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学案及答案
展开两种电荷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一、 电荷
-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 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 正负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是正电荷(+);
是负电荷(-)。
具有正电荷的实质是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具有负电荷的实质是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有得就有失,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可能是它们带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还可能是一个物体带电而吸引另一个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 摩擦起电
a)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b)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c)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d)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2). 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 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1). 使用验电器。
a)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b) 验电器的原理: 。
c)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1).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2).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 摩擦起电
-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和核外的 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但整个原子呈中性。 - 摩擦起电: 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摩擦的两个不同物体同时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三、 导体和绝缘体
- 导体和绝缘体: 叫做导体; 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等。 -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题型一:摩擦起电
例1.淘气的小明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他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图中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_______ _____.
例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_电荷.
题型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例3.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例4.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 )
A.A.C带正电,B带负电 B.A.C带负电,B带正电
C.B.C带正电,A带负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
例5.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异种电荷相吸 B.同种电荷相斥
C.分子间相斥 D.大气压作用
题型二:导体和绝缘体
例6.下列餐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
A.玻璃杯 B.竹筷 C.瓷碗 D.不锈钢汤匙
基础演练
- 自然界中只有 种电荷。物理学中规定,用 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 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验电器的原理是 ,验电器的作用是 。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构成的。
- 如果物体得到电子,它就带 电;如果物体失去电子,它就带 电。
- 原子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 组成,摩擦起电的过程并不是创造 ,而是使电荷发生 。
-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A. 摩擦可以产生电荷
B. 摩擦时原子核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 摩擦时核外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 摩擦时原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因为物体( )
A.物体只有电子 B.物体没有质子
C.物体得到了电子 D.物体得到了质子
- 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B.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
C.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 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 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 ( )
A.A、C带正电,B带负电 B.A、C带负电,B带正电
C.B、C带正电,A带负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
- 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
A.木块 B.玻璃 C.硬币 D.橡皮
巩固提高
1.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 电荷相互排斥。(选填:“同种”或“异种”)
2.有A、B、C、D四个带电小球,若A吸引B,B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荷,则A带 电荷。
3.两个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吸引,由此可判定( )
A.一定是一个小球带正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
B.至少有一个小球带电
C.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在绝缘体内 ( )
A.没有电子 B.几乎没有电子
C.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D.没有正电荷
5.A.B是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用等长的丝线悬于同一点O,在同一竖直平面里,两根丝线分别向两侧偏离并与竖直方向成角角,如图5所示.A.B两球带电情况可能是( )
A.A.B分别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B.A.B分别带有等量不同种电荷
C.A.B带有同种电荷,但电量不等
D.A.B带有不同种电荷,且电量不等 图5
6.(多选)如图甲所示是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乙图是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则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甲图中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C.乙图中的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乙图中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7.小丽同学要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她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处,然后将挂在丝线上带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处,小球受力发生偏移情况如图7所示.可知小球带 电(选填“正”或“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图7 图8 图9
8.如图8所示,用一个有绝缘柄的带电金属棒接触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然后再张开一个角度.这说明金属棒带 电荷.
9.如图9所示,将一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若:
(1)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是带 电的.
(2)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带电体是带 电的.
(3)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是带 电的,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带电荷量 (填“多”或“少”).
1.物体有了____ 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 ____。
2.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它们是______电荷和______电荷。
3.规定: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______电荷相互排斥,______电荷相互吸引。
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 电,用它靠近轻小的纸片,就会看到小纸片被吸引到橡胶棒上,然后又看到一些小纸片从橡胶棒上“跳”下来。发生前一现象是因为带电体有___ ___的性质,后一现象是因为__ ____。
6.验电器是根据____ __电荷相互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______电跟核外______总共带的______电荷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______的,对外不显电性。
8.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___ _ _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_____了。
9.甲、乙两个轻质小球互相吸引,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不可能的是( )
A.甲带电,乙不带电 B.乙带电,甲不带电
C.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异种电荷 D.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同种电荷
10.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吸引乙,乙、丙互相排斥,如果乙球带负电。那么,关于甲、丙的带电情况,正确的是( )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 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 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11.运汽油的汽车都有一条铁链子拖地,它的作用是( )
A.发出声响,让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
B.通过它向空气和大地散热
C.作为运油车的统一标志
D.汽油与油罐会因摩擦而带电,通过与地相连的铁链导电,防止出现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 。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的。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内部的 。
4.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叫 。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 。
5.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 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 电荷互相 而张开。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
6.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7.下列文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
A.铅笔芯 B.金属小刀 C.橡皮 D.不锈钢直尺
8.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 )
A.陶瓷碗 B.铅笔芯 C.竹筷子 D.塑料尺
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B.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
C.纯净水是绝缘体 D.水银不易导电
10.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线的铜芯或铝芯是导体,塑料或橡胶包皮是绝缘体
B.开关的金属刀口和接线柱是导体,胶木底座和外壳是绝缘体
C.干电池的正极碳棒和负极锌筒是导体,薄膜纸是绝缘体
D.包电缆芯用的油浸纸是导体,拉线用的陶瓷瓶是绝缘体
11.在摩擦起电现象中,造成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
A.摩擦的速度快 B.摩擦的速度慢
C.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强 D.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
12.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个小球,它们相互吸引,那么该轻质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13.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使它们的金属球相互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改变,这说明( )
A.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正电
B.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负电
C.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同种电荷
D.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异种电荷
14.如图21是甲、乙两通草球相互作用的情况,由此可知( )
A.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至少有一个球带电
D.无法确定
15.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当用一个物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大了,则这个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
16.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如果把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将( )
A.不变 B.变大一些 C.变为零 D.变小一些,但不为零
17.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用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金属棒上没有电流的条件是( )
A.甲带正电,乙不带电 B.甲不带电,乙带负电
C.甲和乙带等量异种电荷 D.甲和乙带等量同种电荷
18.用手直接拿一根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将(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带正电或负电不能确定
19.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 )
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20.把一个带负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然后用手去触摸金属小球,再移开手,此时 ( )
A.验电器金属小球和金属箔均不带电
B.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不带电
C.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带正电
D.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也带负电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9907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及答案</a>,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9907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a>,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9907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节 两种电荷学案</a>,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