之前学过的哪一首歌旋律一样的?
(4)跳伞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啊?
3.*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2)学生用“啦”跟琴的伴奏哼唱,教师注意学生的音准,及时纠正
(3)做一做:大家最喜欢哪句歌词啊?在歌谱中标记出来吧。
3. 快乐学节奏:
① X X X | X X X |
② X X X X | X — |
练一练
1 3 5| 6 6 5 | i i 7 6 | 5 - | i i 5 |
7 6 7 6 | 5 - | 6 5 6 5 | 4 - | 5 4 5 4 |
3 - | 4 3 4 3 | 2 - | 3 2 3 2 | 1 -||
4.学生演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打着拍子演唱
(3)背唱歌曲(前面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简易地掌握这首歌曲)
5.拓展学习:
(1)律动表演
用身体来模仿降落伞降落的过程---用身体的直立,到一点点,慢慢下蹲,最后完全蹲在地上,表现降落伞的降落过程。
欣赏新歌曲
谈感受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唱歌曲《降落伞》
在文中标记处最喜欢的歌词。
练一练
比一比唱一唱
律动表演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的唱的好吧。
1.一起哼唱
2.男女接龙唱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降落伞》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第2节《我们的小乐队》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容易受到感染。与一年级相比学生已初步建立了音高、音准概念,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都有所增强,并能够基本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等。在本节课中,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塑造生动优美的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与合作的音乐趣味。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我们的小乐队》
第七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 用活泼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我们的小乐队》,感受歌唱带来的快乐。
2. 用小军鼓、大鼓以及小打击乐器,以X、 XX 、0为主要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初步体验模仿乐器合奏加歌唱的表演形式,体会多声部合奏带来的和谐与美感。
重点
用活泼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运用声势模仿多种乐器进行合奏,探究多种音乐表现形式。
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八度跳进,运用声势模仿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PPT,观看单簧管、圆号、小提琴、小号的图片,并问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提问环节,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乐器的名称和特点吗?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介绍单簧管、圆号、小提琴、小号的特点。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他们的音色。
1.欣赏新歌曲《我们的小乐队》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吧。(播放《我们的小乐队》音乐歌曲)
师:大家心里有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首歌吗?
2.八度跳进的练习
师:在《我们的小乐队》中,有一个跳跃较大的乐音连接,下面我们来一起突破这个问题吧。
3.打手号练唱
师:学会上条练习后,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并认真听取它们的评价。
3.*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2)学生用“啦”跟琴的伴奏哼唱,教师注意学生的音准,及时纠正
(3)做一做:大家最喜欢哪句歌词啊?在歌谱中标记出来吧。
4.学生演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打着拍子演唱
(3)背唱歌曲(前面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简易地掌握这首歌曲)
欣赏新歌曲
谈感受
学习了解八度跳进并掌握。
掌握该旋律并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学唱歌曲《我们的小乐队》
在文中标记处最喜欢的歌词。
比一比唱一唱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5.拓展学习:
听音
听老师弹琴,将下列曲谱中漏掉的音填上。
填漏补缺。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我们的小乐队》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课时《暴风雨》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暴风雨》
第八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交响曲《暴风雨》片断,并能背唱 描述阿尔卑斯山牧场风格的音乐主题
情感目标: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并从中体验热爱大自然之情。
能力目标:通过即兴表演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 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重点
欣赏交响曲《暴风雨》
难点
讲述自己所认为的暴风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暴风雨,观赏过雨后出现的绚丽彩虹。下面这幅是表现暴风雨的画面。
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一幅雨后出现绚丽彩虹的图画吧。
配合老师描述雨后彩虹的图画。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欣赏一组图,让同学们了解暴风雨。
1.暴风雨到来之前远处传来的雷声。
2.乌云上升,布满天空,暴风雨即将来临。
3.电闪雷鸣。
4.倾盆大雨。
5.狂风怒吼。
6.暴风雨渐渐地平静下来。
带领同学们观看交响乐视频《暴风雨》。
师:暴风雨过后,彩虹出来了。鸟儿在枝头歌唱,牧人回到原野,吹起悠扬的牧笛。
下面这段充满阿尔卑斯山牧歌风的音乐,是上述情景的写照。
师:大家比比看谁背的快吧。
师:歌曲中唱了什么?你能来讲讲这个小故事吗?
欣赏暴风雨图更快进入课堂。
比一比唱一唱
上台与同学们分享听过之后的感受以及从中听到的故事。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的手号打的好吧。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随着音乐,师生边唱边打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学唱阿尔卑斯山牧歌风的音乐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八课第2节《欢乐颂》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欢乐颂》
第八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 技能: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欢乐颂》。
2、过程与方法: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重点
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
难点
歌曲的力度处理,合唱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知道图中的人是谁吗?没错,他就是贝多芬。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
学习了解贝多芬,补充课外知识。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新歌曲《欢乐颂》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贝多芬的歌曲吧。(播放《欢乐颂》音乐歌曲)
师:大家心里有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首歌吗?
2.*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2)学唱高声部
课件出示高声部歌谱,教师范唱,学生听后说一说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速度有何特点?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
学唱歌谱:重点教唱附点八分音符和同音连线处
学唱歌词:提问学生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重点处理歌曲的力度对比。
(3)学唱低声部
课件出示低声部歌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用“1a”轻声模唱,熟悉歌曲旋律。
加入歌词演唱,教师伴奏。
(4)二声部合唱
出示二声部合唱谱,播放合唱版的《欢乐颂》,学生仔细聆听,轻声哼唱。
合唱之前高低声部分别跟琴唱一次。
二声部合唱,教师钢琴伴奏。(教师指导学生 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来演唱,两个声部要和谐统一。)
(5)做一做:大家最喜欢哪句歌词啊?在歌谱中标记出来吧。
3.学习节奏
师:你能用手拍出下面的节奏吗?
4.学生演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打着拍子演唱
(3)背唱歌曲(前面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简易地掌握这首歌曲)
4.拓展学习:
在交响乐中加入声乐(人声歌唱)是贝多芬的一次伟大创作,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片段,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欣赏新歌曲
谈感受
学唱歌曲《欢乐颂》
学唱高声部
学唱低声部
学唱二声部
在文中标记处最喜欢的歌词并进行打手号练习
学习新节奏类型。
比一比唱一唱
思考问题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唱的好吧。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随着音乐,师生边唱边打
3.哼唱练习并进行男女接龙唱吧。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学唱《欢乐颂》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九课《大海》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大海》
第九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听、看、诵、演等活动中,感受《大海》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2.学唱歌曲《大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与同学共同合作表现大海。
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大海》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难点
学唱歌曲,感受《大海》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师:提到大海,你会想到什么呢?(通过问题引出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2、欣赏小提琴独奏曲《大海》并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朗诵。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新歌曲《大海》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吧。(播放《大海》音乐歌曲)
师:大家心里有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首歌吗?
2.谈一谈
(1)说说这首歌曲的力度是怎么变化的?
(力度由弱到强)
(2)速度又是怎样的?
(速度稍慢)
(3)整体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情绪深情,舒缓地。)
3.想一想
(1)能想象出大海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景吗?
(2)能用自己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大海的不同情景并发出不同的声音吗?
(3)谁能变出或讲出有关海的故事?
4.*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2)学生用“啦”跟琴的伴奏哼唱,教师注意学生的音准,及时纠正
5.力度记号和线条
师:看看这两组线条哪个是《大海》的线条吧。
师:在歌唱《大海》时,体验一下这个力度记号应安排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合适?
6.读节奏
(1)读节奏XXXXX|XXXX||
(2)按节奏读“太阳月亮也睡在里边”
(3)跟琴唱这句歌词
(4)出示节奏X.X
提问: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名字?
读节奏(用这个节奏来数贝壳)
(5)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次这样的附点节奏并按节奏读词
做一做:大家最喜欢哪句歌词啊?在歌谱中标记出来吧。
7.学生演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打着拍子演唱
(3)背唱歌曲(前面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简易地掌握这首歌曲)
8.小组讨论找出演唱难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在讨论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感情处理。
a、让学生画简单的旋律线,体会歌曲的强弱,引导学生要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b、分析歌曲力度变化,引导学生在歌曲中安排力度记号F,注意要用连贯、轻柔地声音去演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画、听、唱,中参与、体会、感受、表现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9.拓展学习:
扮演浪花
随音乐用不同的手势掀起姿势各异的美丽浪花。(放伴奏随音乐进行律动)
扮演大海
集体按节拍做海浪的律动。
随音乐一起做。
(设计意图:1、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2、通过模仿海的形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欣赏新歌曲
谈感受
想一想
学唱歌曲《大海》
学习力度记号。
学习节奏。
在文中标记处最喜欢的歌词并进行打手号练习
比一比唱一唱
小组进行讨论找出演唱难点。
扮演浪花和大海来增加课堂趣味性。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认识新朋友si do’
认识反复记号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唱的好吧。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随着音乐,师生边唱边跳
3.男女对唱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大海的辽阔,让我们羡慕不已,我们热爱大海,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学唱《大海》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十课《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
第十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力度记号,能用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帮助人的快乐。
重点
1、力度记号的综合运用;2、有感情地演唱并能背唱B段。
难点
1、背唱B段;2、感受切分节奏的节奏特点,掌握重音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回顾(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看看哪位同学还记得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吧。
二、导入新课
出示宝石花的图片让同学们猜是什么花来引出今天所学内容。
教师:播放课件,观看宝石花的图片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新歌曲《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关于宝石花的歌曲吧。(播放《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音乐歌曲)
师:大家心里有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首歌吗?
2.学习音乐力度记号
师:同学们试着找一下音乐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哪个地方吧。
3.*学唱歌曲:
⑴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⑵学生用“啦”跟琴的伴奏哼唱,教师注意学生的音准,及时纠正
(3)做一做:大家最喜欢哪句歌词啊?在歌谱中标记出来吧。
4.学生演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打着拍子演唱
(3)背唱歌曲(前面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简易地掌握这首歌曲)
4.拓展学习:
(1)创编歌词
玛利亚,________,玛利亚丢了________ 。
(2)为创编的歌曲创编动作
欣赏新歌曲
谈感受
找一找
学唱歌曲《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
在文中标记处最喜欢的歌词。
比一比唱一唱
创编歌曲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玩个游戏吧。
游戏规则:
1、选出一名同学当“玛丽亚”寻找宝石花。
2、师生齐唱A段旋律,老师在A段旋律结束时,把宝石花放到其中一位同学手中。
3、“玛丽亚”在A段旋律演唱完毕之后,开始找。
4、学生 循环演唱B段 旋律帮助“玛丽亚”找 宝石花。
·当“玛丽亚”离宝石花远时,我们用“p”的力度演唱歌曲。
·当“玛丽亚”离宝石花越来越近了,我们用“< ”的力度演唱歌曲。
·当“玛丽亚”就在宝石花附近时,我们用“f”的力度演唱歌曲。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学唱新歌《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第1节《哈哩噜》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哈哩噜》
第十一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熟练地演唱歌曲《哈哩噜》,并能把歌曲中出现“X X”的地方正确的随音乐拍手,掌握切分节奏“X X X”。
2.学生能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能用律动方式参与演唱活动。
重点
把握歌曲的风格,掌握歌曲节奏,准确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较好地把握歌曲音准、节奏,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介绍国家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
图片欣赏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新歌曲《哈哩噜》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吧。(播放《哈哩噜》音乐歌曲)
(1) 听听歌曲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
A、难过的 B、激动的 C、欢快的
(2) 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
A、 4/4 B 、3/4
师:
手板、响棍:在歌曲出现“XX”处进行敲打。
2.*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2)学生用“啦”跟琴的伴奏哼唱,教师注意学生的音准,及时纠正
(3)看到(X X)时要拍手哦。
同学们注意到歌曲四句的音高异同了吗?说说看吧。
3. 大切分节奏学习
切分音节奏:X X X
4 4 4
切分节奏:三个音符A、B、C,他们的排序是ABC,这时,A+C=B,AC被B所切分。
4.学生演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打着拍子演唱
(3)背唱歌曲(前面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简易地掌握这首歌曲)
(4)找出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共出现了几次?
特立尼达民族经常用哈哩啰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5.拓展学习:
(1)创编歌词
跟着________哈哩噜,啦啦啦啦啦啦哈哩噜。
(2)为创编的歌曲创编动作
欣赏新歌曲
谈感受
注意在“XX”时敲打。
学唱歌曲《哈哩噜》
思考音高的不同。
学习大切分节奏。
找出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
比一比唱一唱
创编歌曲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的唱的好吧。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随着音乐,师生边唱边打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学唱歌曲《哈哩噜》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第2节《学我做》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学我做》
第十一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情感目标:乐意用律动、动作模仿、游戏及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对简单的表演动作感兴趣。
知识目标: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学我做》,初步掌握这首歌节奏、音准以及三拍子拍律。
能力目标:1、能在歌曲中体现学生对动作的反应和协调能力,培养同学之间 协同表演和相互合作。2、能创编简单歌词、创意酸、甜、苦、辣等表情。
重点
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学我做》,初步掌 握这首歌节奏、音准以及三拍子拍律。
难点
通过唱游《学我做》有趣的模仿活动,培养同学协同表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学我这样做,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学我拍手 学我拍手 劈啪劈啪劈
学我唱歌 学我唱歌 sol la sol fa mi
学我打鼓 学我打鼓 咚咚咚咚咚
跟我跳舞 跟我跳舞 脚尖点一点 转个圈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新歌曲《学我做》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欢快的歌曲吧。(播放《学我做》音乐歌曲)
师:大家心里有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首歌吗?
2.*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一遍歌曲
(2)学生用“啦”跟琴的伴奏哼唱,教师注意学生的音准,及时纠正
(3)难点句点拨:
点拨:用声势动作引导给学生区分音高位置,然后再跟琴一起单独学唱这两句易错句。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着2句难点句了对不对?对你们能不能尝试下演唱第二段歌词吗?
跟琴齐唱第二段歌词
难点句点拨:“一 二 三,一 二 三”。
点拨:用声势动作引导给学生区分音高位置,然后再跟琴一起单独学唱这两句易错句。
小组练习巩固易错句。
(4)做一做:大家最喜欢哪句歌词啊?在歌谱中标记出来吧。
3.学生演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配合着动作演唱
(3)背唱歌曲(前面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简易地掌握这首歌曲)
4.拓展学习:
(1)创编舞蹈动作
1、歌曲里有哪些动作?谁能把它做出来?
2、全班起立,老师和学生合作创编舞蹈动作。
3、播放音乐,全班边唱边做舞蹈动作。
4、请两至三组的学生上台表演,表演后学生互相评价。
(2)创编歌词
尝试在歌曲“拍手”、“劈啪劈啪劈”、“唱歌”、“跳舞”等地方创编歌词。如:
①学我大笑,学我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②学我微笑,学我微笑,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
③学小鸟叫,学小鸟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④学吹笛子,学吹笛子,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欣赏新歌曲
谈感受
学唱歌曲《学我做》
攻克学习难点句。
在文中标记处最喜欢的歌词并进行配合动作的练习
比一比唱一唱
创编舞蹈动作
创编歌曲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唱跳的好吧。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随着音乐,师生边唱边跳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学唱新歌《学我做》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找乐器的游戏》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找乐器的游戏》
第十二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在“雨的节奏”游戏中复习和巩固X XX XXXX 的节奏和四分音符。
2、采用读童谣,带读节奏,再拍节奏来掌握节奏型。
重点
重点:学习六种节奏型。
难点
难点:会正确的拍打出节奏型,并能正确拍打出歌曲中的节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找乐器
晶晶沿着小路曲外婆家,一路上,她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她随着声音找到了这些乐器。
(带着同学们一起回顾以前所学过的乐器。)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当听到外面的雨点打在窗上的声音像这样时,读出四分的节奏型。跟着老师一起读、拍打四分的节奏型与短句。(小雨)
2.学习二八节奏型。
2.跟老师学习、拍打二八节奏型与读出节奏型短句。
(雨变大了)。
3.①学习四个十六节奏型
②学习十六八节奏型
③学习八十六节奏型
跟着老师学习拍打三种节奏型,并读出短句。(雨更大了)
4.复习四分、二八节奏。4.雨终于变小了,又回到了最初的四分节奏型
5. 再次复习五种节奏型,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从小雨→雨增大→雨更大→雨渐小,复习五种节奏型,并跟着伴奏音型读出短句。
学习二八节奏。
学习新节奏。
复习节奏。
复习所学的节奏。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的手号打的好吧。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师生边唱边打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雨的节奏并认识了许多乐器。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第1节《赛跑曲》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赛跑曲》
第十三课第一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使学生懂得做事情要有毅力,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感受兔子和乌龟的两种不同主题音乐,从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去体会的不同音乐形象。
3、过程目标: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重点
学生能从乐器演奏中分辨出每个乐器代表的音乐形象。
难点
学生能从乐器演奏中分辨出每个乐器代表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问: 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参赛者都有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我们先一起来听听《运动会开幕式的礼号》,感受一下运动会的氛围!
二、再现情境,寓教于乐——分段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
主持人——大象宣布:欢迎各位尊敬的来宾前来参加森林运动会,下一个项目是小白兔和乌龟赛跑。
裁判长——小猴子发出起跑命令:“各就各位,预备——跑”。
啦啦队——小山羊、小狗熊随《赛跑曲》即兴敲击。
啦啦队边唱边敲。
小白兔睡着了,乌龟在干什么呢?
师:乌龟奋不顾身向前追。
歌曲中唱了什么?你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赛跑曲》这首歌曲,同学们也表现的很出色,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通过这首歌曲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介绍乐器:三角铁和铜镲
欣赏新歌曲
练习节奏。
学唱歌曲《赛跑曲》
大胆说出自己悟出的道理吧。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谁的手号打的好吧。
1.邀请学生进行练习
2.随着音乐,师生边唱边打
(律动环节,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是情感宣泄的升华)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赛跑曲》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第2节《儿童歌舞剧——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速度、节拍与节奏,经过反复演唱练习使学生熟记歌词,讨论发言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该年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源于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该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体验感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儿童歌舞剧——龟兔赛跑》
第十三课第二节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使学生懂得做事情要有毅力,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感受兔子和乌龟的两种不同主题音乐,从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去体会的不同音乐形象。
3、过程目标: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重点
学生能从乐器演奏中分辨出每个乐器代表的音乐形象。
难点
学生能从乐器演奏中分辨出每个乐器代表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了兔子和乌龟比赛的结果,比赛结束了,他们表演的怎样?你们想对乌龟、兔子说些什么呢?
乌龟:这次比赛我胜利了,但我还要继续努力!
小兔子:这次比赛我失败了!是由于我的骄傲自满,我以后不再骄傲了,要学习乌龟坚持不懈的精神,请大家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老师: 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老师想和同学们说,我们要学习乌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要学习兔子知错就改的态度。
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话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新歌曲《终曲》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吧。(播放《终曲》音乐歌曲)(通过欣赏《终曲》引出歌曲有快慢之分。)
2.区分音乐快慢
欣赏管弦乐曲《乌龟》[法]圣-桑曲
欣赏律动音乐《蹦蹦跳跳的小兔子》
师:大家说说看,哪首歌是快歌,哪首歌是慢歌吧。
3.学生展示
唱一首这学期学过的、最喜欢的歌曲给全班同学听。
点拨一首这学期听过的、最喜欢的乐曲,并随之律动。
边打手号边唱,说说这是哪首歌曲的开头?
4.拍打节奏
5.回顾学习的乐器
大管、低音提琴、长笛。
6.对唱《猜花》
(1)学生跟着琴的伴奏演唱
(2)学生跟着伴奏,打着拍子演唱
7.听曲猜名
师:下面我为大家放两首乐曲,大家根据顺序填写在相应的位置吧。
欣赏新歌曲
听曲子判断快慢。
学生表演。唱任意歌即可。
打手号练习并猜出这是哪首歌曲的开头?
拍打节奏
回顾这学期所学乐器。
对唱《猜花》
听曲猜歌名。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提升音乐素养
巩固练习
8.回顾
带有情感歌唱下面两首本学期学过的歌曲。
《多年以前》
《大海》
9. 全班同学参与小歌舞剧《龟兔赛跑》的表演。
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于表现自己。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以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结束课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板书
《龟兔赛跑》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小学音乐第三课 感知音的高低(六)歌曲《音阶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a href="/yiny/tb_c1121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课 感知音的高低(六)歌曲《音阶歌》教案设计</a>,共2页。
小学音乐花城版二年级下册歌曲《大海》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花城版二年级下册<a href="/yiny/tb_c11214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歌曲《大海》教案</a>,共4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二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设计,共4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创设情景,课堂小结,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德育渗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