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结论: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细胞具有多样性。
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细胞为什么具有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形态结构?
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 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相同点: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结论:细胞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在初中的时候,通常我们都是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来观察细胞。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高倍镜是怎么使用的?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制作不同材料的临时装片
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如水绵等丝状绿藻)、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真菌细胞:如酵母菌切片:人体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切片、 血涂片、植物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
擦滴撕(漱)浸(刮)展(涂)盖染吸
举例: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用镊子将内表皮薄膜展平。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缓缓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避免视野中出现杂质、污物
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水会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避免观察材料重叠,不易观察
使液体有充分的时间均匀地弥散到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可凸显细胞核,便于观察。
举例: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刮取几下。
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人体细胞的渗透压与0.9%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差不多,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使用清水,细胞会吸水破裂。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高倍镜的使用
1. 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 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3. 低倍镜观察清晰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4. 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
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若视野中物像不够清晰,能直接调节粗准焦螺旋吗?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不能,因为调节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移动速度快,范围大,会导致看不到物像,同时,也可能导致压坏玻片。
注意事项:先低后高,不准动粗
1.放大倍数
(2)目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物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短。
(1)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而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10x10 10x40放大倍数变大 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有两种情况: 细胞单行排列 细胞均匀分布
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42)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2.低倍镜与高倍镜的视野差异
观察物像时,为什么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清楚后,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
如果不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范围变小而导致看不到需要放大观察的物像。
3.物像 (1)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相反
如下图经显微镜放大后得到:
结论: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2)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3.物像(1)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像;(2)玻片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3)玻片与物像细胞质的流动方向相同。
4.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判断方法如下:
2.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1.2015年9月15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通讯》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利用超声波开启蠕虫的神经元。该技术的亮点是可以利用超声波控制蠕虫的爬行方向。现已知观察蠕虫的爬行需要利用显微镜,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蠕虫逆时针旋转,则实际上蠕虫的旋转方向为( )A. 逆时针 B. 顺时针C. 在左侧是逆时针,在右侧是顺时针D. 在左侧是顺时针,在右侧是逆时针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4.“6<9”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6<9 B:6>9 C:9>6 D:9<6
5.某学生的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A: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镜未调好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
放大倍数(镜头长度、细胞数目)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视野差异
物像特点(成像、移动和流动方向)
污点判断(目镜、物镜、装片)
①“找”:在_______下“找”到目标。②“移”:“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_________③“转”:“转”动_______,换用高倍镜。④“调”:调节 使视野亮度适宜; 调节___________ ,使物像清晰。
2.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标本染色较浅,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通光孔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③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 ④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的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暗→亮、深色标本大光圈、凹面镜
亮→暗、浅色标本小光圈、平面镜
思考:上面几个图片细胞的类型相同吗?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可分为:
——构成细菌、蓝藻 、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内部结构比较简单。
——构成动物、植物、真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地球上除原核生物外,具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
细菌的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2.细菌营养方式:大多数为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
3.种类凡“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一般都是细菌类,属于原核生物。
1.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糖体2.营养方式:自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小:直径约为10微米,有的甚至达到70微米
发菜属于蓝细菌,细胞群体呈黑蓝色,状如发丝,多产于我国西北草地和荒漠。因发菜和“发财”谐音,有人争相食之,过度采挖破坏了生态。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生物。
注意:当肉眼可见时,这些蓝细菌是构成了单细胞群体状态,而不是变成了多细胞生物。此外,螺旋藻、鱼腥藻也属于蓝细菌的范畴。
基本上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N、P元素含量高)
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
①消耗大量溶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②降低了生物多样性③蓝细菌和绿藻等死亡后会不断产生有毒代谢物质,破坏水体,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
(氮元素和磷元素是蛋白质和DNA的组成成分)
放线菌支原体(无细胞壁)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细 菌(按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蓝细菌(如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发菜)
2.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区别?
答:支原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游离的DNA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 支原体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区别?
答: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3)支原体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
2.没有细胞核的一定就是原核生物吗?
不一定,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病毒都没有细胞核。
1.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吗?
不一定,如支原体就没有细胞壁。
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
黑藻、绿藻(如衣藻、水绵)等
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生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眼虫、衣藻、酵母菌等
一、选择题 CDDC二、非选择题1.从左到右为:不具有、具有、具有。2.(1)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2)眼虫、衣藻 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衣藻还有细胞壁变形虫、草履虫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不具有细胞壁(3)眼虫有叶绿体,与植物细胞类似;眼虫有眼点能感受光的刺激,有鞭毛,能运动,这些特征与动物类似。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说明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动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无核膜和染色体,有DNA分子,称为拟核
有核膜和染色体(DNA和蛋白质构成)
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核糖体,都含有DNA(遗传物质)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甲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乙 。判断的主要依据为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2)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核膜、染色体,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4)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一定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是图 甲 所示生物。
你如何解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原”字和“真”字?据此推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进化上的联系。
真核细胞—— “真正的核”原核细胞—— “原始的核”
拟核没有核膜,没有核仁;拟核中的遗传物质不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
从进化角度来看,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 。
1. 基于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 真菌和细菌是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3)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2.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D.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3.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在对根瘤菌进行分离时,如何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来区分根瘤菌细胞与植物细胞?
提示:根瘤菌是细菌,属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1.细胞虽然形态多种多样,但是基本结构具有高度统一性。细胞为什么会有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又是怎样产生的?细胞之所以会有统一性,是因为细胞起源于细胞,即新细胞是从老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一类共同的祖先,所以具有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等原因,细胞出现结构分化、分别承担不同功能而产生的。
3.(1)可以不同答案。说法一:因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科学家一般将人工合成生命定义为人工组装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还不能称为人工合成生命。说法二:病毒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并且能自我复制,具备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在生物学上一般认为它是不同于动物、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的一类特殊的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视为人工合成生命。
(2)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作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1.下列四种生物中,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生物的是 ( ) A.念珠藻 B.颤藻 C.蓝藻 D.衣藻2.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痢疾杆菌和衣藻 B.酵母菌和疟原虫 C.链球菌和乳酸菌 D.病毒和蓝藻3.下列生物中,没有染色体的是 ( ) A.酵母菌、草履虫 B.乳酸菌、蓝藻 C.水螅、团藻 D.蚯蚓、蛔虫
4.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 A.小麦和番茄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C.大豆和变形虫 D.灵芝和豌豆5.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有( )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有( )是单细胞生物的有( )⑴大肠杆菌 ⑵乳酸菌 ⑶酵母菌 ⑷发菜 ⑸放线菌 ⑹青霉菌 ⑺蘑菇 ⑻HIV ⑼乙肝病毒 ⑽衣藻
(1)(2)(4)(5)
(1)(2)(3)(4)(5)(10)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堂教学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探讨,偏哪移哪,课堂练习,原核生物,酵母菌,无细胞结构病毒,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 这是一份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一显微镜,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大肠杆菌扫描电镜照片,大肠杆菌透射电镜照片,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这是一份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构造,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步骤,2对光,3固定装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