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PPT+教案
四年级下册八 绿色家园——拆线统计图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八 绿色家园——拆线统计图一等奖教学设计,共5页。
课题
认识折线统计图
课时数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知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
2.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
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②能从统计中发现数学问题。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集体[来源:学_科_网]
备课[来源:Zxxk.Cm]
生活意义:
表现在: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
理:
法:
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环节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
创设情境
1.检查统计作业情况 2.通过小组互相帮助在小组中初步了解和认识折线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合作水平——会互相帮助
小组长利用作业记录单,记录组内成员完成情况
2.2分钟的互帮互学,达到组员都会整体认识:统计图上的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从点、线、数去认识理解)
3.设计练习全组展示方案
1.90%的学生能借助通过图片操作,完成目标1.
2.60%的学生,完成目标2。
组内交流、合作学习
1.通过全班交流展示使80%的学生通过点、线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2.培养学生协作完成一件事的能力 3.进行倾听的评价
1.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收集好、中、差三方面的信息,选取合适的小组展示交流。
2.组织指导小组上台演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小组展示交流完成对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理解。
全班交流展示、提升
通过全班交流展示,能说出24和18的因数都有哪些数?并且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
【活动设计】
1.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收集好、中、差三方面的信息,选取合适的小组展示交流。
2.组织指导小组上台演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小组展示交流知道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教师点拨交流
1.评价学生作业情况,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评价学生合作情况,让学生学会合作。 3.进行知识小结
1.评选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集体订正,总结方法
3.引领学生学习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活动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整体认识:统计图上的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
认识点、线段
读图分析
根据统计图预测
活动二: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活动三: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活动四:制作折线统计图
小组交流怎么制作。
课件演示怎么制作折线统计图的。
总结制作步骤(板书:描点----标数-----连线)
巩固训练延伸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
1、把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改成折线统计图
某煤矿1999——2001年煤产量统计图(基训87页)
产量:吨
1999 2000 2001 年份
3、下面是山东省部分城市2003年4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城市
德州
济南
青岛
菏泽
临沂
气温(摄氏度)
14.6
16.1
10.4
14.3
13.4
山东省部分城市2003年4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90%以上的学生能通过举例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完成目标1。
2.85%会用短除式求最大公因数,完成目标2。
3.熟练者达到优秀,不熟练但方法正确的达到合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_青岛版(五四制),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引出问题 探究新知,自主练习 巩固提高,回顾反思 畅谈收获,学以致用 深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八 绿色家园——拆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