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节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2节 水的组成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1.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2.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一、水的电解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水电解器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当玻璃中有不溶于水的气体产生时,就将水排到中间的漏斗中。在实验之前先在两边的玻璃管内装满水,他们通过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通电源后,大家要仔细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2、观察内容及步骤: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只玻璃管内都收集了不少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气体体积大,他们的体积比大约为1:2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较慢较少。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两只玻璃管内的液面都在下降,但阴极的液面下降的较快。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2:1
设疑:通电以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讲解:让我们来观察实验时怎么样检验的。切断电源,先来检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我们有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大家要仔细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有什么变化?
再来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这次来点燃一下,观察玻璃管内的气体能不能燃烧?燃烧时产生怎样的火焰?把烧杯罩在上方会有什么现象呢?
这种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就叫做氢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及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氢气
3、 实验结论: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实验说明:
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有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有时收集到气体量较少时,当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时(氢气),可能只发出爆呜声,而看不到淡蓝色火焰。
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非常小的气体,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4.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5.具体做法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注意:
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l∶2。这是为什么?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二、水分子的构成
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说明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这些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通过水分子分解而来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组成新的分子,新的分子再构成新的物质。
小结:水电解时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是一种化学变化。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讨论:你能谈谈水和二十一世纪新能源——氢能源有什么联系吗?
【跟进训练】
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 )
A.铁管热胀冷缩 B.铁管热缩冷胀
C.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3.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用符号或文字表示
(1)两个氧原子 (2)两个氢分子 (3)两个水分子 (4)一个氧分子
(5)H2 (6)2H (7)2O2 (8)nH2O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水的组成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6节 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6节 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共3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