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展开初 二数学学科学习指导案
年 9 月 3日
课 题 | 12.1全等三角形 | 课型 | 新受 | 课时 | 1 | |||
教材分析 | 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 |||||||
学情分析 | 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 |||||||
课程目标 |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够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发现等过程,培养识图能力及审美意识.
| |||||||
学习重点 | 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及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 |||||||
学习难点 | 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及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 | |||||||
学习过程 | ||||||||
学习内容 | 学习形式 | 教师指导 | 时间 | |||||
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A:(1)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形状 ,大小 .)
① ② ③ (2)找出教科书P2三幅图中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并记下来. (3)请再举出类似的例子(至少3个). (4)按照P2“思考”中的方法动手操作,并回答其中问题. (5)由此,你发现上述图形的共同特征是: 完全相同——放在一起能够 (6)进而得出概念: 叫做全等形.
|
小组合作
分组发言
|
点拨、指导 |
10 | |||||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学习过程 | |||
学习内容 | 学习形式 | 教师指导 | 时间 |
类似的, 叫做全等三角形. (7)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形?为什么? ① ②
B:(1)请在硬卡纸上制作两个全等三角形,把它们取下来,并重合在一起. 叫做对应顶点, 叫做对应边, 叫做对应角. (2)△ABC与△DEF全等,记作△ABC △DEF,读作△ABC △DEF.(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把你自制的一对全等三角形纸片重合,你发现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2)回答P3下边“思考”中提出的问题,并填空: 图11.1-1中,AB=DE,AC= ,BC= ;∠A=∠D, ∠B= ,∠C= . (3)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请默写. (4)如图,△ABC与△ADC全等,请用数学符号表示出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相等的边和角.
|
讨论
回答
归纳
证明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 |
指导
板书
批改
评价 |
15
15 |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当堂检测 | 如图,已知△ABC≌△AEF,∠B=∠E,AB=AE, (1)请写出其它的对应边、对应角;(2)∠BAE=∠CAF吗?为什么?
|
作业布置 | 书 能力培养 |
板书设计 | 12.1全等三角形 例题1 例题2 |
课后反思 |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展示、汇报、教师评价归纳
|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数学教育家)
初中数学12.1 全等三角形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1 全等三角形精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共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