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A4打印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C.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D.表面打磨过的铁钉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2、下列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
A.硫酸 B.盐水 C.苹果醋 D.石灰水
3、下列常见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潮解 B.乳化 C.溶解 D.指示剂变色
4、下列各试剂中可用来鉴别 Ca(OH)2 和 NaOH 溶液的是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水 D.二氧化碳
5、下列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 苹果 | 菠菜 | 牛奶 | 鸡蛋清 |
pH | 2.9-3.3 | 5.1-5.7 | 6.3-6.6 | 7.6-8.0 |
A.苹果 B.菠菜 C.牛奶 D.鸡蛋清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CO2(CO)——点燃
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Cu(NO3)2溶液(AgNO3)——加入少量铜粉,过滤
D.银粉(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7、下列图象与所属实验现象相符的是
A.稀释NaOH溶液 B.镁在空气中燃烧
C.铁加入稀盐酸中 D.氧气的溶解度
8、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 B.二氧化碳验满
C.浓硫酸稀释 D.滴进液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物质溶解性口诀:
酸都____,______溶水快,碱溶______,氯化物除______,硫酸盐除____,其他盐溶_____。强调:_____、____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下图是液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①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种类发生了改变。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氨水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色;浓氨水需密封保存,其原因是______。
3、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十·一”期间,小明一家去白羊峪长城旅游。
(1)小明带去“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是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回家后,小明发现衣物上有油污,于是他用洗洁精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___作用。
4、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1)将上述金属活动顺序表填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③___________(K、Ca、Na除外)。
④___________。
5、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铵根离子______。
(2)氩气______。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______。
(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造纸时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废水,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回答下列问题。
(1)用______测得该废水的pH>7,需要经处理后排放;
(2)现有废硫酸9.8t(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0%,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可以处理该造纸厂的废水多少吨?
2、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中的阳离子为______。
(2)图二点C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______种。
(3)计算恰好中和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常温下,在20g盐酸和硫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碱液滴加至20g,硫酸钡沉淀达到最大值;当碱液加至60g时,溶液pH=7。求:
(1)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当pH=7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实验室中稀硫酸因标签破损,需测定其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该稀硫酸样品5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6%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A点时溶液中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5、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量分数,同学们向20g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该稀硫酸,他们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表所示,请计算:
加入的稀硫酸质量/g | 10 | 20 | 30 |
混合溶液的pH | 12 | 7 | 4 |
(1)加入稀硫酸30g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6、某学校化学小组的同学研究酸的性质,进行金属与酸反应时,取出铝箔与稀硫酸反应,没有产生气泡。于是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产生氢气________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_______,做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时应该注意什么?________。
(2)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铝箔中铝元素的质量________。
(4)当滴入107.8g稀硫酸时形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7、50克稀盐酸和150克8%NaOH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中和,则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8、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C1的质量。取1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已知BaC12溶液的pH=7)
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g | 5 | 10 | 25 | 30 |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 1.165 | 2.33 | m | 4.66 |
求:
(1)生成沉淀m的质量为__________。
(2)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
9、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盐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
(2)pH=7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二氧化碳在生活中作用很广泛,温室效应可以提高温度保护地表,也是气体肥料,二氧化碳还有其他用途例如______。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______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 锥形瓶内物质 |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 |
名称 | 质量/g | ||
① | 碳酸氢钠 | 0.10 | V1 |
② | 碳酸钠 | 0.10 | V2 |
③ | 白色粉末 | a | V1 |
表中a=______;V1______V2(填“>”、“<”或“=”)。
[分析并得出结论]
(5)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该粉末成分是______(填名称),理由是______。
2、铜锈又叫铜绿,是一种绿色固体,它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将铜锈加热,会生成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三种生成物进行了探究.
(猜想)
猜想一:此三种物质分别是CuO、H2O、CO2
猜想二:此三种物质分别是CuO、H2O、CO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实验)
实验小组取铜锈若干克,低温干燥后加入试管中加热,后续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 1: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如下装置中 | (1)观察到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 说明该气体中有H2O |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说明该气体中有_____;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
步骤2:取少量反应后试管中的黑色粉末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加入稀硫酸,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 说明黑色粉末是CuO |
(总结)
(3)综上所述,写出加热铜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反思)
(4)实验步骤1的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5)甲同学认为实验步骤1中,装置A和B的位置可以对调,乙同学不同意,其原因是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对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铁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但常温下,浓硫酸却又可以用铁桶盛装,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常温下,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铁反应,使得铁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浓硫酸与铁继续反应。由此得知,浓硫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有所差异。
(提出问题):小华联系所学知识提出疑问:铜和稀硫酸不反应,铜能否和浓硫酸反应呢? 生成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同学们积极查阅到的资料如下:
I.常温下铜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后才可以反应
II.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试液褪色
III.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也有还原性,可以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设计实验):小红和小明分别设计下列实验装置作为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装置:
(1)与 B装置相比,A 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小组同学组装下图装置完成实验。
(2)实验中发现,B中黑色固体没有变成红色,说明_______。
(3)C中品红试液褪色,说明_________。
(4)D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5)实验中发现,A 中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请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6)小红提出:如果制取硫酸铜溶液,我们利用现有知识即可完成,装置更简单而且环保。请你帮小红完成该实验,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某一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
(1)按图1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_____。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Ⅰ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___(任写一条)。
(3)在做此实验时,有同学提出了疑问。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
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如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
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步骤3:_____(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交流)
(1)在图4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不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锌粉与稀硫酸
B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
C.水和二氧化锰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2)图3与图4产生相似现象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无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