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共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句子。2.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难点]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天天预习]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讲的就是这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期,有个擅长画竹的人,也是苏轼的表兄弟,姓文名同字与可。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晁补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苏轼自己不擅作画,但文章却从胸有成竹中精辟的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从学习到实践,再到表达这一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其实,文章并非仅仅在告诉人们该如何去作画,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文本研读](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趣。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提纲。   (三)三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三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重点是什么?  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问题探究]1.既然文章的中心是表达对亡友的悼念之情,作者为什么把重点放在了写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二人的交往上,体现了散文怎样的特点?  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是否与所表达的情感矛盾?[课时测评]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在句中的含义。为《墨竹赋》以与可            以为口实                振笔直         余因而                     而读书者             士大夫  以至于剑拔十               其法                 苏子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如此也2.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没于陈州 3.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 2)月落庭空影 3卷而哭失声 4)吾将以为 5发函得诗 4.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自蜩腹蛇蚹以至于拔十寻者 2)动词活用作名词:竹之始生,一寸之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5.重点虚词地而骂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6.一词多义1)为: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余为徐州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虑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2)乃: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乃见其所欲画者      3)其:乃见其所欲画者       岂独得其意       以追其所见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而予亦悔其随之         4)然:自视了然       予不能然也       然二百五十匹绢      5)以: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与可以书遗予曰       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6)之: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临事忽丧之       士大夫传之        而读书者与之          7.翻译下列句子: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袜材当萃于子矣。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祭十二郞文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祭十二郞文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三段),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祭十二郞文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祭十二郞文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了解作者及文与可,检查预习,朗读课文,探究思考,感悟与思考,拓展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修单元综合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选修单元综合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