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化学与生活、STSE、传统文化课件
展开《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1)能举例说明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2)以海水、金属矿物、煤、石油等的开发利用为例,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法。能举例说明重要资源和能源的主要类型、成分和用途;能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途径,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的使用方案进行评价;辩证地看待资源使用的利弊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认识化学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所发挥的作用,体会化学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3)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能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能解释使用注意事项,并能科学合理的使用。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及其生产原理,认识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的金属材料和新型合金,知道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了解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了解各类材料的利弊,探索其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STSE:(化学)科学-技术(材料、资源、能源)-社会-环境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4)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了解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及消除危害的思路与方法。(5)能列举高分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结合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简单说明。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知道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6)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结合合成氨、工业制硫酸、石油化工等实例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物质性质、转化及其应用
例、(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 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C. 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 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
(2)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水的净化处理: ①静置沉淀; ②过滤; ③吸附(常用明矾或活性炭,只能净化水,不能杀菌消毒); ④消毒(加入适量漂白粉或通入氯气及新型消毒剂ClO2等)。 ⑤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包括:氯气、漂白粉(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次氯酸钠(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漂粉精的有效成分)。
(1)常规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柴草等。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能源可分为: ①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等。 ②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新能源 ①新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②可燃冰 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它是人类的后续新能源,具有高效、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2017年,我国在南海首次连续开采成功。 ③新型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等的开发和利用。
例、(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7)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课标要求:能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途径,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的使用方案进行评价;辩证地看待资源使用的利弊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认识化学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所发挥的作用,体会化学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1)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Fe、Cr、Mn)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 纯金属材料和合金材料。 合金硬度比各组成金属大,熔点比各组成金属低。(2)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陶瓷和水泥。陶瓷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 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其成分为Na2SiO3、CaSiO3、SiO2等。(3)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材料、光导纤维、石英玻璃、碳纤维、超导材料石墨烯、氧化铝结构陶瓷、氮化硅陶瓷等。
(4)有机高分子材料: 合成塑料、纤维和橡胶。 常见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PVC等属于加聚反应的产物;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属于缩聚反应的产物。 合成纤维是指腈纶、涤纶等。 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是线型高分子,也是一种加聚产物。(5)天然纤维包括纤维素(棉花、麻、植物上的根、茎、叶)、蛋白质(蚕丝、羊毛、动物皮毛)等。纤维素(棉花、麻),属于糖类物质。
例、(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7)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例、(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芦苇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聚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可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C.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的天然高分子物质D.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
(2021年太原市三模-7)材料在生活、建筑和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棉花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大豆蛋白纤维等再生纤维属于高分子材料“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与金刚石互为同分异构体“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其“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金属材料
7、化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如:“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 。“鼻冲水”指的是氨水。《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HgS。《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 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12H2O。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 (“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褐”指的是纤维素。《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 。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 溶液。《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这里的“黄芽”是指硫。《本草纲目拾遗》中述“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线粉”是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
(2)我国古代化学工艺中涉及“变化”的判断由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如:“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黑火药,主要成分为硝酸钾、木炭和硫黄。反应原理:2KNO3+S+3C=K2S+N2↑+3CO2↑。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天工开物》:“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是指硝酸钾不能撞击。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甲烷。“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紫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有雾有云就有胶体。“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酿酒,《说文解字》中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 。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酿酒多以含淀粉的物质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最终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产生酒精,酒越陈越香,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造纸,《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的竹纸制造方法:①斩竹漂塘:将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是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②煮楻足火:放入“楻”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⑤覆帘压纸:将竹帘反过来,使湿纸落于板上。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叠积上千张湿纸后,加木板重压以挤去大部分的水。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生火焙干。 锌的冶炼: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其冶炼Zn的方程式为ZnCO3+2C=Zn+3CO↑。《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藏器曰:“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化学腐蚀。 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3)传统文化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根据过程判断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蒸馏、蒸发、升华、萃取等。如:“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和过滤。古人精制砒霜的过程为:“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升炼轻粉(Hg2Cl2)法”,“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 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 。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例、 (2020·郑州模拟)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8、中学化学常见物质性质及用途关系
1.(2021年浙江省新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可制造有色玻璃B.通常以海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为原料制取溴C.生物炼铜中通常利用某些细菌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铜盐D.工业制备硝酸的主要设备为沸腾炉、接触室和吸收塔
【答案】D【解析】A项: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可制造有色玻璃,如氧化亚铜分散在玻璃中可以得到红色的玻璃,三氧化二钴分散在玻璃中可以得到蓝色的玻璃,A正确; B项:而海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属于浓缩的海水,其中溴化物的浓度较高,通常以海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为原料制取溴,B正确; C项:某种能耐受铜盐毒性的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硫化铜矿石,从而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铜盐,因此,其可用于生物炼铜,C正确; D项:工业制备硝酸的主要设备为氧化炉(转化器)、热交换器和吸收塔,工业制备硫酸的主要设备为沸腾炉、接触室和吸收塔,D不正确。
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煤的干馏,又叫煤的焦化是获得重要化工原料乙烯最主要的途径B.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C.葡萄糖可用于合成补钙药及维生素C等D.人体内的各种组织蛋白质不断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答案】A【解析】A项:煤的干馏得不到乙烯,石油的催化裂解才是获得乙烯的重要途径,A错误; B项:石油的催化重整可以使链状结构转化为环状结构,如苯或甲苯,B正确; C项:葡萄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补钙药物及维生素C等,C正确; D项:人体内各种组织的蛋白质在不断地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体外,D正确。
3 .(2021·四川绵阳市·高三三模)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完成,化学功不可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载火箭使用了煤油液氧推进剂,其中煤油是由煤干馏而得B.探测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其主要成分为SiO2C.上升器用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利用其质轻、强度大和耐高温性能D.返回器带回的月壤中含有3He,它与地球上的4He是同素异形体
【答案】C【解析】A项:煤油具有可燃性,可作运载火箭推进剂,但煤油是石油分馏产品故A错误;B项: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成分为Si,光纤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为SiO2,故B错误;C项: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质轻、强度大和耐高温等优良性能,可用于制造航天工业,制造飞行器,以减轻自身负荷、增强属于寿命,故C正确;D项:3He和4He是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4.(2021年10月广州市模拟试题)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95 口罩所使用的聚丙烯熔喷布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B. 家用电器起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C. “煤改气”可以减少 S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 D. 红葡萄酒中添加少量 SO2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5. (2021河北省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B. 绿化造林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C. 氯化铁用于蚀刻金属眼镜架D. 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完全降解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6. (2021年福建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加入“催化剂”,可变成汽车燃料“油”B.中草药中常含有苷类、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煎煮中草药不适宜用铁锅C.为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可加入适量稀盐酸D.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
7 . (2021年湖北调考)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l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金属Al的价格与Al的冶炼成本有关B. Fe是现代工业的基础,铝热法冶炼Fe工艺简单,可以大规模推广C. 纯Cu多应用于电气工业,粗Cu的精炼应用了原电池原理D. Na常应用于制高压钠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等,金属Na是氯碱工业的产品
8.(2021年10月百强名校-7)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是:样品 →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B.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载人球舱的钛合金比纯金属钛具有更高 的硬度C.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商代的铜人铜像填补了我国考古学、青铜文 化史上的诸多空白。青铜器的出土表明我国商代已经掌握冶炼铜技术D.“佛首”、“五牛图”等一批国宝让亿万人为之动容。专家对“天龙山佛首”鉴 定时,发现颈部风化形成的边缘与照片资料完全一致,则风化是化学变化
9.(2021·黑龙江高三二模)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均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可用来制肥皂,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合理利用B.废旧电池深度填埋处理容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C.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可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利用了活性炭的还原性D.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解析】A项:“地沟油”主要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钠,经过加工处理可用来制肥皂,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合理利用,A说法正确;B项: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重金属,深度填埋处理时容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B说法正确;C项: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可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C说法错误;D项: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可制得乙醇,则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D说法正确.
10.(2021·浙江杭州市·高三三模)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硫酸铜可用于游泳池消毒,也可用于配制农业杀菌剂B.铁表面自然形成的铁锈比较疏松,不能阻止内层金属被空气氧化;钢制品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发蓝(或发黑)处理,使其表面产生致密且极薄的氧化物膜起到保护作用C.乙二醇是一种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高,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D.热压氮化硅的强度很高,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等优点,Si3N4陶瓷能替代合金钢,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的新型耐高温结构材料
【解析】A项:铜离子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硫酸铜的Cu2+可用于游泳池消毒,也可用于配制农业杀菌剂,农业杀菌剂的主要成分为石灰水和硫酸铜,故A正确;B项:铁表面自然形成疏松的铁锈薄膜起不到保护作用,钢制品发黑处理是人为形成氧化膜,有保护作用,故B正确;C项: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故C不正确;D项:Si3N4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的优点,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的新型耐高温结构材料,故D正确。
11.(2021·莆田模拟)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了《造强水法》:“绿钒(FeSO4·7H2O)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后生成FeSO4·4H2OB.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C.“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的原因是加入 NaCl溶液后氧化性增强D.“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是“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溶液,其氧化性减弱
【解析】 FeSO4·7H2O摩尔质量是278 g·ml-1、FeSO4·4H2O摩尔质量是224 g·ml-1,减少质量约为1/5,故A正确;依据题意“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可知,大多数金属能够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于硝酸,故B正确;加入NaCl,不能增强氧化性,与金能溶解,与生成配合物有关,故C错误;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生成了硝酸盐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氧化性减弱,故D正确。
12.(2021·新乡二模)中国古代化学科技是中华文明瑰宝,五代时期炼丹著作《日华子点庚法》记载的“炼制鑰(tōu)金”方法:“百炼赤铜一斤,太原炉甘石一斤,细研,水飞过石一两,搅匀,铁合内固济阴干。用木炭八斤,风炉内自辰时下火,煅二日夜足。冷取出……颗颗如鸡冠色。母一钱点淡金一两成上等金。”其中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ZnCO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鑰金和黄金属于同素异形体B.“水飞过石”属于萃取操作C.ZnCO3加入水中存在电离平衡,ZnCO3属于弱电解质D.上述“炼制鑰金”过程中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鑰金是铜锌合金,与黄金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水飞过石”是将原料与适量水共研细,取极细粉末的方法,涉及溶解、蒸发操作,没有萃取操作,故B错误;ZnCO3是不溶性碳酸盐,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但溶于水的部分ZnCO3完全电离,则ZnCO3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
13.(2021年河北新高考)“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 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 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解析】 A选项,钢是铁、碳合金,以铁为主,故A项正确; B选项,钢的硬度和脆性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故B项正确; C选项,生铁的含碳量较高,属于铁、碳合金,合金的熔沸点比成分金属低,故C 项错误; D选项,工业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故D项正确。
14.(2021·上饶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 酸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造纸有六个步骤:斩竹漂塘、 煮楻足火、舂臼打烂、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都属 于物理变化C.干雾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在新冠抗疫中被广泛使用,其原理是 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性D.经分析嫦娥四号采样返回器带回的月球矿物含有 CaO·MgO·2SiO2,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解析】石蜡是石油化工产品,虽然是固体,但相对分子质量不大,属于小分子,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煮楻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月球矿物的化学式为CaO·MgO·2SiO2,属于硅酸盐,故D错误。
考什么(What)必备知识
为什么考(Why)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怎么考( Hw )学科价值
2023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 化学与与传统文化及STSE1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 化学与与传统文化及STSE1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化学,材料问题,玻璃陶瓷,光导纤维,高温结构,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4食品添加剂,5饮食中的有机物,生活用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STSE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STSE 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化学,2环境污染,化学与资源开发,化学与常见材料,题型专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预测,Content,考法1化学与环境,大气污染及防治,水体污染及其防治,白色污染及其防治,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典例集训,考法2化学与能源,化学与能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