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试卷(今年)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试卷(今年),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试卷(今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下列古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刻有文字的甲骨残片 B.用黄土建筑的城墙
C.烧制精美的陶器制品 D.人工磨制的玉石饰品
2、2020年1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可防可控,下列措施实施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外出佩戴N95口罩
B.入校扫描山东健康码
C.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D.用“84”消毒液消毒
3、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A.读数偏大 B.腐蚀胶帽
C.标签受损 D.炸裂试管
4、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烟花绽放 B.民间剪纸
C.雕刻蛋壳 D.纸张粉碎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取用粗盐
C.连接仪器 D.溶解固体
6、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燃放烟花 C.高压锅炉爆炸 D.玻璃破碎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A.酒精挥发 B.食物腐烂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人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8、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称量固体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在括号内填写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______)
(2)给盛液体的烧杯加热时,没有垫石棉网(______)
(3)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倒置(______)
(4)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______)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
(6)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_)
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取用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夹取,用过的该仪器立刻用_________________,以备下次使用;
(2)在组装仪器时,要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请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减小实验误差B.防止药品污染C.避免读数错误D.1~2mLE.盖满试管底部
(1)滴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量取8mL的液体时,选用1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mL的量筒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取用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___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______。
4、某同学做加热某固体的实验,实验结束,发现试管炸裂,请分析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至少答三条)
5、取用固体药品粉末状的一般用________,块状的用________,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可将试管倾斜,用________或________将药品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地________起来。
6、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
(2)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你认为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_。
7、回答下列问题
(1)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②吸取少量液体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用酒精灯给烧杯内的物质加热时,应在烧杯底部垫上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④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⑤在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如果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值比所量取液体的真实数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它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②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③往试管里加入碳酸氢铵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④加热碳酸氢铵时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
⑤证明加热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的试剂药品是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9、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能精确到_____g。使用时要注意:
(2)称量前先要调节天平_______;如果指针偏右,可将平衡螺母往____(填左或右)调节。
(3)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盘。
(4)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拔回零位。注意: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里称量。
10、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写出下列序号仪器名称:D______。G______。H______。
(2)仪器B的用途是______。使用B仪器加热时注意事项______。
(3)加热少量的水至沸腾。实验中需要上图中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还需要补充仪器______,该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答两点)。
(4)某实验中用到了下列仪器,其中属于计量仪器的是______(填序号)。
(5)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某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6)根据如下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小明同学用实验一所示方法加热固体,小亮同学说这套装置存在问题,应立刻改进。改进方法是______。
②实验二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如图1是某泡打粉的部分说明,它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经常用于蛋糕及西饼的制作,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发现并提出问题)泡打粉如何能使面食膨胀松软?
(查阅资料)
(1)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气体;
(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3)碳酸钙不溶于水,与小苏打不反应,900℃以上才能分解。
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猜想与假设)根据使用说明,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①______。
②泡打粉在受热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
(设计并进行实验)(1)小明取少量泡打粉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①,请把猜想①补充完整。
(2)小聪为探究猜想②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实验前应首先检查______,小聪取一定量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珠,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经验证为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解释与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原因是______,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佳。
(反思与交流)为什么实验(2)中小聪只取小苏打而不取碳酸钙?______。
(仪器的洗涤与整理)最后清洗试管时,清洗干净的标志是______。
实验后,发现试管a破裂,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完成教材“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不同。
(设计并进行实验)
步骤一:取两个空集气瓶,用______将瓶口盖好,收集两瓶空气样品。
步骤二:用______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操作是将集气瓶______,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______,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______。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______呼出的气体。在______,然后取出集气瓶______在实验桌上。
步骤三: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现象 |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______,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______ |
结论 |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的______ |
步骤四: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______的______,振荡。
现象 |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______,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______ |
结论 |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的______ |
步骤五: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 |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______,另一块上______ |
结论 |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的______ |
(得出结论)
氧气的含量 | 吸入的空气______呼出的气体 |
二氧化碳的含量 | 吸入的空气______呼出的气体 |
水蒸气的含量 | 吸入的空气______呼出的气体 |
3、贝贝、芳芳和婷婷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开展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气体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资料)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在常温下是气体,可以燃烧。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包住导管的湿毛巾作用是______。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2)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贝贝认为:白烟是二氧化碳
芳芳认为:白烟是水蒸气
婷婷认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方案)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的假设,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___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___的假设,因为______。
4、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熔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探究焰心所含物质:如图,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
猜想①②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观察到_______ | 猜想①成立 |
②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 |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 猜想②不成立 |
③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 | 猜想③_ |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_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白烟”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液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能燃烧。
5、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填名称)
6、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________ |
②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
③ | ________ |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为得出结论他还补做了实验。他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现象 |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4)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_。
(实验反思)
(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
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7、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
(1)一组的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他们小组的蜡烛是:①白色圆柱形固体②有轻微的气味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有可燃性⑥受热易熔化⑦燃烧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上述描述中属于蜡烛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2)二组同学将一根木条放到蜡烛火焰中,2秒后取出,发现从焰心到外焰木条碳化程度逐渐增大,这说明_______。
(3)三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_______ | _______ | 有水生成 |
2 | _______ | _______ | 有二氧化碳生成 |
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能转化为_______能和_______能。小敏发现蜡烛燃烧时还流烛泪,蜡烛“流泪”属于_______变化。
(4)四组同学在熄灭蜡烛后,发现有一股白烟产生,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结果看到白烟燃烧并沿着烛芯将蜡烛引燃。
(提出问题)这股白烟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①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③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石蜡小颗粒。
经过讨论后,排除了①②两种猜想,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
(反思)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你认为他应该_______
8、为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的差异,进行如下实验:
(1)向图1中A、B两个瓶中分别滴加相同滴数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此推知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比空气中高,该过程使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
(2)数字实验方法:如图2,把测定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数据并经处理如图3。
①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X”、“Y”、“Z”)。
②Y的体积分数在42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
③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
9、请完成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问题:
(1)清蒸大闸蟹由青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则甲同学的看法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
A 猜想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试验 D 交流讨论
(2)某实验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并要验证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甲同学用热手握住试管,发现______(填现象),可以说明装置气密性好;乙同学用冷毛巾捂住试管,发现右端导管形成了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______(填“好”或“差”)。
(3)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大胆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食盐质量(g) | 0 | 0.1 | 0.5 | 0.7 | 0.9 | 1.0 |
燃烧时间/分钟 | 10 | 15 | 18 | 23 | 25 | 27 |
燃烧稳定性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易灭 | 极易灭 |
(形成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试卷精品,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试卷下载,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试卷一,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