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一个三角形含有各种各样的几何量,例如三边边长、三个内角的度数、面积等,它们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例如,在初中,我们得到过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这是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定量关系.对于一般三角形,我们已经定性地研究过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到了SSS,SAS,ASA,AAS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这些判定方法表明,给定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这六个元素中的某些元素,这个三角形就是唯一确定的。那么三角形的其他元素与给定的某些元素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如何求其他的边角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说明,给定两边及其夹角的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说,三角形的其他边、角都可以用这两边及其夹角来表示.
在△ABC中,若已知边a,b和它们的夹角C,求第三条边c.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其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1)已知两边一角求边;(SAS)
(2)已知三边求角.(SSS)
步骤:1.求第三边;(余弦定理) 2.求已知边中较小边所对的角; 3.求第三角(内角和为π)
已知两边及夹角求边;(SAS)
例2. 在△ABC中,已知 , ,求最大角.
已知三边求角.(SSS)
已知三角形三边求角,可先用余弦定理求两个角,进而求出第三个角.
【思路点拨】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所以a边所对角最大,然后根据已知三边可用余弦定理求三角.
在△ABC中,已知a=7,b=3,c=5,求最大角
例3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 、b 、c,若AB∙AC=BA∙BC=1.(1)求证:A=B;(2)求边长c的值.(3)若|AB+AC|= ,求△ABC的面积.
训练1.在△ABC中:(1)已知b=8,c=3,A=60°,求a;(2)已知a=20,b=29,c=21,求B;(3)已知a=3 ,c=2,B=150°,求b;
(4)已知a=2,b= 求A
在△ABC中,acs A+bcs B=ccs C,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思路点拨】 利用余弦定理把边与角的关系转化为边与边的关系.
通分整理得:a2(b2+c2-a2)+b2(a2+c2-b2)+c2(c2-a2-b2)=0.展开整理得(a2-b2)2=c4.∴a2-b2=±c2,即a2=b2+c2或b2=a2+c2.根据勾股定理,知△ABC是直角三角形.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可用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方式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也可利用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各内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形状.
在△ABC中, bcs A=acs B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余弦定理的主要作用是已知两边一角求边,或已知三边求角,所得结论是唯一的.同时,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实现边角转化.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共有六个基本公式,应用时要注意适当选取,有时可结合正弦定理求解.
1.余弦定理指出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其中的一个角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等式中都包含四个不同的量,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和一个角,知道其中的三个量,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量:(1)已知两边与它们的夹角,可以求得第三边;(2)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代入余弦定理,看成关于另一边的二次方程,从而解得另一边;(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可以求得三角形的三个角.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条件中必须至少知道两边.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问题引入,探究1,余弦定理,由余弦定理变形得,探究2,解由余弦定理得,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利用计算器可得,由余弦定理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背景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新课引入,实际问题,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学习新知,变式练习,问题探究,问题解决,形成规律,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同样可得,作高法,在任意三角形中均有,正弦定理,每个等式中有几个量,在△ABC中已知,A45,C30求b,解由正弦定理,B=6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