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
展开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粗略地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C.平均速度就是物体经过某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D.平均速度精确地反映了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程度
【答案】B
【解析】AB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変的,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两者的含义不同,所以选项B正确、AD错误;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変;故平均速度与某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相等的。所以选项C错误。
故选B。
2.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正确的说法是
A.要使斜面保持一个较小的坡度,便于测量时间
B.小车在上半程的速度大于全程平均速度
C.小车全程平均速度等于上半程的速度与下半程的速度之和的一半
D.测量小车下半程的速度,要让小车在斜面中点静止后开始运动
【答案】A
【解析】A.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 要使斜面保持一个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以较慢的速度向下运动,便于测量时间;若果坡度较大,小车运动速度较快,测量时间误差较大,甚至来不及计时,选项A正确;
B.由于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在上半程的速度小于全程平均速度,选项B错误;
C.小车全程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选项C错误;
D.测量小车下半程的速度,要让小车在下半程的路程与过斜面中点后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之比来计算,选项D错误。
故选A。
3.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若果测得的时间偏大,则测量出的平均速度将
A.不受影响 B.偏大 C.偏小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路程S是确定的;若测得的时间t偏大,根据可知:测量出的平均速度值将偏小。
故选C。
4.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1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答案】B
【解析】由图1可看出:滑块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为:;
滑块运动的时间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B。
5.小明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答案】A
【解析】测平均速度最好选择范围较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误差会较小。如果选定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有可能会超过桌面的长度,所以应该在桌面长度范围内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再测定时间较好,所以、选项A最符合要求。
故选A。
6.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________s,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1)40 (2)5
【解析】由图2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指针在和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秒表读数为40s,即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为40s。
小明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7.小明为研究蜗牛的爬行速度,他让一蜗牛沿刻度尺爬行。蜗牛由A位置爬行到B位置(如图3所示),共用时20s,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10×10-3
【解析】由图3可知,在20s内蜗牛爬行了:,
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8.如图4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______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1s,则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答案】甲 7.5m/s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隔的时间和相隔的路程均相同,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平均速度为。
9.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时的速度步行100m,测得所用的时间为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 不变。
【答案】(1)1.25 (2)1500 速度
【解析】(1)小华步行速度为;
(2)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
根据公式可知,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速度不变。
10.小刚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如下(摘要)。请将他的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
【实验器材】小车、 、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是做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应 斜面的坡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刻度尺 停表
【实验分析】(1)变速 (2)减小
【解析】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实验器材: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停表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实验数据: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实验分析:
(1)由上面实验知AB段的速度小于BC段的速度,所以小车做变速运动。
(2)斜面的倾角(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二、提升训练
11.(多选)小力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辆玩具小车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6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
A.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小车的速度大小为0.8m/s D.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5m/s
【答案】AC
【解析】由图6可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为。
故选AC。
12.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7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50m/s B.15m/s C.1.5m/s D.0.15m/s
【答案】C
【解析】由图7可知,水滴下落0.3s通过的路程是,所以水滴下落0.3s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故选C。
13.图8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BC B.tABtBC C.vABvBC D.vABvBC
【答案】D
【解析】由图8可看出,小车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为AB 5s,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BC3s,所以tABtBC;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AB ①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BC ②
因B点是全程AC的中点,所以ABBC ③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ABBC
故选D。
14.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
(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 cm,tBC_ s,AC______cm/s。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AC偏__ _ (填“大”或“小”)。
【答案】(1)4 1 9 (2)偏大
【解析】(1)由图知AB,tBC,AC,
AC段的平均速度。
(2)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由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知,计算出的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提示】测量平均速度时,要正确地测量路程与时间,一般情况下,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容易出现晚计时的情况,这一点应引起同学的注意。
15.小明利用如图10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如图乙所示,小明测得小车的长度是____cm。小明还需要练习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如图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s。
(2)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
(3)为了便于测量___ _,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_____ (选填“大”或“小”)。
(4)如图甲所示,小明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的A处,让小车由静止滑下到达C处。测得小车从A处到C处用时5s,从A处到B处用时3s。则小车通过AC的平均速度是____ cm/s,通过AB的平均速度是____ m/s,通过BC的平均速度是____ _m/s。
【答案】(1)5 100 (2) (3)时间 小 (4)20 0.17 0.25
【解析】(1)由图乙可知,小车的长度是5cm;根据停表的读数规则:大圈表示秒,小圈表示分,图丙中小圈指在第1.5格,大圈指在第10格,读数为100s;
(2)实验原理是;
(3)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小;
(4)小车通过AC的平均速度是=;
通过AB的平均速度是=≈0.17;
通过BC的平均速度是==0.25。
16.图11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装置。
(1)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小车下滑的速度越 (选填“慢”、“快”)。
(2)小车在斜面的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cm/s。
(3)小车在斜面的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m/s。
(4)通过计算发现: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时的速度越来越 (选填“慢”、“快”)。
【答案】(1)慢 (2)15 (3)18 (4)快
【解析】(1)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斜面越平缓,小车下滑速度就越慢。
(2)由图11可知:因全程为,所以上半程1;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1,小车在上半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3)全程。,
小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4)通过计算发现:全程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平均速度1,所以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时的速度越来越快。
17.(2020·哈尔滨)如图12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木板上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0.8s,则小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为 m/s,小车经过B点后的运动情况是 。
【答案】37.5 速度逐渐变小直到静止
【解析】(1)由图可知:AB;
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2)小车经过B点后速度逐渐变小,最后静止。
18.“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4.4,该路段最高限速120。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13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和100,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___ m/s,该车____ (填“会”或“不会”)被判为超速。
【答案】144 超速
【解析】由题图知,轿车行驶的时间;
轿车在两个监测点之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因,所以该轿车会被判为超速行驶。
19.如图14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较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 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时间 (2)大 大 (3)0.25 (4)7
【解析】(1)斜面的倾角太大时,小车下滑时间很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所以应使斜面的倾角小一些,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小车由静止释放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3)小车长度是,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4)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可以通过改变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观察题图可知斜面长度是小车长度的8倍,所以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的平均速度。
20.(2020·山西)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的标志牌。有家长反映,经常有车辆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1)实验器材: 、 ;
(2)实验步骤:① ;
② ;
③ ;
④ 。
(3)实验结论: 。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根据可知,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所以需要停表和刻度尺;
(2)实验步骤:
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③当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
④利用公式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结论:若、则超速,若则不超速。
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后复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33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