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图片课件ppt
展开问题: 图中熙熙攘攘的人都是当地人吗?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减吗? 为什么不同肤色和民族的人会出现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走西口、闯关东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本p8页,分组探讨: 1.在我们所见所闻中,都有哪些人口流动现象?有哪些人口迁移现象?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属于什么呢? 2.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人口迁移数量的多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例如:探亲访友、出差、旅游、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 就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例如:①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②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②改变定居地需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 的两种基本形式
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改变、变更户籍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不变更户籍
通常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列表比较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A1→B1、C1→A2属于人口迁移A1→A2、C1→C2不是人口迁移
判断A1到B1、A2和C1到A2、C2是否是人口迁移。
由题可知: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机械增长)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人区;反之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归纳:引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讨论: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参照课本,p9页活动)
加强对外联系;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收入等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增加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代表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代表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代表无关因素
讨论:什么引起了人口的迁移?(课本p9页)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看图片理解推力和拉力因素
讨论:读教材P10-11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①气候、自然环境 东北部地区纬度高气候冷湿;环境污染,用地紧张,地价较高;(推力) 南部与西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暖和;环境优美;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兴起;新资源开发(拉力)。
1.自然环境因素举例:
②资源: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荒漠化地区的主要推力为水源缺乏,因此发生大规模人口迁出。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直到今天,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的不足和土地生产力的衰竭而迁移。
④自然灾害: 在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推力);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在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据统计,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近一半。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乡村高,对乡村具有明显拉力。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吸引了大量年轻而又素质较高的迁移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深圳常住人口为1035.79万,其中约有798万人是非户籍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77%。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口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目前,南亚次大陆三个大国人口的宗教构成中,印度80%以上是印度教徒,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则分别占本国人口的98%和80%。
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照片上的小王,明天要从厦大正式调往爱人工作所在地南京了,引起这一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日本高校研究院所中有一些中国学子,导致他们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学以致用:案例——美国的人口迁移
读图思考: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哪些?归纳 美国不同阶段国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因素及流向。
总结: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东北部老工业区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
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乡村城市
归纳: 美国不同阶段国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流向。
图甲 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欧、 非、亚)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
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读右图,对比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改革开放政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农村迁往城市由内陆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列表对比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美国的移民政策 从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1965年,美国又颁布“优惠制”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 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类专业人才移居美国。 为吸引优秀学生留居美国,美国对他们实行“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结果外国留学生学成后约有一半定居美国,如在1991-1992年留美的约60万名外国留学生中,有近5%毕业后滞留美国或加入美国国籍。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 哪些是国际迁移( )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1、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工。2、考取大学后去异地读书3、家住天津,每天去北京上班4、外出旅游,度假5、从A地转到B地定居6、科学家去南极进行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7、大学生分配到外地工作8、三峡库区的人口迁移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②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③90年代后期向西部迁移人口增多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⑧“三峡” 移民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⑴ 世界人口迁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
⑵ 发达国家经济、文化水平高,但人口增长慢,劳动力较为短缺;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增长快,有大量劳动力过剩。
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
1.根据上表,说一说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
这节课我们学习并探讨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现象以及区别,引起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课件ppt,共60页。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变化,机械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迁移,什么是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推拉理论,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12人口迁移精品课件pptx、12人口迁移解析版练习docx、12人口迁移导学案docx、12人口迁移原卷版练习docx、12人口迁移第三课时教案docx、12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教案docx、12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案docx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