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及反思
展开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观察、分析的过程,学会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2、通过知识联系实际,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学习了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以学生分组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利用浮力,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
了解如何通过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景引入
教师提问:如何从固定了的试管中取出小球?
学生演示:让两位学生演示:往装着小球的长试管中倒水,借助浮力取出了试管中的小球。
★ 结果一个试管中的小球上浮,另一试管中的小球下沉。
由此引出:想利用浮力,必须先弄清楚物体的浮沉条件。
活动2【讲授】二、讲授新课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认识物体不同的浮沉状态及其相应的受力情况;
(1)上浮:F浮>G物——漂浮:F’浮=G物
(2)下沉:F浮<G物
(3)悬浮:F浮=G物
2、物体的浮沉条件:ρ物与ρ液的关系:
以物体不同浮沉状态的受力情况为出发点,用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的展开式推导出不同浮沉状态下ρ物与ρ液的关系:
(1)上浮——漂浮:ρ液<ρ物
(2)下沉:ρ液>ρ物
(3)悬浮:ρ液= ρ物
(二)浮力的应用。
1、想想做做——学生分组实验。
(1)认识鹌鹑蛋、铅片、玻璃瓶的浮沉状态;
(2)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物体浮沉条件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3)请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和方法。
2、由实验成果向“浮力的应用”迁移:
(1)盐水浮蛋——盐水选种;
(2)空心的铅片漂浮——轮船;
(3)注水的玻璃瓶下沉——潜水艇;
(4)气体对物体的浮力——气球、飞艇。
活动3【练习】三、课堂练习
1、小红在家帮妈妈洗菜,她把茄子没入水中,松手时发现茄子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关于茄子受到的浮力F浮与重力G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茄子上浮过程中,F浮>G
B. 茄子上浮过程中,F浮<G
C. 茄子漂浮在水面时,F浮>G
D. 茄子漂浮在水面时,F浮<G
2、一密度均匀的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 ( )
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上浮
B.大的一块上浮,小的下沉
C.两块仍悬浮在水中
D.两块都上浮到水面
3、轮船是用钢铁制造的,钢铁密度远大于水,所以必须把它做成 的,这样虽然受到的重力 ,但排开水的体积 ,受到的浮力 ,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
4、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的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气球、飞艇能上天是利用内部充有 的气体,使浮力 重力而升空的。(填“大于”或“小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6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十章 浮力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十章 浮力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