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1 登月之旅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1 登月之旅 教案0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1 登月之旅 教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登月之旅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登月之旅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猜想,打开科学探究之门

    ——《探月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探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直尺、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谈话:今天,张老师来给大家上一堂科学课,你们欢迎吗?

    2、提问:你们认识张老师吗?想了解张老师吗?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向张老师提一个问题?

    指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敢于提出问题。)

    3、提问:你知道老师姓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

    指出:看来,学会倾听、善于观察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4、猜测1:你知道张老师的性别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明确:有些事物我们只要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5、猜测2:你知道张老师今年几岁了?能确定吗?为什么?(指出:有些事物我们不能观察就能得出结论。)

    那你能猜一猜,今年张老师几岁啦?还有吗?你们有人猜测张老师今年只有15岁的吗?有人猜张老师今年又80岁吗?为什么?

    指出:猜测不是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来进行合理猜测。

    设计意图:新课程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进行课程改革,就是要大胆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老套套,跳出框框,打造全新的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谈话,其一构建一个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其二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假设。其三在师生谈话中渗透猜想地方法。

     

    二、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2、指名读一读谜面。

    3、学生猜谜。

    4、揭题:对啊,谜底就是月亮。你们喜欢月亮吗?想不想到月亮上去看看呀?

    带着梦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次《探月之旅》吧。(板书 课题《探月之旅》)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一个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探究提供内在源动力。同时,谜语本身也就是一种猜测,学生在财迷的过程中,初步感知通过某些线索推断的猜测过程。

    三、了解人类对月亮的探索过程

    1、引导: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么无限的遐想。他们不断对月亮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幻想能飞向月球。但是,当时科学技术很不发达,不能实现。人们只能通过一些神话故事来表示对月球的向往。你知道有哪些和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吗?

    2、启发: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月亮上有月宫、玉兔、桂花树等等。但是月亮上真有这些东西吗?抬头望月,请大家用眼睛仔细观察月亮上有什么?(板书:望月)

    3、追问:用眼睛看,你能看清月亮上有什么东西吗?为什么?

    4、小结:月亮虽然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可是离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有38.4万千米,人的视力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我们看不清楚。

    5、启发:你知道借助什么工具能把月亮看的更清楚一些吗?

    追问:你知道最早的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吗?

    6、讲述:(课件出示: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揭开月亮的什么面纱。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人们才把月亮看的更清楚一些。这就是伽利略用他制作的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月球,然后手绘得月球图。

    7、启发:我们发现当时的天文望远镜看的还不是很清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哪些先进的工具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究月球呢?(板书:探月)

    8、讲述:有了这些先进的探测工具,你看月球被我们看的更清楚了。现在你能描述月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9、启发: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科学家把这些坑称为“环形山”。看了这些环形山,你有什么疑问呢?

    10、猜测:这些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你对此有什么猜测?

    11、讲述:科学家对环形山猜测历程。(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人类探究月亮的历程中都伴随着猜想与假设。从一开始的用眼睛望月,因为看不清楚,所以有了各种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也是一种猜测与假设。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借助工具进行探月,看清了月亮的月形月貌,又有了一系列新的猜想,这些月形月貌(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可以说,猜想与假设打开科学探究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猜测与假设,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猜想方法。

    四、质疑探究,实验验证。

    (一)(演示实验)验证环形山形成。

    1、启发:看来,我们的猜测和科学家的猜测是一致的。我们假设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流星和陨石撞击形成的。那么怎么证明这个假设是否成立呢?

    指出:科学中的猜测与假设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2、教师演示:老师在这里用沙盘模拟月球表面,用石子模拟陨石。看,陨石撞击月球啦!

    3、指名上台演示。

    (二)模拟实验:环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仔细观察这些环形山,你发现了什么?

    2、追问: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环形山的大大小小?

    学生假设

    3、指出: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我们能力时间有限,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个因素。

    假设1:环形山的大小跟陨石大小有关。

    假设2:环形山的大小跟陨石下落时,与月球表面的距离远近有关。

    4、指出:要判断我们提出的这两个假设是否成立,同样需要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证明。

    5、讨论实验方案:如果我们假设:环形山的大小和陨石的大小有关。你打算怎么来设计实验方案?

    如果我们假设: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下落时,距离月球表面的远近有关。这个又怎么来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6、汇报:

    假设1:环形山的大小和陨石的大小有关。你是怎么设计实验方案的?

    假设2: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下落时,距离月球表面的远近有关。你又是怎么设计实验方案的?

    课件出示实验方案:

    假设1: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50厘米处),以同一种方式落下。

    假设2:从不同的高度(距离沙面30厘米、60厘米、1米三处高度)往沙盘里丢同一颗石子(始终用“石子的同一个面”实验)。

    7、讨论:有了实验方案,我们就要开始动手做这个实验了。别着急动手,孙子有云:谋定而后动。我们还要来商量一下,做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效率。

    学生交流

    怎么合理分配工作?

    还有吗?

    指出: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几个注意点,看看那些地方忽略掉了。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任意选择一个模拟实验。

    我们可以这样(教师演示)来筛平沙面。

    注意要量最宽处时,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直尺或者三角尺测量。

    及时记录,我们要一边操作一边及时记录。

    8、学生分组实验。

    9、汇报交流

    (1)哪些小组选择的是第一个模拟实验。说说你们得到的数据和结论?

    还有那个小组也是选择的第一个模拟实验。你们的数据和结论又是什么?

    其他选择这个模拟实验得到的结论和他们一致吗?

    现在我们可是说:环形山的大小和陨石的大小有关。假设是成立的。

    (2)哪些小组选择的是第二个模拟实验。说说你们得到的数据和结论?

    还有那个小组也是选择的第二个模拟实验。你们的数据和结论又是什么?

    其他选择这个模拟实验得到的结论和他们一致吗?

    现在我们可是说: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下落时,距离月球表面的远近有关。假设是成立的。

    (三)模拟实验,观察环形山的最佳时机。

    1、引导:我们知道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是通过反射太阳光后,我们才能看见月亮,观察到月亮上的环形山。那么,如果我们要来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应该选择什么时机呢?是阳光直射月球的时候,还是斜射月球的时候呢?什么时候观察效果好呢?

    2、启发: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3、课件出示模拟实验要求:用手电筒光直射或斜射“陨石”坑,观察所产生的阴影有什么不同。

    4、小组合作实验,完成记录单

    5、汇报交流:

    你们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有不同的吗?

    说明了什么?

    指出:太阳斜射时,观察环形山最清楚。

    6、提问:你们知道,阳光折射月球是什么时候?斜射月球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吗?

    7、(课件出示)指出:每月农历十五这天,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环形山的阴影;而农历的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的角度刚好,环形山明暗分明,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是观察环形山的最佳时机。

    设计意图: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是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收集新的证据,实验验证。小学科学就是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在探究环形山的一系列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对环形山的成因及大小提出猜想,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对比试验来验证猜想与假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科学发展至今日,还有许多的猜想有待人们去证实,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猜想不断的衍生、发展。科学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想。

    五、课后延伸,拓展实践

    1、科学家不仅仅研究了月球上的环形山,他们还发现月球像地球的卫士一样绕着地球环形,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越是27.3天。

    看来月球上还有很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那么,要发现这些秘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板书 登月)

    2、关于登月你知道那些信息呢?课后请大家收集资料,我们下节课一起来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一堂好的课不会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会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而熄灭。如何把课堂延伸开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知识,锻炼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科学素养。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登月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登月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登月之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登月之旅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新课,模拟实验,初八,或二十二,总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登月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登月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学法指导,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