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当堂检测题
展开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核心素养提升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某群落中棉蚜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7月5日后瓢虫数量下降表明该群落中动物的丰富度降低
B.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
C.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D.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防治
2、 下列有关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对该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 D.种内斗争最弱
3、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会出现波动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
C.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J”形增长
D.自然状态下,对种群数量影响较大的外部因素是气候
4、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处理区 |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 |
定时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增加35 |
驱走大蚂蚁 | 增加70 | |
不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减少10 |
驱走大蚂蚁 | 减少2 | |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解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5、 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酸盐浓度对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都有影响
B.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J型
C.图中两种硅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获得
D.混合培养时星杆藻在两种硅藻中竞争优势更明显
6、 调查发现,近年来一种雪藻(单细胞绿藻)入侵了南极洲的加林兹岛,导致原本白茫茫的雪地出现片片血红。雪藻主要分布在高山雪地几厘米深的冰层中,在冰雪融化时会大量繁殖形成雪地藻华。原本绿色的雪藻经阳光照射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红色素,这些色素能抵御紫外线辐射、吸收微波热量(温暖周围的冰雪)。下列有关解析合理的是( )
A.雪藻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冰雪中N、P含量大幅度升高引发
C.雪藻入侵提高了当地物种的丰富度,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雪藻对低温、高光照和强紫外线辐射等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装置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A显示从第7天起藻类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图B走势的主要原因是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死亡
C.图C显示培养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引起的
D.图D中溶氧量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藻类的大量死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9、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为32.5℃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窄
B.温度为35℃时,相对湿度为90%时更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C.在一定范围内,蝗虫生活的最适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D.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相同
10、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B.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
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1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岛屿的物种数受岛外物种迁入率和岛内物种灭绝率的影响。迁入率随岛屿与大陆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岛屿上已有物种数增多而降低。灭绝率随岛屿面积的增加而降低,随岛屿已有物种数增多而升高。当某一岛屿的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上物种数量将保持平衡。岛屿上的物种数量与迁入率或灭绝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四个交点分别表示四种岛屿达到平衡时的情况。根据题干信息,其中物种平衡数量为S的岛屿是( )
A.靠近大陆的小岛 B.靠近大陆的大岛
C.远离大陆的小岛 D.远离大陆的大岛
12、如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解析正确的是( )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值K
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3、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如图1表示某海域中大黄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与数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该海域能量流动简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以下解析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图1解析,要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低
C.图2的食物链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D.图2中甲可表示大黄鱼;丙和丁可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4、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曲线的出现可能是气候突然变化造成的,该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同,说明气候、天敌等因素对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再产生影响
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
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甲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二、多选题
15、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曲线的出现可能是气候突然变化造成的,该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同,说明气候、天敌等因素对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再产生影响
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
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16、在人肠道中约有1.5kg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鞭毛虫)、病毒等,其中部分菌群是中性的,对人体既无害也无益。肠道中的微生物通过自身活动诱导肠道免疫系统成熟,与宿主达成平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肠道中的微生物含有多个种群,种群中的变异是常见现象
B.某些菌群可与有害细菌竞争资源,防止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
C.肠道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相互关联构成了肠道生态系统
D.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改变人的肠道环境,扰乱有益细菌和营养素水平
17、如图为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模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J”形曲线
D.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18、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丁为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
C.调查作物植株上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9、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据图解析错误的是( )
A.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
B.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
三、综合题
20、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此曲线______(填“有”或“无”)K值;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即可)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3)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年龄组成为增长型,那么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
(4)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 。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
(5)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21、如图是1845年到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千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是:①_____;②_____。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____。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年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以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猞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化是____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C | C | A | A | D | D | D | C | C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
答案 | A | D | C | A | ||||||
二、多选题
题号 | 15 | 16 | 17 | 18 | 19 |
答案 | AD | BD | CD | ABD | BCD |
三、综合题
20、(1) J 无 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迁出率
(3)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种群数量会增加
(4) 480
偏大
(5) 性别比例 出生率
21、 A 140 可食的植物增加; 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 猞猁食一定数量的雪兔,使森林植被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60千只 晚于
人教版 (2019)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研究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研究所调查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