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整册历史部编版初二第二学期教课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3课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4课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7课 课件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8课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共3页。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三大改造是指什么?2.三大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3.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播放电视剧《大宅门》片尾曲。教师讲述:电视剧《大宅门》是以北京同仁堂为原型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你知道当时的历史情况如何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段历史。【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活动一 结合教材P23第1段,思考: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呢?答案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结合教材P24第1段,说一说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些阶段。答案提示: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阅读教材P23、P24的图片及“相关史事”,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答案提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5.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思考: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答案提示: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教师点拨: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实质:个体经营-集体化道路;私有制-公有制。知识点二 公私合营1.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阅读教材P25,思考:(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和方式分别是什么?答案提示:背景: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农业合作化的影响。方式:公私合营。(2)“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答案提示:公:国家;私: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教师点拨:“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3)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有何意义?答案提示:赎买政策。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2.阅读教材P25“相关史事”和图片,思考:民族资本家对公私合营的态度怎样?答案提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是乐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3.讨论:对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对待官僚资本为什么不一样?答案提示: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来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4.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答案提示:行业改造前改造后农业个体农民集体手工业个体手工业者集体资本主义工商业私人资本家国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教师点拨: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5.阅读教材P26,回答: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案提示:1956年。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答案提示: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课堂小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序幕!板书设计私有制公有制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 三大改造获奖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 抗美援朝优秀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