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课后测评
展开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力》
第1节 力 讲义
(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一、力的基本概念:
1.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1)相互作用: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
(2)力的概念解释:
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产生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③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例如:磁力、引力;
④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如没有力的作用,则不产生力。
3.符号:F
4.单位: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N; (力的大小表示例如:F=10N)
感受1N的力的大小:(1)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2)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所用的力等。
【例题1】(2020秋•西林县期末)关于力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两个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的吸引力等。
解: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若不发生相互作用,就不会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故B正确;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也一定有受力物体。故C错误;
D、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的吸引力等。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答案】A
【解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2)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相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故A正确;
B、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故C错误;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即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运动员和球同时旋转时,手感到受到一个很大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运动员的手 B.链球的把手 C.链球的链子 D.地球
【答案】B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互为受力物体。从这一角度可对题干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解:用手通过一根链子转动链球时,与手接触的是链球的把手。手对链球的把手有一个向里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链球的把手也会对手有一个向外的拉力。所以手受到一个向外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链球的把手。故选:B。
【变式练习2】“熄火”的故障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大力士用绳子拉着汽车向前运动,如图所示,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汽车发动机 B.地面 C.绳子 D.车轮
【答案】C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解: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1)运动状态变化: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方向改变;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一定收到力的作用;
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会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作用效果意义: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存在。
【例题3】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这是风力使小树发生了 ;狂风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力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
【答案】形变;运动状态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风力使小树发生形变;
形狂风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风力使落叶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形变;运动状态。
【变式练习3】“以卵击石”造成的结果是:卵破裂了而石块完好无损。下列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卵壳破裂了,说明卵只能是受力物体
B.石块完好无损,说明石块没受到力的作用
C.卵壳破裂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石块完好无损,说明力不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答案】C
【解析】(1)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解:AB、“以卵击石”时,卵壳和石块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卵壳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石块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故A和B都错误。
C、“以卵击石”时,卵壳破裂是受到石块力的作用,力使卵壳发生形变,故C正确。
D、“以卵击石”时,石块完好无损,是因为卵壳给石块的力,使石块发生是形变较小,不会使石块破裂,故D错误。故选:C。
【例题4】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于其它三个的是( )
A.小铁球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 B.被运动员用力拉开弓
C.被钢尺击打的棋子飞出 D.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答案】B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解:A、小铁球的运动轨迹发声改变,小球改变了运动状态;
B、被运动员用力拉开的弓,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C、被钢尺击打的棋子飞出,静止的物体运动了,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D、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综上可知,B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选:B。
【变式练习4】如图事例中,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力使弓形变 B.力使跳板弯曲 C.力使弹簧伸长 D.使木箱由静到动
【答案】D
【解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清楚图示情景,然后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解:A、在力的作用下,弓弯曲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力使跳板变弯,力的作用是使跳板发生形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力使弹簧伸长,力的作用是弹簧发生形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力使木箱运动起来,力改变了木箱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故选:D。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只要改变其中的某一元素,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变化。
2.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三要素):
控制变量法(假设另2个要素不变)。
【例题5】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D.方向有关
【答案】D
【解析】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当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时,力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产生的效果不同。
解:由图可知,用力向右拉弹簧时,弹簧变长;用力向左压弹簧时,弹簧变短;由此可见,在力的大小与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D。
【变式练习5】如图所示,分别在A、B、C三点处用垂直于门方向的力推门,感觉 点处较容易(选填“A”、“B”或“C”),该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有关。
【答案】A;作用点
【解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分别在A、B、C三点处用垂直于门方向的力推门,感觉A点处较容易,该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A;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与图示:
1.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1)箭头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3)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力的示意图作图具体画法:
①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②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③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④标出力的符号,已知力的大小则也要在力的示意图中标出力的大小;
⑤若力不在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不平行或垂直接触面),则要标出角度。
(5)各种力的示意图:
2.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很像。
(1)但是需要注明标度即每段线段代表的力的大小;
(2)画图时,线段和力的大小都必须是标度的整数倍。
【例题6】如图所示,用作用在A点的水平向右的50N的力拉小车,画出拉力的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解:拉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作用点在A点,过A点沿水平向右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F表示,大小为50N,如图所示:
【变式练习6】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用与地面成30°角的300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的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拉力的作用点在小车右边缘的中点,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F=300N,拉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五、力的相互性(相互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力的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
(1)产生力的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只有两个物体,没有第三个物体。
2.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的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简单概括为: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2)两个力的性质相同;
(3)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例题7】如图所示当人推墙时人将向后退对此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仍然受到墙的作用力
B.人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人受到惯性作用
C.人停下来后惯性就消失了
D.人对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解:A、当人推墙时,人将向后退,人离开墙后不再受到墙的作用力。故A错误;
B、人离开墙后,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人具有惯性,但不是受到惯性,因为惯性不是力。故B错误;
C、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人停下来仍然具有惯性。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对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
【变式练习7】如图所示是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形,其中没有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
A.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B.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C.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D.金鱼因鳔充气而上升
【答案】D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解:A、鱿鱼向前喷水对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时水对鱿鱼施加向后的力使鱿鱼后退,故A不符合题意;
B、企鹅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企鹅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鹅前进,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母向下喷水对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时水对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C不符合题意;
D、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利用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例题8】如图所示,小红和小勇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小红用力推一下小勇,其结果是( )
A.小红和小勇同时相对离开
B.小勇受到小红的推力,小红不受小勇的推力作用
C.小勇受到的推力大于小红受到的推力
D.小红仍然静止,小勇被推开
【答案】A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小红和小勇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小红用力推一下小勇,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小勇也会对小红有个相反且大小相等的作用力,因此结果就是小红和小勇将同时相对离开;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变式练习8】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越用力手指感到越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答案】A
【解析】(1)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解:A、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越用力手指感到越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故A符合题意。
B、越用力手指感到越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越用力手指感到越疼痛。说明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八年级下册9.1 压强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9.1 压强优秀达标测试,文件包含91压强讲义教师版docx、91压强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101浮力讲义教师版docx、101浮力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2 液体的压强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2 液体的压强课后测评,文件包含92液体的压强讲义教师版docx、92液体的压强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