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展开《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3个词语。
2.了解文章大意,尝试提出问题。
3.初步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启示等角度进行问题筛选。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大意,尝试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启发等角度进行问题筛选。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第一次在一块上课,对吗?曾老师内心有点小激动,还有点小好奇。我很好奇同学们课余时间都爱干什么呢?噢,有这么多同学善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呀!真棒!
师:那你们最喜欢看哪一类的书?
生:童话书、作文书、军事、科技类、航空类、漫画......
师:孩子们阅读面真广啊!在你们当中说不定就有未来的漫画家、小作家、还有童话大师呢!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就是说,多阅读,你们会变得更聪明哦!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问,学生答,今天曾老师就给大家一次机会,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的吗?尽管问,我准备好接招了!
预设[生:老师你来自哪个学校?你教几年级?]
师:(1)你比较关注老师的个人信息,我是来自吉安市永丰县恩江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姓曾。大家可以叫我曾老师。(2)关注工作、个人爱好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都用上了恰当的疑问词,从不同的角度向老师提问,让老师看到了你们身上可贵的好奇心。其实,读书也要这样,边读边问,带着问号去读书,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好奇心来走进这篇科普知识短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
二.预习检测,字词过关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这些词同学们都会读了吗?我们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每个孩子读一个词语,每个词语读一遍。听明白了吗?火车火车哪里开?
- PPT出示词语,小组开火车过关。
蝙蝠 实验 飞蛾 即使
敏锐 捕捉 揭开 避开
轻声: 似的 苍蝇 蚊子 绳子
(1)单个读
(2)齐读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意
1.师:现在请同学们
PPT: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师:孩子们读的很认真,谁能根据提示,概括的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PPT:
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 )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并从中( 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解决了飞机夜航飞行的问题。
师:对课文很熟悉,说的很好!虽然同学们表述不同,但是都紧紧地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来进行概括。
四.引出学习小伙伴,学法复习
1.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伙伴,他像你们一样爱阅读爱思考。他在读了课文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咱们一起来读读他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Ppt: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 师:同学们朗读的声音真好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学们在第五课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还记得课后习题里出现的这个小组问题清单吗?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几个问题。
PPT:出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小组问题清单
(1)生读问题
(2)问:那么还记得这篇课文教会了我们可以针对哪些角度提问吗?
(针对课文的一部分、针对课文的全文提问)
五.学法拓展一
1.学习任务一
师:看来上一篇课文同学们都学习的很扎实。那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PPT: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想想下面四个问题是针对课文部分提问的?还是针对全文提问的?
Ppt: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1)生再次读问题
2.交流
(1)生:A.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全文来提问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从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生:7、8自然段
PPT出示第7、8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生读7、8自然段)
师:所以这位同学他发现了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的关系是从文章内容得知的,是吗?所以咱们学习一篇课文除了可以针对课文部分来提问,也可以针对课文全文来提问,而这些换句话说就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板书:内容
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真不是盖的,瞧,你们都能举一反三了。那么第二个问题呢?谁发现它又是针对哪个方面提问的?
(2)生:B.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师:既然你说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那你告诉大家你是读了文中的哪些内容发现的。
生:第7自然段。
师:我们掌声送给他,真是一个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瞧,同学们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热烈场面把最后这两个问题一起吸引过来了。好吧,谁来说说,你知道这两个问题又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吗?
(3)生:C.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预设1:
生:是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文全文、针对课文部分
师:看来这两个问题提问的角度可把可把大家难倒了,别急,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帮手,瞧,来了。
预设2:
生:老师,是针对课文得出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师:你的回答真是让老师不得不为你点一个大大的赞。孩子,我仿佛看到了你思维的火花正释放出灿烂的焰火。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发现这个提问角度的?
生:我预习的时候看了课后习题里面写了。
师:你不仅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还非常懂得结合课后的习题帮助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不起!
六.学法拓展二
PPT出示小组问题清单
-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小组同学们提出的三个问题,看看从中你发现了他们提问的角度是什么?
- (1)师:首先第一个问题,谁知道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
生:针对课文内容来提的。
师:你是从哪知道答案的?
生:课文中写了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是无线电波。
师:有理有据,孩子,你真棒!
3.(2)师:第三个问题,谁知道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
生:针对课文得出的启示提出的。
师:书上写了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吗?
生:没有
师:孩子们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联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课文中得到了启示。所以,孩子们,提问题的角度又增加了一个,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提问。板书:联系生活
- 师:那现在这两个问题,同学们想想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PPT: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师:同学们果然一点就通。
5.PPT再次出示小组问题清单
师:同学们,上面的问题我们都解答完了吗?那这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问的呢?
生:课文的写法
师:哦?从哪看出是针对课文写法提出的呢?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从哪发现的?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文中写几次实验的句子。
- PPT出示第4、5自然段
师:仔细想一想,第一次实验比后两次实验多了什么环节?(实验准备)
师:这就是作者写法上的不同,所以学习课文我们还可以针对课文的写法来提问。板书:写法
七.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还记得开课时老师向大家介绍的学习小伙伴吗?他不仅认真阅读了课文,还积极思考并提出了问题。现在,他向大家发起了挑战,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样一边读一边问。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好,开始阅读吧,记得用批注的方法把你想到的问题写在课文旁边空白的地方哦。
学习任务二
PPT: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试着针对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的角度去提问题,用批注的方法把你想到的问题写在课文旁边空白的地方。
生阅读,写问题,师巡视。
八.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发现,读书的时候边读边问,不仅能针对课文内容问一问,针对文章写法问一问,还能联系生活去问一问。我想说,这节课,你们精彩的表现让老师忍不住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下节课章老师将继续带领着大家一起深入学习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获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走进文本,文本品读,明白文意,总结拓展,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