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问题情境,探究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的方法,探索省略加号.,解决问题,完成教材24页探究,课堂练习,回顾反思,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课 题1.3.2有理数的减法课时第二课时课 型新授课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学情分析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二、探究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的方法 三、探索省略加号. 四、解决问题、随堂练习 五、完成教材24页探究 六、课堂练习七、回顾反思、加深印象八、作业1、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教师引导:你们是怎样算的?你还能发现不同的算法吗?提出课题: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2、(1)回顾小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以教科书23页例5计算(-20)+(+3)-(-5)-(+7)为例来说明.(3)教师引导,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巡回观察,作适当指导.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勇敢交流.(4)归纳明确“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如:a+b-c= a+b+(-c)3、教师引导:式子(一20)+(+3)十(+5)十(一7)是一20,+3,+5,一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一20+3+5—7,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鼓励学生使用第一种读法.4、(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 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引例中的问题,你对这两种算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2)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1)(-5)+(+7)-(-3)-(+1)2)10+(-8)-(+18)-(-5)(3)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5、在数轴上,点A, B分别表示数a, b.利用有理数减法,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A , B之间的距离;a=0,b=6; a=2,b=6; a=2,b=-6; a=-2,b=-6你能发现点A, B之间的距离与a与b之间的关系吗?6、见课件7、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8、教科书第25-26页第5、7、8、9、10、13题1、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 2、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讨论交流,然后请2~3个学生发言.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利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 学生交流汇报.(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思考并试读并让学生体会两种读法的区别。 4、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互帮,生生互评。 , 5、学生独立思考后并小组讨论,形成结论。请小组代表全班汇报。 6、学生独立完成。7、学生反思归纳 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若学生不能进一步计算, 这里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算出答案,估计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他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后,提示他们使用运算律. 板书设计1.3.2有理数减法(2)一、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如:a+b-c= a+b+(-c)二、例5:计算 (-20)+(+3)-(-5)-(+7)三、小结参考书目及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知识链接,学具准备,学习过程,拓展备课,课后反思,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3.2 有理数的减法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