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展开教师姓名 |
| 单位名称 |
| 填写时间 |
| |
学科 | 思想政治 | 年级/册 | 高二年级 下册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课题名称 |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
难点名称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课内容是认识论的开篇,与已经学过的物质和意识存在一定差距,在这里学生会对“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两组关系产生混淆,同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四个表现对于刚接触哲学原理的方法论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具有一定难度。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只是体系还没有建立,分析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对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四个表现的理解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上存在难度。 | |||||
难点教学方法 | 1.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情境导入,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尤其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四个表现这一难点问题进行讲授。 3.通过合作探究和随堂练习,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1.温故知新,通过对上节课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回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展示图片及材料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直至今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人们逐步获得了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我国的疫情得到了阶段性的胜利,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战胜新冠,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师:从新冠肺炎说起,谈谈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难点内容。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讲授新课】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师:展示材料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几乎为零,我们只有通过临床上的实践以及实验室对该病毒株的分析,才能了解这个病毒的毒株类型,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以及临床表现等等。 思考:这说明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生:实践。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误区提示: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 认识的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间接经验:通过读书学习获得的认识 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小试牛刀,学以致用。 师过渡:不管是通过亲身实践还是读书学习,我们都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那么我们的认识就到此为止了吗?还是会继续发展,不断深化? 师:播放视频《李兰娟院士重赴武汉减低重症病死率》。 思考: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是发展的,那认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师:视频中人们对新冠疫情的认识是怎样提高的? 总结: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①实践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名言举例】:吃一堑,长一智;书到用时方恨少;失败是成功之母。 判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师:通过读书学习也可以获得认识,推动认识的发展。因此不能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而是根本动力。 师:展示材料,思考问题。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迅速制定了抗疫策略,出门戴口罩,必要时居家隔离,学生在家上网课,封城,对各个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中国抗疫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证明了抗疫策略的正确性。 思考:这说明谁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师:实践为什么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总结:①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的反映了它。③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对象,才能检验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实践,因此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师:展示材料,思考问题。 认识新冠是为了战胜新冠,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党和政府精心施策,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是实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思考:认识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认识的价值和意义是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得出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师总结: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有四点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归纳:【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1: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 原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2: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生:进行课堂小结,明确本课学习要点。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课堂检测,巩固知识。 1.“微波炉烧水危险吗”“打喷嚏有危害吗”。《原来如此》节目针对生活中的科学疑点和困惑,通过科学实验、实际验证等方式,给出科学的解答,进而普及科学知识。这说明( D ) A.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却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频出。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丰富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这说明( C ) A. 认识对实践有决定作用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我国科学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体现了( B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
小结 | 本节课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出发就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难点知识展开了学习,通过新冠疫情这一情景导入,使学生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表现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最后,在医师节来临之际,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为义无反顾冲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师们送去真挚的问候,相信举国上下 定能战胜疫情,迎接美好的明天。 | |||||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依据,教材分析,学习基础,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确立依据,议学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