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二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化现象。
2.知道液化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液化现象,了解其应用。
2.通过观察液化现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实验的魅力,培养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直角玻璃管、软木塞、酒精灯、水、铁板、注射器、乙醚。
教师:小学自然和初中一年级的地理课本中都讲过,雨的形成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降水,这是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日常生活中液化现象也经常可以看到。
1.降低温度,气体液化
演示实验:把热水装在烧瓶中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直角玻璃管插在软木塞上然后塞住烧瓶口,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当瓶中的水沸腾时,将铁板靠近烧瓶口,可见水从铁板上滴下。
引导学生观察:在直角玻璃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在玻璃管口一小段段距离的位置才看见“白气”。很显然,从玻璃管喷出来的是“水蒸气”,水蒸气无色看不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人们才看见,所以“白气”是小水珠不是气。
总结:气体温度降低可以液化,大量实验表明,所以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气体液化
问题:使气体液化是否只有降低温度一种办法?用温度降低的方法虽然能使所有的气体液化,但是要使气体的温度足够低,需要非常复杂的技术,所以人们就想寻找能在不太低的温度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演示: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全部变为乙醚蒸气,然后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体积,让学生注意观察有没有液体出现。(注:本实验若用投影仪投影观察效果较明显)
实验结论: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教师强调;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自然现象入手,引入新课。
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一个个演示实验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
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苏科版2.2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2.2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器材,小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