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24分)
1.下列速度值最大的是( )
A. 360 km/h B. 15 m/s C. 360 m/min D. 72dm/s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
B. 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
D. 医学上用 B 超检测人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3.有甲、乙两辆小车,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是(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 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 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4.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5.下列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 将蔬菜用保鲜袋装好后放入冰箱 D. 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进行农田灌溉
6.下列社会生活中的现象:(1)暖气片都安在窗子以下(2)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冻裂(3)我国最新研制“玉兔”号月球车要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4)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不能用物质的密度知识解释的是( )
A. (1) B. (2) C. (3) D. (4)
7.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 平面镜发出的 B. 像s′发出的 C. 平面镜反射的 D. 人的眼睛发出的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9.下列关于图所示的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B. 乙: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光的色散现象
C. 丙:桥在湖口形成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D. 丁:碗中水里的筷子看上去弯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10.图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B.
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人在墙上形成的影子
C. D.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观众看到银幕上的图象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
B. 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
C.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D.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12.同学们在探究过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之后,关于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之后其温度的变化,有如下四种说法,请你帮助选出正确的说法(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不变,就一定没有吸热或放热
C.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D. 物体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就一定升高得越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1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2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cm。
14.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 ________,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________,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没有 ________,而直接就固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 ________。
15.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在医院附近有如下左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6.如上右图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
17.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 的;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同学看到镜子里很“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________。
18.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了________,无论在哪个方向都有光射入眼睛。
19.白炽灯灯泡内的钨丝正常工作时温度高达2000℃左右(钨的熔点是3410℃),长期使用后,钨丝因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变细,导致灯丝的电阻变________ (选填“大”、“小”),升华后的钨又________ (填物态变化)使灯泡内壁变黑。
三、作图题(每个图5分;共10分)
20.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要求:画出法线,标明入射角、折射角)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2分)
22.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利用音叉、乒乓球、小锤以及听诊器等做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帮她完成相关内容: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同时听者逐步远离音叉,逐步感受音叉声音的响度变化,直到听不到音叉的声音为止.实验中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的目的是________.这说明听到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离音叉越远的人听到音叉声音的响度应该越________。
23.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 。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_______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_。
(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________。
24.下面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根据该图象可知海波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
2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和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4)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5)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后方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
2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 ℃~120 ℃)、酒精温度计(﹣80 ℃~60 ℃)、体温计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
(2)信息提示:液体的沸点与其表面的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由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_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________热,温度将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3)实验中看到“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产生“白气”的过程需________热;
(4)另外两同学也选用相同的装置做该实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问a、b图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在实验中发现了如图A、B的两种情形,其中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5)如果觉得加热时间太长,请你想出两个解决办法:a________, b________ 。
五、计算题(共17分)
27.一列200长的火车,以18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铁桥,历时8min50s,则
(1)火车通过铁桥共行了路程多大?
(2)铁桥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C 3.C 4.C 5.B 6. D 7.C 8. D 9. C 10.D 11.A 12.C
二、填空题
13.4.7;4.70 14. 熔化;升华;凝固;凝华 15.音色;声源 16.音调;音色
17.不变;可逆;镜面反射 18.漫反射 19.升华 ; 大; 凝华
三、作图题
20. 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2. (1)振幅;将音叉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2)控制响度相同;离声源的距离;小
23.(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小聪;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3)光路具有可逆性
24.(1)小于;小红的水的初温较低(2)固液共存态;停止;晶体;48℃
25. (1)确定像的位置(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虚(4)B处的蜡烛与像不重合(5)10
26.(1)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2)97;小于;吸;不变(3)小水滴;放
(4)水的质量不同;A(5)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五、计算题
27. (1)解:由题知,v=18km/h=5m/s,t=8min50s=530s,
根据v= 可得,火车通过铁桥共行了路程为:
s1=vt=5 m/s×530s=2650m
(2)解:铁桥的实际长度是为:
L=s1﹣s车=2650m﹣200m=245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带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6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