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 光的传播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思想目标:
(1)利用对人造光源发展过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2)结合讲解日、月食的成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科学教育。
(3)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难点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方法】
猜想、实验、讨论等综合式启发教学法。
【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皮球、微机、电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
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章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讨论光源
师: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太阳、闪电、萤火虫……。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
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师:为了使用的方使,人们又研究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请看(图片展示):原始人用往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造。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师: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
生:见过,比如穿过树林的阳光就是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也是直的。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师: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学生踊跃上前表演)
生1: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生2.光可以在水中传播。
生3.光可以在果冻中传播。
师: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透明的。
师:我们把空气、水、玻璃、果冻等这些透明物质也叫光的传播介质。
师:光在这些介质中传播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沿直线传播。
师: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师:光在空气这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它还沿直线传播吗?
(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师:这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洽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一定沿直线传播吗?这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周围的这层大气并不均匀,请看射向地面的阳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吗?(利用微机动画演示早晨阳光偏转)
(增加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括。)。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和解释现象
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的这种直线传播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生:检查排直队,路旁电杆是否直,打靶瞄准时要“三点一线”等等。
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学生讨论方法,教师点拨鼓励,师生共同做小游戏:学生们举手表示山体,教师模拟实验)
师:(演示手影)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做几个漂亮的手影呢?
(学生积极表演,演示狗、鹰、大雁等手影。)
师:也就是说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两种可能:如果在均匀介质中将沿直线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后面便会形成影子。
(板书:影子的形成,)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最爱看动画片,请看:(播放《宝莲灯》片段)片中发生了什么自然现象?
生:月食。
师:你相信月亮真是被狗吃了吗?
生:不相信。
师:古人由于知识有限,所以迷信的说法是天狗吃月亮。而实际上用今天所学的光的直线传播完全可以解释,谁能利用桌上摆的“三球仪”,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踊跃上前尝试。)
4.光的传播速度
师: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很早就有人感兴趣,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现象:(播放雷鸣闪电动画)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生:先看到闪电。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
师: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现在公认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板书)1.光一秒钟通过的距离可以绕地球七圈半;
2.光从月球传播到地球只需1.3秒。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略小,但也近似认为是3×108米/秒,光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关系是: v=3/4 c; v =2/3c.
三、小结与练习
师:谁能把这节课给大家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既然大家都没问题的话,老师就想考考大家。
练习:同学们都在路灯下走过,下面演示的动画就是一个人在路灯下走过时的情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看谁能发现,
生:人的影子会发生长短变化。
师: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人的影子会长短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微机辅助。)
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l、注重了物理情景的创设。引课从常见的“人眼看物体”开始讨论,激发了学生认识光的兴趣。问题提出后,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学生自己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2.课堂上演示的许多小实验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手影游戏”等等。它们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向高潮、揭示概念和规律的关键。
3.重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渗透。该课主线明确,把物理学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贯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
4.该课多处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讲述日食和月食现象时,通过计算机动画模拟其成因:在引出光速时,又利用计算机模拟雷鸣闪电来增加感性认识;最后又动态模拟演示人在路灯下走过时影子长短变化的憎形:这不仅增加了可见度,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辅助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物理八年级上册一 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一 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实验器材,教学过程,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 光的传播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 光的传播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师大版一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一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附件,光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