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第2章 探索生命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展开教 学 设 计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课题名称: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
教材分析 | ||
1.课题来源: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二节。 2.学习内容: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的科学,并且也初步了解了林奈、达尔文等学者在研究生物学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本节学习生物学研究基本方法中的“实验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3.重要性:生物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要用到不同的方法,因此学生学会研究方法很重要。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生物学研究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以后学习生物学打好基础。 | ||
学情分析 | ||
七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们热情表现自己,思维活跃,上课积极性比较高,会上网搜集资料,对于布置的任务能够认真对待,但综合运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基本具备通过材料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在小组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合作,讨论交流与表达。 |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验,能说出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材料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交流表达,合作。懂得爱护生物、关爱生命。 | ||
教学重难点 | ||
重点: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应用实验法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 ||
教 法 | ||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采用观察、思考、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方法等相结合。 | ||
教学过程 | ||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推进新课--小组探究,类比小结--课堂总结,巩固提升--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 ||
教学设计 |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与使用方法,学生连线 林奈与生物分类 观察法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实验法 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观察法 沃森和克里克 实验法 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通过连线,可以发现生物科学工作者通常使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进行生物研究。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研究方法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
学生通过连线复习旧知
根据生活实际,交流各自的认识,积极回答 |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连线,发现生物科学工作者通常使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 |
(二)探究新知,推进新课
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提问:同学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如在超市购物。
结合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等。 引出实验法最重要。 以“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为例了解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
|
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找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认真观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材料在全班进行汇报,加强对响尾蛇的了解
认真观察、迅速获取信息
认真观看录像,总结,主动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认真阅读资料,根据资料信息的判断提出实验假设。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讨论,积极的说出自己总结的实验步骤,并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养成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认真观看多媒体展示实验动画,小结得出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
感知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统一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多媒体展示:响尾蛇的图片。 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介绍有关响尾蛇资料。 多媒体小结。
播放响尾蛇捕捉老鼠的动态视频,并对视频内容作解释。请学生搜集响尾蛇捕捉老鼠信息,作出合理假设。 | ||
2、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
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录像,总结实验过程,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作出客观评价,指出在众多问题中,本节课主要针对“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假设并作出相应评价。提出要针对“假设:响尾蛇是根据毒液的气味追寻猎物的”进行互相讨论,组织各组学生互相讨论。 针对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观看动画,提出问题: 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 2、为什么要多次重复试验? 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同组的学生进行补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指导性的评价,多媒体展示两组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动画,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实验法一般步骤。 | ||
再次观看动画,师生共同解决如下问题: 1.科学家是根据什么作出的假设? 2.用语言描述两个实验的具体方案? 3.实验现象是什么?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 讨论归纳,达成共识,了解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 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
(三)小组探究,类比小结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法探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探究影响分布鼠妇的环境因素”,类比其他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应用刚学到的知识,学习巩固实验法基本步骤。 |
学习作出实验假设,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类比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结,拓展提升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师生互动落实新课程理念
|
(四)课堂总结,巩固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验法的一般步骤,结合看过的视频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有些蛇是有毒的,要注意安全,并强调不要打蛇,它对我们人类是有益的。 | 师生共同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学板书 | ||
一、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实验法 二、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实验法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2.活动“讨论实验法基本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计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三、实验法探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探究影响分布鼠妇的环境因素 | ||
教学反思 | ||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观看动画,图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点讲解衔接不紧密。活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没有充分展开,时间安排紧促。 |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设计,共3页。
初中生物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