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2 声音的特性 同步测试 试卷 3 次下载
-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测试 试卷 3 次下载
- 3.1 温度 同步测试 试卷 3 次下载
- 3.2 熔化与凝固 同步测试 试卷 6 次下载
- 3.4 升华与凝华 同步测试 试卷 5 次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B.医院里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C.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色
D.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3.如图所示,小丽唱不上去的原因是“高原”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声速快
4.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提高声音的音调
5.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6.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
7.“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音的速度比低音快
B.“呼麦”中的高低音都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的低音频率应该低于20Hz
D.“呼麦”中的高音一定比低音的响度大
8.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 )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9.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声速随温度改变
10.甲同学在一根18米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1.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___。
12.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波叫超声波,地震时产生的强度大的_______声波对人体十分有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 500 m/s,海面上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8 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该处海深为________m.
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第二次让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有关.
14.如图所示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响,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小球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这说明右边音叉通过空气把振动传给左边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则左边的音叉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响,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小球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这说明______.
15.2018年4月22日,辽宁男篮成为了CBA历史上第七支总冠军球队.如图所示,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________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山呼海啸”是形容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16.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的________不同.但瓶子的顺序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
17.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1=v0+a(t-t0), 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1)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_____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3)15℃时,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m/s.
三、实验题
18.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 ,其中表示温度为时的声速,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表示温度为时的声速,为温度系数.
液体 |
|
|
|
丙酮 | 20 | 1192 | -5.5 |
水 | 25 | 1500 | 2.5 |
甘油 | 20 | 1923 | -1.8 |
水银 | 20 | 1451 | -0.46 |
酒精 | 20 | 1180 | -3.6 |
(1)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________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3)在45℃的水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
19.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选填“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答: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b)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______,响度相同的图是______.
四、综合题
2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潜艇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后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________
(3)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收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过1 min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
(4)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21.武广高铁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全长约1069km,列车最快速度可达350km/h.
(1)武广高铁全线铺设了具有世界铁路先进水平的混凝土无砟轨道,500米一根的钢轨全部实现无缝焊接,并在轨道下铺设新型减震材料,有效减少过去钢轨与列车车轮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不再有“咣当”、“咣当”的声音,非常平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列车车窗采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能大大减弱外界噪声干扰,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下表给出了部分列车运行时刻表,请根据表中信息计算G1025次列车从武汉到广州南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km/h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在武广高铁某路段的地面上安装有固定雷达测速器,雷达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脉冲,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荧光屏上分别会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其原理如图所示.某时刻在监视屏上显示的第一次雷达波形如甲图所示,20s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上显示的第二次雷达波形如乙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为10-5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请计算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析: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减小,故A错误;
B、医院里给病人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课堂上老师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2.D
解析: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声学仪器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震碎体内的结石,使其排出,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声音的三特性 分别是: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小丽唱不上去的原因是“高原”的音调高。所以A、C、D都错。
故B
4.C
分析:根据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即可.
解析: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C.
5.A
解析:手机软件所测量的声音由30dB变为50dB,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声音的响度由振幅觉得,声音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则可知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故选A。
6.D
解析: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故B正确;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取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故C正确;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7.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论高音还是低音在同等条件下传播的速度都相同,“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呼麦”中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20000Hz,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我们是听不到的,“呼麦”中高音和低音都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故C错误.
D.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音调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8.A
解析: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当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故选A。
9.A
解析: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
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折射。
即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音反射的原理,故A正确;
故选A。
10.A
解析:管长s=18m,空气中的声速是v声=340m/s,在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在铁管中的速度是5200m/s
故在空气中的时间:;
在水中的时间:
在钢管中的时间:
由上可以知道;任何两次的时间间隔都小于0.1s,故只听到一次声音。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1.传递信息 响度
解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的道理,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内部情况。
[2]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12.20000 次 6000m
解析:(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自然界中的地震会产生次声,具有极强的破坏力.(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8s=4s;则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4s=6000m.
13.一 高 振动的频率
解析:第一次伸出桌面短一些,钢尺振动的快;第二次伸出桌面长一些,钢尺振动的慢;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14.会 会 不会 不会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1] 敲响右边音叉,音叉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音叉,会引起左边音叉振动发声;
[2] 当左边的音叉发声时,即会振动,此时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
[3] [4] [5]月球上没有空气,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则左边的音叉不会响,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小球也不会被弹起.
15.空气 不属于 响度大
解析:(1)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球员耳中的;(2)此处喝彩声使球员们士气大振,不影响球员们打球,故不属于噪声;(3)“山呼海啸”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16.音调 CDEGAFHB
分析:声音由振动产生,同种材料时,材料越粗、越长时,越不容易振动,即振动频率低,音调低;材料越细、越短时,越容易振动,即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解析:敲击瓶子时,瓶子以及瓶中的水振动发声,一定要注意:不是瓶中的空气振动发声,当瓶中的水越多时,越不容易振动,即频率越低;所以这些声音的音调不同;
由图知,C瓶中水最满,振动频率最低,音调最低,B瓶中水最小,则音调最高,所以正确的瓶子编号是:CDEGAFHB.
17.增大 b 1475
解析:(1)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水的α是一个正数,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2)酒精的α值是负的,所以速度会随温度减小,b图象符合要求;
(3)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温度为15℃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故答案为(1). 增大 (2). b (3). 1475
18.变大 b 1550m/s
解析:(1)[1]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水的α是一个正数,所以由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式可知,当温度升高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2)[2]水银和酒精的α值是负的,所以由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式可知,速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是酒精的数值更小,速度会随温度减小的更快,b图象符合要求;
(3)[3]温度为45℃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vt=v0+a(t-t0)=1500m/s+2.5m/(s•℃)×(45℃-25℃)=1550m/s.
19.a、d 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不可行 没有控制琴弦的粗细相同 甲、乙 乙、丁
解析:(1)[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由图和题意可知,应选择琴弦a和d.
(2)[2]选择琴弦a和b,材料和长度均相同,而粗细不同,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3)[3][4]选择琴弦b和c,长度相同,但材料和粗细均不同,没有控制琴弦的粗细相同,故不能探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4)[5]对比甲、乙可知.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甲、乙图中对应声音的音调相同;
[6]对比乙、丁可知,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乙、丁图中对应声音的响度相同.
20.10 20 7500 m. 8700 m. 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1)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故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12kHz到20kHz(1kHz=1000Hz);
(2)根据题意知道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s=vt=1500m/s×10s=15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s1 =s/2=15000m/2=7500m;
(3)因为接收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 B远离声呐,且速度是v=20 m/s,1min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sB =vB t=20m/s×60s=1200m,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s2 =s1 +sB =7500m+1200m=8700m.
(4)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1.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G1025次列车从武汉到广州南的全程平均速度为261.8km/h 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70km/h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G1025次列车从武汉到广州南的全程平均速度;
(3)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电磁波的所走的距离等于2倍的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平均速度.
解析:(1)轨道下铺设新型减震材料,有效减少过去钢轨与列车车轮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不再有“咣当”、“咣当”的声音,非常平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防止噪声产生;列车车窗采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能大大减弱外界噪声干扰,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2)列车全程运行时间为:t1=11:35-07:30=4h5min,
全程的平均速度: ;
(3)第一次电磁波信号传到列车时所用时间为:,
此时列车距地面上雷达的距离:s1=vt1=3×108m/s×2×10-5s=6×103m,
第二次电磁波信号传到列车时所用时间为:,
此时列车距地面上雷达的距离:s2=vt2=3×108m/s×1.5×10-5s=4.5×103m,
在这段时间内列车行驶的距离:s=s1-s2=6×103m-4.5×103m=1.5×103m,
由题意可知,t=20s,
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音调 振幅,低 大,响度 音调,无规则振动 70dB,声呐 传播,摆动 能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