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及物质的转化利用四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及物质的转化利用五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过关检测二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过关检测四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过关检测五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过关检测三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过关检测三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18页。
单元过关检测(三)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lLpH =1.0的H2S04溶液中含H+为0.1NA
B.常温下,14g的C含中子数目为6NA
C.标况下11.2LNO与11.2LO2混合,原子总数小于2NA
D.0.Imol苯乙烯含碳碳双键为0.4NA
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10秒内,c(H2)下降了0.75mol/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v1大于0.05 mol/(L·s)
B.氢气的起始瞬时速率为0.075mol/(L·s)
C.10秒内氨气的平均速率为0.05mol/(L·s)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v1增大,阴影面积减少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反应的ΔH>0、ΔS>0,则该反应一定不能正向进行
B.首先在实验室制得金属钠的科学家是戴维,同时他还制得了金属镁
C.生物炼铜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本领的细菌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铜离子
D.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
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B(g)⇌2C(g)+2D,此反应符合图(其中C%是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t为反应时间)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固体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气体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固体或液体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气体
5.在10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态物质构成了可逆反应的体系。一定条件下,A、B、C三种物质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二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图二中、对应曲线上的点都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C.由向变化时,
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6.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硫或硫铁矿通过反应可得,催化氧化生成,再用浓硫酸吸收得发烟硫酸(),发烟硫酸与水反应可得硫酸。“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利用硫酸、碘等来获取氢能源方法。下列关于反应: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和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约为
C.的生成速率和的分解速率相等,则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g)和(g)的键能总和比(g)的键能总和大
7.液态N2O4是火箭推进系统的有效氧化剂。实验室制备少量N2O4的流程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③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反应②利用了NH3的氧化性
C.反应④的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
D.反应①可由图所示装置实现
8.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合理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影响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的NO2气体(不考虑倒吸)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的氯气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9.一定温度下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1∶2∶3
C.2min末的反应速率v (B) =0.3mol·L-1·min-1
D.在这2min任意一段时间内用B和C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的值随时间变化都是逐渐减小的
10.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s)+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 ,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某化学反应2X(g) ⇌Y(g)+Z(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1.0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0
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前10分钟,实验4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
12.反应3A(g)+B(g)=2C(g)+2D(g)在四中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最快的是
A.v(A)=0.3mol/(L·s) B.v(B)=12mol/(L·min)
C.v(C)=0.15mol/(L·s) D.v(D)=15mol/(L·min)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中Na+、Fe2+、C1-、CH3COO-可以大量共存
B.“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
C.NaC1与浓H2SO4加热可制得HCl,用类比推理法可推测NaBr与浓H2SO4加热可制得HBr
D.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反应速率偏高
1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试剂,可完成相应的实验是( )
A
B
C
D
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完成SO2的喷泉实验
收集一集气瓶的NO2
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酸乙酯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5.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化学反应为:2SO2(g)+O2(g) 2SO3(g)。
(1)实验测得SO2反应生成SO3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有关,请根据下表信息,结合工业生产实际,选择最合适的生产条件是________。
压强
SO2转化率
温度
1个大气压
5个大气压
10个大气压
15个大气压
400℃
0.9961
0.9972
0.9984
0.9988
500℃
0.9675
0.9767
0.9852
0.9894
600℃
0.8520
0.8897
0.9276
0.9468
(2)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g)平衡浓度比原来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O2(g)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 SO3(g)
C.降低温度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
(3)某温度下, 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0 mol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K(B)(填“>”、“<”或“=”), 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是______。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SO2和0.10molO2, t1时刻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
①tl 时刻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A.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
B.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
C.缩小容器体积
D.升高温度
E.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气
②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O2,则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再次达到平衡后,n(SO3)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16.天然气既是高效洁净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
(1)已知25℃、101kPa时,1g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36.96kJ热量,则该条件下反应2CH4(g)+3O2(g)=2CO(g)+4H2O(l)的△H=__kJ•mol-1。
(2)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如:CH4(g)+2NO2(g)N2(g)+CO2(g)+2H2O(g)。
①下列措施能够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是__。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及时分离水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
e.充入NO2
f.恒容下,充入Ar惰性气体
②若上述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e.c(NO2)=2c(N2)
f.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CO2同时生成2molNO2
(3)甲烷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该电池采用可传导O2-的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电池总反应为CH4+2O2=CO2+2H2O,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__(填“a极到b极”或“b极到a极”)。
②a极电极发生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17.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10min和20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速率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10min正反应速率逐渐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前15 min内用SO3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__。
(3)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___。
(4)根据上图判断,1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填编号,下同);2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O2的物质的量
18.Ⅰ.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物为____________生成物为_____________;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________;
(4)当反应进行了3 min,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___________(填“是”或“否”)。
Ⅱ.在银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___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反应(“氧化”或“还原”)。银为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9.反应A + 3B =2C+ 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 v (A)=0.15mol/(L·s) ② v(B)=0.6mol/(L·s)
③ v(C) =0.4mol/(L·s) ④ v(D)=0.45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A、硫酸完全电离,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所以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1摩尔,故A正确;B、14克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含有8摩尔中子,故B错误;C、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5摩尔,氧气物质的量为0.5摩尔,总共含有2摩尔原子,故C错误;D、一个苯乙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故D错误。
考点: 阿伏伽德罗常数
2.B
【详解】
A. =0.025 mol/(L·s),为起始速率,大于0.05 mol/(L·s),A项正确;
B.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B项错误;
C. = 0.05 mol/(L·s),C项正确;
D. 阴影面积表示减小的氮气的浓度,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减小,阴影面积减小,D项正确;
答案选B。
3.A
【详解】
A.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某反应的ΔH>0、ΔS>0,当T较高时△G=△H-T△S<0,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 汉弗里·戴维是英国化学家,他首先制得金属钠,同时他还制得了金属镁,故B正确;
C. 微生物法是采用某些细菌能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硫化铜,把不溶性的硫化铜氧化,硫从负二价被氧化成正六价,故最后转化成可溶的硫酸铜,故C正确;
D.漂白精中含有次氯酸钙,在漂白精中滴加醋酸,醋酸酸性强于次氯酸,能够增大HClO的浓度,则氧化性增强,可增大漂白速率,故D正确;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根据图示,温度升高,C%降低,所以反应逆向进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根据图示,压强升高,C%减小,所以反应逆向进行,该反应是气体系数和增大的反应,反应中D是气体;答案选D。
5.D
【详解】
根据图1知,随着反应的进行,A和B的物质的量减少,C的物质的量增大,则A和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A、B和C的计量数之比=(2.4-1.6)mol:(1.6-1.2)mol:(0.4-0)mol=0.8mol:0.4mol:0.4mol=2:1:1,当反应达到T3时,再升高温度C的含量降低,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A(g)+B(g)C(g)△H<0。
A.0∼4分钟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v===0.01mol/(L⋅min),故A正确;
B.0到T3是平衡的建立,T3后是平衡的移动,T3后的所有点都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状态,所以图二中T3、T4对应曲线上的点都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由T1向T2变化时,C的含量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当反应达到T3时,再升高温度C的含量降低,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T1向T2变化时,C的含量增大,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再得出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重点。
6.A
【详解】
A.使用催化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反应物无法100%转化为生成物,所以电子转移量计算错误,不符题意;
C.两个速率均代表逆向反应速率,同一方向速率无法判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D.反应物键能总和越大,断键需吸收的热量就越多,生成物键能总和越小,成键放出的热量就越少,总反应效果就是吸热反应,与题目条件矛盾,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A。
7.C
【解析】分析:直接分析这五种化合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的升降与氧化还原的关系思考A、B选项,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解答C选项,根据实验室制取NH3的原理可判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否正确。
详解:A、已知这五种化合物NH4Cl、NH3、NO、NO2、N2O4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3、+2、+4、+4,所以反应①④中N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反应②③中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了,故A不正确;
B、反应②中N元素从-3价升高为+2价,NH3表现出还原性,则B不正确;
C、由于2NO2N2O4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使NO2转化为N2O4,所以C正确;
D、反应①是固体加热生成易溶于水的NH3,所以图示装置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都不合适,故D不正确。本题答案是C。
8.B
【详解】
试题分析: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再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因此A选项不正确;铜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气体,此装置也考虑了尾气处理,选项B正确;氯碱工业应该用石墨做阳极,用铜做阳极铜会被氧化,选项C不正确;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水解,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代替才可以,并且导管也不能插入溶液中,选项D不正确。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及评价
9.D
【详解】
A.A为固体,浓度固定不变,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故错误;B.物质的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故错误;C.不能计算某时刻的瞬时速率,故错误;D.反应随着时间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正确。故选D。
【点睛】在理解反应速率定义时需要注意计算的反应速率都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改变量表示,但固体或纯液体因为浓度固定不变,不能表示速率。不管用哪种物质表示速率,可能数值不同,但含义相同,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10.D
【分析】
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则n(C)=0.6mol•L﹣1×2L=1.2mol,根据:
2A(s)+B(g)⇌2C(g)
初始: 4 2 0
反应: 1.2 0.6 1.2
2s: 2.8 1.4 1.2
【详解】
①物质A为固体,无法计算平均反应速率,①错误;
②v(B)=∆c/∆t=0.6/(2×2)mol/(L·s)=0.15mol/(L·s),②错误;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反应量/初始量=1.2/4=30%,③正确;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1.4mol/2L=0.7mol•L﹣1,④正确;
答案为D
11.C
【详解】
实验3达到平衡X的浓度大于实验1,温度相同,达到平衡说明X起始浓度大于1.0mol/L,A项正确;实验2和实验1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但实验2所需时间短说明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B项正确;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实验3在40min时X浓度不变达到平衡,实验2在20min时达到平衡,实验2达到平衡快,C项错误;实验4和实验1在10分钟都未达到平衡,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实验1中X的反应速率=,实验4中X的反应速率=,所以实验4反应速率大于实验1,D项正确。
12.B
【详解】
A. v(A)=0.3mol/(L·s) ,则v(B)= v(A)=18mol/(L·min)= 6mol/(L·min);
B. v(B)=12mol/(L·min)
C. v(C)=0.15mol/(L·s) ,则v(B)= v(C)=0.1560mol/(L·min)= 4.5mol/(L·min);
D. v(D)=15mol/(L·min) ,则v(B)= v(D)=15mol/(L·min)= 7.5mol/(L·min);
综上,则B符合;
答案选B。
13.B
【详解】
A.Fe2+水解溶液呈酸性,在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洁厕灵中的HCl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所以二者不能混用,故B正确;
C.HCl易挥发,可用NaC1与浓H2SO4加热可制得HCl,但溴离子还原性较强,浓硫酸能够氧化HBr,则不能用NaBr与浓H2SO4加热得HBr,故C错误;
D.该实验要求开始时温度相同,然后改变温度,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先分别水浴加热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若是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随着热量的散失,测得的反应速率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
A.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会推动注射器,但没有秒表计算时间,故不能计算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
B.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形成压强差,故打开活塞,能产生喷泉,B正确;
C.二氧化氮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搜集二氧化氮,C错误;
D.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酸乙酯,碳酸钠溶液可除杂,但是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D错误;
答案选B。
15.400℃和1个大气压 AC = 800 C 向正反应方向 0.36mol
【解析】
【详解】
(1)因为SO2与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选择的温度为400℃,而1个标准大气压时SO2的转化率已经很大,再增大压强,SO2的转化率提高不大,但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选择1个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400℃,1个标准大气压;
(2)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O2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O2的浓度减小,所以A正确;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2mol SO3(g)相当于充入2.0molSO2和5.0molO2,新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SO2的浓度不变,所以B错误;
C、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而正反应为放热,所以平衡正向移动,SO2的浓度减小,所以C正确;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SO2的浓度瞬间增大,之后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的浓度减小,再次到达平衡时SO2的浓度仍比原来大,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AC;
(3)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压强改变,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则K(A)=K(B),由图象知,体系总压强为0.10MPa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为0.8,则二氧化硫转化物质的量=2.0mol×0.8=1.6mol,则依据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2SO2(g)+O2(g) 2SO3(g)
起始:2.0mol 1.0mo 0
转化:1.6mol 0.8mol 1.6mol
平衡:0.4mol 0.2mol 1.6mol
则平衡时c(SO2)=0.04mol/L,c(O2)=0.02mol/L,c(SO3)=0.16mol/L,K(A)=K(B)=c2(SO3)/ c2(SO2)c(O2)=(0.16mol/L)2/(0.04mol/L)2×0.02mol/L=800,故答案为=,800;
(4)①t1时刻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使化学反应速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分析可知,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A.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刻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随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图象中逆反应速率变化不符合,故A错误;
B.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此时刻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随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图象中逆反应速率变化不符合,故B错误;
C.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平衡正向进行,图象变化符合要求,故C正确;
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D错误;
E.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气,总压增大,各气体分压不变,平衡不变,故E错误;
故选C;
②当生成0.18molSO3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依据题意建立如下关系:
2SO2(g)+O2(g) 2SO3(g)
1 2
x 0.18mol
x=0.18mol×1/2=0.09mol,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n(SO3)=0.18×2=0.36mol,假设0.40molSO2完全生成SO3,根据反应方程式2SO2(g)+O2(g)⇌2SO3(g)可知,n(SO3)=0.4mol,所以再次达到平衡时,0.36mol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用,题目设计知识点多,涉及了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计算等,解题时注意看清图象,三段式在平衡计算的应用。
16.-1182.72 ade acf a极到b极 氧化
【详解】
(1)1g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36.96kJ热量,则2molCH4即32g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1182.72kJ热量,所以反应2CH4(g)+3O2(g)=2CO(g)+4H2O(l)的△H=−1182.72kJ⋅mol−1,故答案为:−1182.72;
(2)①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a选;
b.降低温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均使反应速率降低,b不选;
c.及时分离水,降低生成物浓度均使反应速率降低, c不选;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相当于对体系加压,能加快反应速率,d选;
e.充入NO2,相当于对体系各组分加压,能加快反应速率,e选;
f.恒容下,充入Ar惰性气体,个组分的浓度不变,不改变反应速率,f不选;
故答案为:ade;
②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b不选;
c.该反应正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选;
d.该反应中各物均为气体,所以反应体系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即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
e.反应物浓度不变或v(NO2)正=2v(N2)逆,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c(NO2)=2c(N2)则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e不选;
f.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同时生成2mol NO2,则v(NO2)逆=2v(CO2)正,符合反应的计量比例,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f选;
故答案为:acf;
(3)①在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一极负极,通入的一极为正极,即a为负极、b为正极,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为a极到b极;
②在甲烷燃料电池中,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7.减小 减小 1.33×10-3mol/(L•min) 15~20min和25~30min AB D
【分析】
(1)结合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分析。
(2)10~15min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说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根据n=计算前15min内用S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3)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10min到15min的时间段,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硫和氧气的量减小,三氧化硫的量增加;反应进行至20min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二氧化硫的减少,三氧化硫的增加,据此分析。
【详解】
(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2)根据图示可知,10~15min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说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15min时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前15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SO3)==1.33×10-3mol/(L•min);
(3)根据图示曲线变化可知,15~20min、25~30min时间段,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4)根据图象所示信息,10min到15min的时间段,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可以是加了催化剂或者是增大压强,或缩小容器体积,故答案为AB;反应进行至20min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二氧化硫的减少,三氧化硫的增加,可以推断是增加了O2的量,故答案为D。
18.X、Y Z 3X+Y2Z 0.05mol·L-1·min-1 是 负 氧化反应 正 Cu2++2e-=Cu
【详解】
Ⅰ.(1)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可知,X、Y的物质的量在减小,Z的物质的量在增加,故反应物为X、Y,生成物为Z;
(2)△n(X)=0.3mol,△n(Y)=0.1mol,△n(Z)=0.2mol,△n(X):△n(Y):△n(Z)=3:1:2,且反应至2分钟起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此反应为可逆反应,结合(1)得出化学方程式为3X+Y2Z;
(3)v(Z)=△c(Z)/△t=△n(Z)/V△t=0.2mol/(2L×2min)= 0.05mol·L-1·min-1;
(4)反应至2分钟起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达到了平衡,3 min时反应依然是平衡状态。
Ⅱ.银锌原电池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由于金属活泼性锌大于银,且只有锌能与硫酸铜反应,故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银做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答案为Ⅰ.(1) X、Y,Z;
(2) 3X+Y2Z;
(3) 0.05mol·L-1·min-1;
(4) 是;
Ⅱ. 负极,氧化反应,正极,Cu2++2e-=Cu。
19.④>③=②>①
【详解】
四种物质的速率的单位均相同,可用每种物质的速率除以其对应的计量数,得到的数值大,则表示该反应速率快,按此计算得到的数值分别为0.15、0.2、0.2、0.225,故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④>③=②>①。
单元过关检测(三)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lLpH =1.0的H2S04溶液中含H+为0.1NA
B.常温下,14g的C含中子数目为6NA
C.标况下11.2LNO与11.2LO2混合,原子总数小于2NA
D.0.Imol苯乙烯含碳碳双键为0.4NA
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10秒内,c(H2)下降了0.75mol/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v1大于0.05 mol/(L·s)
B.氢气的起始瞬时速率为0.075mol/(L·s)
C.10秒内氨气的平均速率为0.05mol/(L·s)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v1增大,阴影面积减少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反应的ΔH>0、ΔS>0,则该反应一定不能正向进行
B.首先在实验室制得金属钠的科学家是戴维,同时他还制得了金属镁
C.生物炼铜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本领的细菌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铜离子
D.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
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B(g)⇌2C(g)+2D,此反应符合图(其中C%是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t为反应时间)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固体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气体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固体或液体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气体
5.在10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态物质构成了可逆反应的体系。一定条件下,A、B、C三种物质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二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图二中、对应曲线上的点都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C.由向变化时,
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6.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硫或硫铁矿通过反应可得,催化氧化生成,再用浓硫酸吸收得发烟硫酸(),发烟硫酸与水反应可得硫酸。“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利用硫酸、碘等来获取氢能源方法。下列关于反应: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和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约为
C.的生成速率和的分解速率相等,则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g)和(g)的键能总和比(g)的键能总和大
7.液态N2O4是火箭推进系统的有效氧化剂。实验室制备少量N2O4的流程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③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反应②利用了NH3的氧化性
C.反应④的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
D.反应①可由图所示装置实现
8.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合理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影响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的NO2气体(不考虑倒吸)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的氯气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9.一定温度下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1∶2∶3
C.2min末的反应速率v (B) =0.3mol·L-1·min-1
D.在这2min任意一段时间内用B和C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的值随时间变化都是逐渐减小的
10.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s)+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 ,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某化学反应2X(g) ⇌Y(g)+Z(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1.0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0
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前10分钟,实验4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
12.反应3A(g)+B(g)=2C(g)+2D(g)在四中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最快的是
A.v(A)=0.3mol/(L·s) B.v(B)=12mol/(L·min)
C.v(C)=0.15mol/(L·s) D.v(D)=15mol/(L·min)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中Na+、Fe2+、C1-、CH3COO-可以大量共存
B.“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
C.NaC1与浓H2SO4加热可制得HCl,用类比推理法可推测NaBr与浓H2SO4加热可制得HBr
D.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反应速率偏高
1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试剂,可完成相应的实验是( )
A
B
C
D
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完成SO2的喷泉实验
收集一集气瓶的NO2
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酸乙酯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5.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化学反应为:2SO2(g)+O2(g) 2SO3(g)。
(1)实验测得SO2反应生成SO3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有关,请根据下表信息,结合工业生产实际,选择最合适的生产条件是________。
压强
SO2转化率
温度
1个大气压
5个大气压
10个大气压
15个大气压
400℃
0.9961
0.9972
0.9984
0.9988
500℃
0.9675
0.9767
0.9852
0.9894
600℃
0.8520
0.8897
0.9276
0.9468
(2)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g)平衡浓度比原来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O2(g)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 SO3(g)
C.降低温度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
(3)某温度下, 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0 mol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K(B)(填“>”、“<”或“=”), 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是______。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SO2和0.10molO2, t1时刻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
①tl 时刻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A.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
B.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
C.缩小容器体积
D.升高温度
E.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气
②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O2,则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再次达到平衡后,n(SO3)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16.天然气既是高效洁净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
(1)已知25℃、101kPa时,1g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36.96kJ热量,则该条件下反应2CH4(g)+3O2(g)=2CO(g)+4H2O(l)的△H=__kJ•mol-1。
(2)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如:CH4(g)+2NO2(g)N2(g)+CO2(g)+2H2O(g)。
①下列措施能够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是__。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及时分离水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
e.充入NO2
f.恒容下,充入Ar惰性气体
②若上述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e.c(NO2)=2c(N2)
f.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CO2同时生成2molNO2
(3)甲烷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该电池采用可传导O2-的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电池总反应为CH4+2O2=CO2+2H2O,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__(填“a极到b极”或“b极到a极”)。
②a极电极发生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17.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10min和20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速率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10min正反应速率逐渐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前15 min内用SO3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__。
(3)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___。
(4)根据上图判断,1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填编号,下同);2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O2的物质的量
18.Ⅰ.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物为____________生成物为_____________;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________;
(4)当反应进行了3 min,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___________(填“是”或“否”)。
Ⅱ.在银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___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反应(“氧化”或“还原”)。银为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9.反应A + 3B =2C+ 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 v (A)=0.15mol/(L·s) ② v(B)=0.6mol/(L·s)
③ v(C) =0.4mol/(L·s) ④ v(D)=0.45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A、硫酸完全电离,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所以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1摩尔,故A正确;B、14克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含有8摩尔中子,故B错误;C、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5摩尔,氧气物质的量为0.5摩尔,总共含有2摩尔原子,故C错误;D、一个苯乙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故D错误。
考点: 阿伏伽德罗常数
2.B
【详解】
A. =0.025 mol/(L·s),为起始速率,大于0.05 mol/(L·s),A项正确;
B.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B项错误;
C. = 0.05 mol/(L·s),C项正确;
D. 阴影面积表示减小的氮气的浓度,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减小,阴影面积减小,D项正确;
答案选B。
3.A
【详解】
A.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某反应的ΔH>0、ΔS>0,当T较高时△G=△H-T△S<0,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 汉弗里·戴维是英国化学家,他首先制得金属钠,同时他还制得了金属镁,故B正确;
C. 微生物法是采用某些细菌能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硫化铜,把不溶性的硫化铜氧化,硫从负二价被氧化成正六价,故最后转化成可溶的硫酸铜,故C正确;
D.漂白精中含有次氯酸钙,在漂白精中滴加醋酸,醋酸酸性强于次氯酸,能够增大HClO的浓度,则氧化性增强,可增大漂白速率,故D正确;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根据图示,温度升高,C%降低,所以反应逆向进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根据图示,压强升高,C%减小,所以反应逆向进行,该反应是气体系数和增大的反应,反应中D是气体;答案选D。
5.D
【详解】
根据图1知,随着反应的进行,A和B的物质的量减少,C的物质的量增大,则A和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A、B和C的计量数之比=(2.4-1.6)mol:(1.6-1.2)mol:(0.4-0)mol=0.8mol:0.4mol:0.4mol=2:1:1,当反应达到T3时,再升高温度C的含量降低,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A(g)+B(g)C(g)△H<0。
A.0∼4分钟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v===0.01mol/(L⋅min),故A正确;
B.0到T3是平衡的建立,T3后是平衡的移动,T3后的所有点都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状态,所以图二中T3、T4对应曲线上的点都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由T1向T2变化时,C的含量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当反应达到T3时,再升高温度C的含量降低,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T1向T2变化时,C的含量增大,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再得出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重点。
6.A
【详解】
A.使用催化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反应物无法100%转化为生成物,所以电子转移量计算错误,不符题意;
C.两个速率均代表逆向反应速率,同一方向速率无法判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D.反应物键能总和越大,断键需吸收的热量就越多,生成物键能总和越小,成键放出的热量就越少,总反应效果就是吸热反应,与题目条件矛盾,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A。
7.C
【解析】分析:直接分析这五种化合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的升降与氧化还原的关系思考A、B选项,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解答C选项,根据实验室制取NH3的原理可判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否正确。
详解:A、已知这五种化合物NH4Cl、NH3、NO、NO2、N2O4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3、+2、+4、+4,所以反应①④中N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反应②③中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了,故A不正确;
B、反应②中N元素从-3价升高为+2价,NH3表现出还原性,则B不正确;
C、由于2NO2N2O4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使NO2转化为N2O4,所以C正确;
D、反应①是固体加热生成易溶于水的NH3,所以图示装置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都不合适,故D不正确。本题答案是C。
8.B
【详解】
试题分析: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再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因此A选项不正确;铜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气体,此装置也考虑了尾气处理,选项B正确;氯碱工业应该用石墨做阳极,用铜做阳极铜会被氧化,选项C不正确;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水解,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代替才可以,并且导管也不能插入溶液中,选项D不正确。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及评价
9.D
【详解】
A.A为固体,浓度固定不变,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故错误;B.物质的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故错误;C.不能计算某时刻的瞬时速率,故错误;D.反应随着时间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正确。故选D。
【点睛】在理解反应速率定义时需要注意计算的反应速率都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改变量表示,但固体或纯液体因为浓度固定不变,不能表示速率。不管用哪种物质表示速率,可能数值不同,但含义相同,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10.D
【分析】
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则n(C)=0.6mol•L﹣1×2L=1.2mol,根据:
2A(s)+B(g)⇌2C(g)
初始: 4 2 0
反应: 1.2 0.6 1.2
2s: 2.8 1.4 1.2
【详解】
①物质A为固体,无法计算平均反应速率,①错误;
②v(B)=∆c/∆t=0.6/(2×2)mol/(L·s)=0.15mol/(L·s),②错误;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反应量/初始量=1.2/4=30%,③正确;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1.4mol/2L=0.7mol•L﹣1,④正确;
答案为D
11.C
【详解】
实验3达到平衡X的浓度大于实验1,温度相同,达到平衡说明X起始浓度大于1.0mol/L,A项正确;实验2和实验1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但实验2所需时间短说明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B项正确;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实验3在40min时X浓度不变达到平衡,实验2在20min时达到平衡,实验2达到平衡快,C项错误;实验4和实验1在10分钟都未达到平衡,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实验1中X的反应速率=,实验4中X的反应速率=,所以实验4反应速率大于实验1,D项正确。
12.B
【详解】
A. v(A)=0.3mol/(L·s) ,则v(B)= v(A)=18mol/(L·min)= 6mol/(L·min);
B. v(B)=12mol/(L·min)
C. v(C)=0.15mol/(L·s) ,则v(B)= v(C)=0.1560mol/(L·min)= 4.5mol/(L·min);
D. v(D)=15mol/(L·min) ,则v(B)= v(D)=15mol/(L·min)= 7.5mol/(L·min);
综上,则B符合;
答案选B。
13.B
【详解】
A.Fe2+水解溶液呈酸性,在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洁厕灵中的HCl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所以二者不能混用,故B正确;
C.HCl易挥发,可用NaC1与浓H2SO4加热可制得HCl,但溴离子还原性较强,浓硫酸能够氧化HBr,则不能用NaBr与浓H2SO4加热得HBr,故C错误;
D.该实验要求开始时温度相同,然后改变温度,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先分别水浴加热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若是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随着热量的散失,测得的反应速率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
A.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会推动注射器,但没有秒表计算时间,故不能计算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
B.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形成压强差,故打开活塞,能产生喷泉,B正确;
C.二氧化氮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搜集二氧化氮,C错误;
D.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酸乙酯,碳酸钠溶液可除杂,但是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D错误;
答案选B。
15.400℃和1个大气压 AC = 800 C 向正反应方向 0.36mol
【详解】
(1)因为SO2与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选择的温度为400℃,而1个标准大气压时SO2的转化率已经很大,再增大压强,SO2的转化率提高不大,但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选择1个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400℃,1个标准大气压;
(2)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O2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O2的浓度减小,所以A正确;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2mol SO3(g)相当于充入2.0molSO2和5.0molO2,新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SO2的浓度不变,所以B错误;
C、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而正反应为放热,所以平衡正向移动,SO2的浓度减小,所以C正确;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SO2的浓度瞬间增大,之后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的浓度减小,再次到达平衡时SO2的浓度仍比原来大,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AC;
(3)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压强改变,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则K(A)=K(B),由图象知,体系总压强为0.10MPa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为0.8,则二氧化硫转化物质的量=2.0mol×0.8=1.6mol,则依据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2SO2(g)+O2(g) 2SO3(g)
起始:2.0mol 1.0mo 0
转化:1.6mol 0.8mol 1.6mol
平衡:0.4mol 0.2mol 1.6mol
则平衡时c(SO2)=0.04mol/L,c(O2)=0.02mol/L,c(SO3)=0.16mol/L,K(A)=K(B)=c2(SO3)/ c2(SO2)c(O2)=(0.16mol/L)2/(0.04mol/L)2×0.02mol/L=800,故答案为=,800;
(4)①t1时刻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使化学反应速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分析可知,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A.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刻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随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图象中逆反应速率变化不符合,故A错误;
B.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此时刻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随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图象中逆反应速率变化不符合,故B错误;
C.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平衡正向进行,图象变化符合要求,故C正确;
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D错误;
E.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气,总压增大,各气体分压不变,平衡不变,故E错误;
故选C;
②当生成0.18molSO3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依据题意建立如下关系:
2SO2(g)+O2(g) 2SO3(g)
1 2
x 0.18mol
x=0.18mol×1/2=0.09mol,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n(SO3)=0.18×2=0.36mol,假设0.40molSO2完全生成SO3,根据反应方程式2SO2(g)+O2(g)⇌2SO3(g)可知,n(SO3)=0.4mol,所以再次达到平衡时,0.36mol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用,题目设计知识点多,涉及了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计算等,解题时注意看清图象,三段式在平衡计算的应用。
16.-1182.72 ade acf a极到b极 氧化
【详解】
(1)1g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36.96kJ热量,则2molCH4即32g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1182.72kJ热量,所以反应2CH4(g)+3O2(g)=2CO(g)+4H2O(l)的△H=−1182.72kJ⋅mol−1,故答案为:−1182.72;
(2)①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a选;
b.降低温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均使反应速率降低,b不选;
c.及时分离水,降低生成物浓度均使反应速率降低, c不选;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相当于对体系加压,能加快反应速率,d选;
e.充入NO2,相当于对体系各组分加压,能加快反应速率,e选;
f.恒容下,充入Ar惰性气体,个组分的浓度不变,不改变反应速率,f不选;
故答案为:ade;
②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b不选;
c.该反应正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选;
d.该反应中各物均为气体,所以反应体系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即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
e.反应物浓度不变或v(NO2)正=2v(N2)逆,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c(NO2)=2c(N2)则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e不选;
f.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同时生成2mol NO2,则v(NO2)逆=2v(CO2)正,符合反应的计量比例,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f选;
故答案为:acf;
(3)①在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一极负极,通入的一极为正极,即a为负极、b为正极,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为a极到b极;
②在甲烷燃料电池中,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7.减小 减小 1.33×10-3mol/(L•min) 15~20min和25~30min AB D
【分析】
(1)结合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分析。
(2)10~15min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说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根据n=计算前15min内用S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3)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10min到15min的时间段,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硫和氧气的量减小,三氧化硫的量增加;反应进行至20min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二氧化硫的减少,三氧化硫的增加,据此分析。
【详解】
(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2)根据图示可知,10~15min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说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15min时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前15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SO3)==1.33×10-3mol/(L•min);
(3)根据图示曲线变化可知,15~20min、25~30min时间段,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4)根据图象所示信息,10min到15min的时间段,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可以是加了催化剂或者是增大压强,或缩小容器体积,故答案为AB;反应进行至20min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二氧化硫的减少,三氧化硫的增加,可以推断是增加了O2的量,故答案为D。
18.X、Y Z 3X+Y2Z 0.05mol·L-1·min-1 是 负 氧化反应 正 Cu2++2e-=Cu
【详解】
Ⅰ.(1)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可知,X、Y的物质的量在减小,Z的物质的量在增加,故反应物为X、Y,生成物为Z;
(2)△n(X)=0.3mol,△n(Y)=0.1mol,△n(Z)=0.2mol,△n(X):△n(Y):△n(Z)=3:1:2,且反应至2分钟起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此反应为可逆反应,结合(1)得出化学方程式为3X+Y2Z;
(3)v(Z)=△c(Z)/△t=△n(Z)/V△t=0.2mol/(2L×2min)= 0.05mol·L-1·min-1;
(4)反应至2分钟起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达到了平衡,3 min时反应依然是平衡状态。
Ⅱ.银锌原电池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由于金属活泼性锌大于银,且只有锌能与硫酸铜反应,故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银做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答案为Ⅰ.(1) X、Y,Z;
(2) 3X+Y2Z;
(3) 0.05mol·L-1·min-1;
(4) 是;
Ⅱ. 负极,氧化反应,正极,Cu2++2e-=Cu。
19.④>③=②>①
【详解】
四种物质的速率的单位均相同,可用每种物质的速率除以其对应的计量数,得到的数值大,则表示该反应速率快,按此计算得到的数值分别为0.15、0.2、0.2、0.225,故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④>③=②>①。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