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 同步精讲精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同步精讲精练专题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原卷版doc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同步精讲精练专题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3" \t "正文,1" \h
\l "_Tc1161" 【题型1 衰变方程】
\l "_Tc25206" 【题型2 衰变的实质】
\l "_Tc9103" 【题型3 衰变次数问题】
\l "_Tc6522" 【题型4 半衰期的认识】
\l "_Tc10925" 【题型5 半衰期的应用】
\l "_Tc2094" 【题型6 人工核转变问题】
\l "_Tc22177" 【题型7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l "_Tc24590" 【题型8 衰变与动量综合】
【题型1 衰变方程】
【例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 eq \\al(14, 7)N+eq \\al(4,2)He→eq \\al(17, 8)O+eq \\al(1,1)H B. eq \\al(238, 92)U→eq \\al(234, 90)Th+eq \\al(4,2)He
C.eq \\al(2,1)H+eq \\al(3,1)H→eq \\al(4,2)He+eq \\al(1,0)n D. eq \\al(234, 90)Th→eq \\al(234, 91)Pa+eq \\al( 0, -1)e
【变式1-1】在核反应堆中,eq \\al(238, 92)U吸收一个中子后生成eq \\al(239, 94)Pu,eq \\al(239, 94)Pu是重要的核燃料,其衰变方程式为eq \\al(239, 94)Pu→eq \\al(235, 92)U+eq \\al(4,2)He+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是一个β衰变过程
B.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质量数守恒,所以没有核能量释放
C.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中的γ光子是由eq \\al(235, 92)U原子核能级跃迁产生的
D.eq \\al(238, 92)U吸收一个中子后生成eq \\al(239, 94)Pu的核反应过程是一个α衰变过程
【变式1-2】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
A.eq \\al(14, 6)C→eq \\al(14, 7)N+eq \\al( 0,-1)e
B.eq \\al(235, 92)U+eq \\al(1,0)n→eq \\al(139, 53)I+eq \\al(95,39)Y+2eq \\al(1,0)n
C.eq \\al(2,1)H+eq \\al(3,1)H→eq \\al(4,2)He+eq \\al(1,0)n
D.eq \\al(4,2)He+eq \\al(27,13)Al→eq \\al(30,15)P+eq \\al(1,0)n
【变式1-3】(多选)如图,匀强磁场中的O点有一静止的原子核eq \\al(234, 90)Th发生了某种衰变,衰变方程为eq \\al(234, 90)Th→eq \\al(A,Z)Y+eq \\al( 0,-1)e,反应生成的粒子eq \\al( 0,-1)e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关于该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q \\al(234, 90)Th发生的是α衰变
B.eq \\al(234, 90)Th发生的是β衰变
C.A=234,Z=91
D.新核eq \\al(A,Z)Y和粒子eq \\al( 0,-1)e在磁场中的轨迹外切于O点
【题型2 衰变的实质】
【例2】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采用放射性材料作为发电能源为火星车供电。中的元素Pu是,其发生衰变的半衰期为87.7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B.发生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C.经过263.1年,大约还有12.5%的原子核Pu没发生衰变
D.当气温和引力环境发生改变,Pu的半衰期可能会发生变化
【变式2-1】eq \\al(234, 90)Th具有放射性,发生一次β衰变成为新原子核X的同时放出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q \\al(234, 90)Th核能放射出β粒子,说明其原子核内有β粒子
B.新核X的中子数为143
C.eq \\al(234, 90)Th核的质量等于新核X与β粒子的质量之和
D.让eq \\al(234, 90)Th同其他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其半衰期将增大
【变式2-2】(多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多2个中子
B.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C.射线比射线的电离作用大
D.某元素的半衰期为T,则该元素的10个原子核经过时间T,一定有5个原子数发生了衰变
【变式2-3】(多选)居室装修中常用的花岗岩、大理石等材料,有些含有铀、钍的石材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氡吸入呼吸道中会进行放射性衰变,放射出、、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引发肺癌、白血病等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B.放射性元素(铀核)经过7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变为(铅核)
C.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其半衰期不变
D.射线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中子时产生的电子
【题型3 衰变次数问题】
【例3】如图,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 )
A.6 B.8
C.10 D.14
【变式3-1】(多选)由于放射性元素eq \\al(237, 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eq \\al(237, 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eq \\al(209, 83)Bi,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
A.eq \\al(209, 83)Bi的原子核比eq \\al(237, 93)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
B.eq \\al(209, 83)Bi的原子核比eq \\al(237, 93)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
【变式3-2】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q \\al(234, 90)Th→eq \\al(234, 91)Pa+eq \\al( 0,-1)e是β衰变方程,eq \\al(238, 92)U→eq \\al(234, 90)Th+eq \\al(4,2)He是核裂变方程
B.eq \\al(235, 92)U+eq \\al(1,0)n→eq \\al(144, 56)Ba+eq \\al(89,36)Kr+3eq \\al(1,0)n是核裂变方程,也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
C.eq \\al(234, 90)Th衰变为eq \\al(222, 86)Rh,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
D.铝核eq \\al(27,13)Al被α粒子击中后产生的反应生成物是磷eq \\al(30,15)P,同时放出一个质子
【变式3-3】2020年3月15日中国散列中子源(CSNS)利用中子成像技术帮助中国科技大学进行了考古方面的研究。散射中子源是研究中子特性、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的科研装置。下列关于中子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轰击eq \\al(14, 7)N,生成eq \\al(17, 8)O并产生了中子
B.eq \\al(238, 92)U经过4次α衰变,2次β衰变后,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少了10个
C.γ射线实质是高速中子流,可用于医学的放射治疗
D.核电站可通过“慢化剂”控制中子数目来控制核反应的速度
【题型4 半衰期的认识】
【例4】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个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剩余50个未衰变的原子核
B.通过化学方法可以改变故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C.通过物理方法可以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半衰期越长对环境的影响时间越长
【变式4-1】医学治疗中常用放射性核素113In产生γ射线,而113In是由半衰期相对较长的113Sn衰变产生的。对于质量为m0的113Sn,经过时间t后剩余的113Sn质量为m,其eq \f(m,m0)t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到113Sn的半衰期为( )
A.67.3 d B.101.0 d C.115.1 d D.124.9 d
【变式4-2】已知eq \\al(234, 90)Th的半衰期为24天.4 geq \\al(234, 90)Th经过72天还剩下( )
A.0 B.0.5 g
C.1 g D.1.5 g
【变式4-3】现代考古中可利用的衰变规律测定古生物的年代,衰变时放出________(填粒子符号),并生成新核。如图所示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任意时刻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与时的原子数的比值),则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_______年。若从某次考古时发掘出来的木材中,检测到所含的比例是正在生长的植物中的80%,则该木材距今约_______年。
【题型5 半衰期的应用】
【例5】(多选)活体生物由于需要呼吸,其体内的14C含量大致不变,死后停止呼吸,体内的14C含量开始减少。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定,人们可通过测定古木的14C 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14C衰变为14N的半衰期约为5 730年,某古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约为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龄约为5 730年
B.14C与14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升高古木样品所处环境的温度将加速14C的衰变
【变式5-1】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铝同位素26Al。26Al核β+衰变的衰变方程为eq \\al(26,13)Al―→eq \\al(26,12)Mg+eq \\al(0,1)e,测得26Al核的半衰期为72万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6Al核的质量等于26Mg核的质量
B.26Al核的中子数大于26Mg核的中子数
C.将铝同位素26Al放置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其半衰期不变
D.银河系中现有的铝同位素26Al将在144万年后全部衰变为26Mg
【变式5-2】核污水中常含有氚(eq \\al(3,1)H)等放射性核素,处置不当将严重威胁人类安全。氚β衰变的半衰期长达12.5年,衰变方程为eq \\al(3,1)H―→eq \\al(A,Z)He+eq \\al( 0,-1)e+eq \x\t(ν)e,其中eq \x\t(ν)e是质量可忽略不计的中性粒子,Z=________,A=________。若将含有质量为m的氚的核污水排入大海,即使经过50年,排入海中的氚还剩________m(用分数表示)。
【变式5-3】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eq \f(m,4) B.eq \f(m,8)
C.eq \f(m,16) D.eq \f(m,32)
【题型6 人工核转变问题】
【例6】(多选)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首次产生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X,反应方程为eq \\al(4,2)He+eq \\al(27,13)Al→X+eq \\al(1,0)n。X会衰变成原子核Y,衰变方程为X→Y+eq \\al(0,1)e。则( )
A.X的质量数与Y的质量数相等
B.X的电荷数比Y的电荷数少1
C.X的电荷数比eq \\al(27,13)Al的电荷数多2
D.X的质量数与eq \\al(27,13)Al的质量数相等
【变式6-1】用“中子活化”技术分析某样品的成分,中子轰击样品中的eq \\al(14, )7N产生eq \\al(14, )6C和另一种粒子X,则X是( )
A.质子 B.α粒子
C.β粒子 D.正电子
【变式6-2】硼(B)中子俘获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治疗时先给病人注射一种含硼的药物,随后用中子照射,硼俘获中子后,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锂(Li)离子。这个核反应的方程是( )
A.eq \\al(10, 5)B+eq \\al(1,0)n―→eq \\al(7,3)Li+eq \\al(4,2)He B.eq \\al(11, 5)B+eq \\al(4,2)He―→eq \\al(14, 7)N+eq \\al(1,0)n
C.eq \\al(14, 7)N+eq \\al(4,2)He―→eq \\al(17, 8)O+eq \\al(1,1)H D.eq \\al(14, 7)N+eq \\al(1,0)n―→eq \\al(14, 6)C+eq \\al(1,1)H
【变式6-3】下列核反应属于人工转变的是( )
A.eq \\al(234, 90)Th→eq \\al(234, 91)Pa+eq \\al( 0,-1)e
B.eq \\al(4,2)He+eq \\al(9,4)Be→eq \\al(12, 6)C+eq \\al(1,0)n
C.eq \\al(235, 92)U+eq \\al(1,0)n→eq \\al(136, 54)Xe+eq \\al(90,38)Sr+10eq \\al(1,0)n
D.eq \\al(2,1)H+eq \\al(3,1)H→eq \\al(4,2)He+eq \\al(1,0)n
【题型7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例7】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把静电荷导走
B.利用β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
C.利用α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
D.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变式7-1】(多选)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 815O注入人体, 8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采集后,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图像。则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815O在人体内的衰变方程式为 815O→ 715N+-10e
B.正、负电子的湮灭方程是 10e+-1 0e2γ
C.在PET中, 815O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在PET中, 815O的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变式7-2】在医学上钴-60的放射性常用于癌症的放射治疗。一个钴-60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后衰变成一个镍核(),并伴随产生了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γ射线的电离本领比β射线强
B.氢原子的能级跃迁中不可能放出γ射线
C.γ射线与光电效应中的光电子是同一种物质
D.钴的体积必须大于临界体积,其衰变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变式7-3】居里夫人在实验中发现了半衰期为138天的钋元素,该元素通过一次衰变,变为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276天,钋可以全部转化为铅
B.发生衰变时,原子核释放出一个电子
C.射线穿透力很强,可射穿几厘米厚的铅板
D.Pb元素中的X值为82
【题型8 衰变与动量综合】
【例8】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b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外
【变式8-1】(多选)静止的eq \\al(211, 83)Bi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大、小圆半径分别为R1、R2。则下列关于此核衰变方程和两圆轨迹半径比值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eq \\al(211, 83)Bi―→eq \\al(207, 81)Tl+eq \\al(4,2)He B.eq \\al(211, 83)Bi―→eq \\al(211, 84)P+eq \\al( 0,-1)e
C.R1∶R2=84∶1 D.R1∶R2=207∶4
【变式8-2】一个eq \\al(238, 92)U 原子核静止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它放出一个α粒子(eq \\al(4,2)He),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α粒子与衰变后的新核在磁场中做的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半径之比是45∶1
B.运动周期之比是1∶117
C.动能总是大小相等
D.动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变式8-3】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则:
(1)图中哪一个圆是α粒子的径迹?(说明理由)
(2)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题型1 衰变方程】
【例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 eq \\al(14, 7)N+eq \\al(4,2)He→eq \\al(17, 8)O+eq \\al(1,1)H B. eq \\al(238, 92)U→eq \\al(234, 90)Th+eq \\al(4,2)He
C.eq \\al(2,1)H+eq \\al(3,1)H→eq \\al(4,2)He+eq \\al(1,0)n D. eq \\al(234, 90)Th→eq \\al(234, 91)Pa+eq \\al( 0, -1)e
解析:选B α衰变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eq \\al(4,2)He)的核反应,选项B正确。
【变式1-1】在核反应堆中,eq \\al(238, 92)U吸收一个中子后生成eq \\al(239, 94)Pu,eq \\al(239, 94)Pu是重要的核燃料,其衰变方程式为eq \\al(239, 94)Pu→eq \\al(235, 92)U+eq \\al(4,2)He+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是一个β衰变过程
B.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质量数守恒,所以没有核能量释放
C.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中的γ光子是由eq \\al(235, 92)U原子核能级跃迁产生的
D.eq \\al(238, 92)U吸收一个中子后生成eq \\al(239, 94)Pu的核反应过程是一个α衰变过程
答案 C
解析 由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放出α粒子,为α衰变过程,故A错误;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质量发生亏损,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衰变过程放出能量,故B错误;eq \\al(239, 94)Pu衰变过程中产生的eq \\al(235, 92)U原子核不稳定而发生跃迁同时放出光子即释放能量,故C正确;eq \\al(238, 92)U吸收一个中子后生成eq \\al(239, 94)Pu的核反应过程没有放出α粒子,也不是一个α衰变过程,故D错误。
【变式1-2】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
A.eq \\al(14, 6)C→eq \\al(14, 7)N+eq \\al( 0,-1)e
B.eq \\al(235, 92)U+eq \\al(1,0)n→eq \\al(139, 53)I+eq \\al(95,39)Y+2eq \\al(1,0)n
C.eq \\al(2,1)H+eq \\al(3,1)H→eq \\al(4,2)He+eq \\al(1,0)n
D.eq \\al(4,2)He+eq \\al(27,13)Al→eq \\al(30,15)P+eq \\al(1,0)n
解析:选A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A选项为β衰变方程,B选项为重核裂变方程,C选项为轻核聚变方程,D选项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故A正确。
【变式1-3】(多选)如图,匀强磁场中的O点有一静止的原子核eq \\al(234, 90)Th发生了某种衰变,衰变方程为eq \\al(234, 90)Th→eq \\al(A,Z)Y+eq \\al( 0,-1)e,反应生成的粒子eq \\al( 0,-1)e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关于该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q \\al(234, 90)Th发生的是α衰变
B.eq \\al(234, 90)Th发生的是β衰变
C.A=234,Z=91
D.新核eq \\al(A,Z)Y和粒子eq \\al( 0,-1)e在磁场中的轨迹外切于O点
答案 BC
解析 衰变放出一个电子,所以为β衰变,故A错误,B正确;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A=234,Z=91,故C正确;由于新核eq \\al(A,Z)Y和粒子eq \\al( 0,-1)e电性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新核eq \\al(A,Z)Y和粒子eq \\al( 0,-1)e在磁场中的轨迹内切于O点,故D错误.
【题型2 衰变的实质】
【例2】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采用放射性材料作为发电能源为火星车供电。中的元素Pu是,其发生衰变的半衰期为87.7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B.发生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C.经过263.1年,大约还有12.5%的原子核Pu没发生衰变
D.当气温和引力环境发生改变,Pu的半衰期可能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衰变是原子核放出一个粒子,形成一个新核,故A错误;发生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故B错误;发生衰变后剩余质量所以大约还有12.5%的原子核Pu没发生衰变,故C正确;半衰期只与元素自身有关,故D错误。选C。
【变式2-1】eq \\al(234, 90)Th具有放射性,发生一次β衰变成为新原子核X的同时放出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q \\al(234, 90)Th核能放射出β粒子,说明其原子核内有β粒子
B.新核X的中子数为143
C.eq \\al(234, 90)Th核的质量等于新核X与β粒子的质量之和
D.让eq \\al(234, 90)Th同其他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其半衰期将增大
答案 B
解析 放射出β粒子,是由于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放出的,故A错误;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新核的质子数为91,质量数为234,则中子数为234-91=143,故B正确;发生β衰变时会放出能量,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元素原子核的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故D错误。
【变式2-2】(多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多2个中子
B.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C.射线比射线的电离作用大
D.某元素的半衰期为T,则该元素的10个原子核经过时间T,一定有5个原子数发生了衰变
【答案】AB
【解析】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故有92个质子、146个中子,有90个质子、144个中子,故A正确;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故B正确;射线是高能电磁波穿透能力最强、电离作用最弱,射线实质是氦原子核,电离作用最大、穿透能力最弱,故C错误;半衰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原子核的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成立,少量原子核是无法确定其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有一半发生衰变所需时间并不一定等于半衰期,故D错误。故选AB。
【变式2-3】(多选)居室装修中常用的花岗岩、大理石等材料,有些含有铀、钍的石材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氡吸入呼吸道中会进行放射性衰变,放射出、、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引发肺癌、白血病等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B.放射性元素(铀核)经过7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变为(铅核)
C.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其半衰期不变
D.射线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中子时产生的电子
【答案】 ABC
【解析】 、、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A正确;放射性元素铀衰变为铅核,质量数减小28,而质子数减小10,经过一次衰变,质量数减小4,质子数减小2,而一次衰变质量数不变,则质子数增大1,因此要经过7次衰变和4次衰变,故B正确;半衰期与化学状态无关,所以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其半衰期不变,故C正确;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衰变为质子时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BC。
【题型3 衰变次数问题】
【例3】如图,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 )
A.6 B.8
C.10 D.14
解析:选A X的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146+92=238,Y的中子数为124,质子数为82,质量数为124+82=206,质量数减少238-206=32,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32÷4=8,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82-(92-2×8)=6,即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6,A正确。
【变式3-1】(多选)由于放射性元素eq \\al(237, 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eq \\al(237, 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eq \\al(209, 83)Bi,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
A.eq \\al(209, 83)Bi的原子核比eq \\al(237, 93)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
B.eq \\al(209, 83)Bi的原子核比eq \\al(237, 93)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
解析:选BC eq \\al(209, 83)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eq \\al(237, 93)Np的中子数为237-93=144,eq \\al(209, 83)Bi的原子核比eq \\al(237, 93)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A错、B对;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α衰变的次数为eq \f(237-209,4)=7次,β衰变的次数是2×7-(93-83)=4次,C对、D错。
【变式3-2】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q \\al(234, 90)Th→eq \\al(234, 91)Pa+eq \\al( 0,-1)e是β衰变方程,eq \\al(238, 92)U→eq \\al(234, 90)Th+eq \\al(4,2)He是核裂变方程
B.eq \\al(235, 92)U+eq \\al(1,0)n→eq \\al(144, 56)Ba+eq \\al(89,36)Kr+3eq \\al(1,0)n是核裂变方程,也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
C.eq \\al(234, 90)Th衰变为eq \\al(222, 86)Rh,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
D.铝核eq \\al(27,13)Al被α粒子击中后产生的反应生成物是磷eq \\al(30,15)P,同时放出一个质子
答案 C
解析 核反应方程eq \\al(234, 90)Th→eq \\al(234, 91)Pa+eq \\al( 0,-1)e放射出电子,是β衰变方程,eq \\al(238, 92)U→eq \\al(234, 90)Th+eq \\al(4,2)He是α衰变方程,故A错误;核反应方程eq \\al(235, 92)U+eq \\al(1,0)n→eq \\al(144, 56)Ba+eq \\al(89,36)Kr+3eq \\al(1,0)n是核裂变方程,不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是原子弹的核反应方程,故B错误;在α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在β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设经过了m次α衰变,则有4m=234-222=12,解得m=3,经过了n次β衰变,则有2m-n=90-86=4,解得n=2,故C正确;铝核eq \\al(27,13)Al被α粒子击中后,核反应方程为eq \\al(27,13)Al+eq \\al(4,2)He→eq \\al(30,15)P+eq \\al(1,0)n,故D错误。
【变式3-3】2020年3月15日中国散列中子源(CSNS)利用中子成像技术帮助中国科技大学进行了考古方面的研究。散射中子源是研究中子特性、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的科研装置。下列关于中子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轰击eq \\al(14, 7)N,生成eq \\al(17, 8)O并产生了中子
B.eq \\al(238, 92)U经过4次α衰变,2次β衰变后,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少了10个
C.γ射线实质是高速中子流,可用于医学的放射治疗
D.核电站可通过“慢化剂”控制中子数目来控制核反应的速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eq \\al(4,2)He+eq \\al(14, 7)N→eq \\al(17, 8)O+eq \\al(1,1)H,故A错误;每次α衰变,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中子数少2;每次β衰变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中子数少1,所以4次α衰变,2次β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少4×2+2×1=10,故B正确;γ射线实质是光子流,故C错误;镉棒可以吸收中子,核反应堆中,通过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可以控制核反应的速度,故D错误。
【题型4 半衰期的认识】
【例4】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个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剩余50个未衰变的原子核
B.通过化学方法可以改变故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C.通过物理方法可以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半衰期越长对环境的影响时间越长
【答案】D
【解析】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是对大量原子核适用,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故A错误;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决定,与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故BC错误;半衰期越长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度越慢,对环境的影响时间越长。故D正确。故选D。
【变式4-1】医学治疗中常用放射性核素113In产生γ射线,而113In是由半衰期相对较长的113Sn衰变产生的。对于质量为m0的113Sn,经过时间t后剩余的113Sn质量为m,其eq \f(m,m0)t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到113Sn的半衰期为( )
A.67.3 d B.101.0 d C.115.1 d D.124.9 d
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从eq \f(m,m0)=eq \f(2,3)到eq \f(m,m0)=eq \f(1,3),说明eq \f(2,3)m0的113Sn恰好衰变了一半,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知半衰期为T=182.4 d-67.3 d=115.1 d,C正确。
【变式4-2】已知eq \\al(234, 90)Th的半衰期为24天.4 geq \\al(234, 90)Th经过72天还剩下( )
A.0 B.0.5 g
C.1 g D.1.5 g
答案 B
解析 由衰变公式m′=m(eq \f(1,2)),知m′=4× g=4×(eq \f(1,2))3 g=0.5 g,故B正确.
【变式4-3】现代考古中可利用的衰变规律测定古生物的年代,衰变时放出________(填粒子符号),并生成新核。如图所示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任意时刻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与时的原子数的比值),则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_______年。若从某次考古时发掘出来的木材中,检测到所含的比例是正在生长的植物中的80%,则该木材距今约_______年。
【答案】 5 700 1 900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为
活体中含量不变,生物死亡后,开始减少,设活体中的含量为,发掘出的木材中为,设的半衰期为,则由半衰期的定义得 则 当时 由题图得半衰期
年 当时 年
【题型5 半衰期的应用】
【例5】(多选)活体生物由于需要呼吸,其体内的14C含量大致不变,死后停止呼吸,体内的14C含量开始减少。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定,人们可通过测定古木的14C 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14C衰变为14N的半衰期约为5 730年,某古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约为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龄约为5 730年
B.14C与14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升高古木样品所处环境的温度将加速14C的衰变
答案 AC
解析 设原来14C的质量为M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则有M=M0(eq \f(1,2))n,其中n为半衰期的个数,由题意可知剩余质量为原来的eq \f(1,2),故n=1,所以死亡时间为5 730年,故A正确;14C的中子数是8个,14N的中子数是7个,故B错误;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质量数没有变化,而核电荷数增加1,是14C中的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放出β射线,故C正确;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所处环境无关,故D错误。
【变式5-1】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铝同位素26Al。26Al核β+衰变的衰变方程为eq \\al(26,13)Al―→eq \\al(26,12)Mg+eq \\al(0,1)e,测得26Al核的半衰期为72万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6Al核的质量等于26Mg核的质量
B.26Al核的中子数大于26Mg核的中子数
C.将铝同位素26Al放置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其半衰期不变
D.银河系中现有的铝同位素26Al将在144万年后全部衰变为26Mg
解析:选C 26Al核发生β+衰变的过程中释放正电子的同时还有核能释放,发生质量亏损,所以26Al核的质量大于26Mg核的质量,故A错误;26Al核的中子数n1=26-13=13,而26Mg核的中子数n2=26-12=14,所以26Al核的中子数小于26Mg核的中子数,故B错误;半衰期是原子核固有的属性,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故C正确;铝同位素26Al的半衰期为72万年,所以经过144万年也就是两个半衰期后还剩下eq \f(1,4)没有衰变,故D错误。
【变式5-2】核污水中常含有氚(eq \\al(3,1)H)等放射性核素,处置不当将严重威胁人类安全。氚β衰变的半衰期长达12.5年,衰变方程为eq \\al(3,1)H―→eq \\al(A,Z)He+eq \\al( 0,-1)e+eq \x\t(ν)e,其中eq \x\t(ν)e是质量可忽略不计的中性粒子,Z=________,A=________。若将含有质量为m的氚的核污水排入大海,即使经过50年,排入海中的氚还剩________m(用分数表示)。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得Z=2,A=3,经过50年,排入海水中的氚的剩余质量为m′=m
答案:2 3 eq \f(1,16)
【变式5-3】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eq \f(m,4) B.eq \f(m,8)
C.eq \f(m,16) D.eq \f(m,32)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衰变规律m剩=m·=m·(eq \f(1,2))4=eq \f(m,16),C项正确.
【题型6 人工核转变问题】
【例6】(多选)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首次产生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X,反应方程为eq \\al(4,2)He+eq \\al(27,13)Al→X+eq \\al(1,0)n。X会衰变成原子核Y,衰变方程为X→Y+eq \\al(0,1)e。则( )
A.X的质量数与Y的质量数相等
B.X的电荷数比Y的电荷数少1
C.X的电荷数比eq \\al(27,13)Al的电荷数多2
D.X的质量数与eq \\al(27,13)Al的质量数相等
答案 AC
解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eq \\al(4,2)He+eq \\al(27,13)Al→X+eq \\al(1,0)n方程中X的质量数为30,电荷数为15,再根据X→Y+eq \\al(0,1)e方程可知Y的质量数为30,电荷数为14,故X的质量数与Y的质量数相等,X的电荷数比Y的电荷数多1,X的电荷数比eq \\al(27,13)Al的电荷数多2,X的质量数比eq \\al(27,13)Al的质量数多3,选项A、C正确,B、D错误。
【变式6-1】用“中子活化”技术分析某样品的成分,中子轰击样品中的eq \\al(14, )7N产生eq \\al(14, )6C和另一种粒子X,则X是( )
A.质子 B.α粒子
C.β粒子 D.正电子
解析:选A 该核反应方程为eq \\al(14, )7N+eq \\al(1,0)n―→eq \\al(14, )6C+eq \\al(1,1)H,可知X是质子。故A正确。
【变式6-2】硼(B)中子俘获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治疗时先给病人注射一种含硼的药物,随后用中子照射,硼俘获中子后,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锂(Li)离子。这个核反应的方程是( )
A.eq \\al(10, 5)B+eq \\al(1,0)n―→eq \\al(7,3)Li+eq \\al(4,2)He B.eq \\al(11, 5)B+eq \\al(4,2)He―→eq \\al(14, 7)N+eq \\al(1,0)n
C.eq \\al(14, 7)N+eq \\al(4,2)He―→eq \\al(17, 8)O+eq \\al(1,1)H D.eq \\al(14, 7)N+eq \\al(1,0)n―→eq \\al(14, 6)C+eq \\al(1,1)H
解析:选A 由题知,硼俘获中子后,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锂(Li)离子,而α粒子为氦原子核,则这个核反应方程为eq \\al(10, 5)B+eq \\al(1,0)n―→eq \\al(7,3)Li+eq \\al(4,2)He,故选A。
【变式6-3】下列核反应属于人工转变的是( )
A.eq \\al(234, 90)Th→eq \\al(234, 91)Pa+eq \\al( 0,-1)e
B.eq \\al(4,2)He+eq \\al(9,4)Be→eq \\al(12, 6)C+eq \\al(1,0)n
C.eq \\al(235, 92)U+eq \\al(1,0)n→eq \\al(136, 54)Xe+eq \\al(90,38)Sr+10eq \\al(1,0)n
D.eq \\al(2,1)H+eq \\al(3,1)H→eq \\al(4,2)He+eq \\al(1,0)n
答案 B
解析 Th234变成Pa234,同时有一个电子产生,属于β衰变,故A错误;用α粒子轰击Be,产生了碳原子,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B正确;C选项中反应方程为重核的裂变,故C错误;氘与氚反应生成氦核,属于轻核聚变反应,故D错误.
【题型7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例7】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把静电荷导走
B.利用β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
C.利用α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
D.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答案:D
解析: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应利用α射线的电离作用,A错误;γ射线对生物具有物理化学作用,照射种子可使基因变异,可用于放射性治疗,β射线不具有生物作用,B、C错误;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放射性同位素带有“放射性标记”,可用探测器探测,D正确。
【变式7-1】(多选)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 815O注入人体, 8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采集后,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图像。则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815O在人体内的衰变方程式为 815O→ 715N+-10e
B.正、负电子的湮灭方程是 10e+-1 0e2γ
C.在PET中, 815O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在PET中, 815O的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答案:BC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 815O在人体内的衰变方程为 815O→ 715N+10e,故A错误,符合题意;正、负电子湮灭生成两个光子,湮灭方程是 10e+-1 0e2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在PET中, 815O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变式7-2】在医学上钴-60的放射性常用于癌症的放射治疗。一个钴-60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后衰变成一个镍核(),并伴随产生了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γ射线的电离本领比β射线强
B.氢原子的能级跃迁中不可能放出γ射线
C.γ射线与光电效应中的光电子是同一种物质
D.钴的体积必须大于临界体积,其衰变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答案】B
【解析】射线不带电,其电离本领比射线弱,A错误;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大能量值为13.6eV,属于紫外线,不可能放出射线,B正确;射线是光子,与光电子不是同一种物质,C错误;钻的衰变不需要到达临界体积,只有当重核裂变到达临界体积时才能发生,D错误。故选B。
【变式7-3】居里夫人在实验中发现了半衰期为138天的钋元素,该元素通过一次衰变,变为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276天,钋可以全部转化为铅
B.发生衰变时,原子核释放出一个电子
C.射线穿透力很强,可射穿几厘米厚的铅板
D.Pb元素中的X值为82
【答案】D
【解析】根据 其中 可知钋经过276天还剩余原来的 ,A错误;发生α衰变实质是原子核内释放出,B错误;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C错误;根据质量数和和荷电荷数守恒 解得 D正确。故选D。
【题型8 衰变与动量综合】
【例8】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b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外
[解析] 本题考查对α粒子及β粒子的性质的了解,对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左手定则的应用能力。原来静止的核,放出粒子后,总动量守恒,所以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反,根据图示,它们在同一磁场中是向同一侧偏转的,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必带异种电荷,故应为β衰变;由于不知它们的旋转方向,因而无法判定磁场是向里还是向外,即都有可能。
[答案] B
【变式8-1】(多选)静止的eq \\al(211, 83)Bi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大、小圆半径分别为R1、R2。则下列关于此核衰变方程和两圆轨迹半径比值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eq \\al(211, 83)Bi―→eq \\al(207, 81)Tl+eq \\al(4,2)He B.eq \\al(211, 83)Bi―→eq \\al(211, 84)P+eq \\al( 0,-1)e
C.R1∶R2=84∶1 D.R1∶R2=207∶4
解析:选BC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0=mv1-Mv2,由左手定则可知此核衰变为β衰变,故A错误,B正确;由qvB=meq \f(v2,R)可知R=eq \f(mv,qB),所以R1∶R2=84∶1,故C正确,D错误。
【变式8-2】一个eq \\al(238, 92)U 原子核静止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它放出一个α粒子(eq \\al(4,2)He),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α粒子与衰变后的新核在磁场中做的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半径之比是45∶1
B.运动周期之比是1∶117
C.动能总是大小相等
D.动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 A
解析 衰变方程为eq \\al(238, 92)U→eq \\al(234, 90)X+eq \\al(4,2)He,衰变瞬间动量守恒,所以pα=pX,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qvB=meq \f(v2,R),解得半径R=eq \f(mv,qB)=eq \f(p,qB),所以α粒子与衰变后的新核的半径之比为eq \f(Rα,RX)=eq \f(qX,qα)=eq \f(90,2)=eq \f(45,1),A正确;原子核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eq \f(2πm,qB),所以α粒子与衰变后的新核的周期之比为eq \f(Tα,TX)=eq \f(qX,qα)·eq \f(mα,mX)=eq \f(90,2)· eq \f(4,234)=eq \f(90,117),B错误;二者动量大小始终相等,根据动量和动能的关系p=mv=eq \r(2mEk),可知α粒子与衰变后的新核的质量不同,动能不同,C错误;α粒子与衰变后的新核的动量大小始终相同,在衰变瞬间,二者方向相反,随后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动量方向变化,D错误。
【变式8-3】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则:
(1)图中哪一个圆是α粒子的径迹?(说明理由)
(2)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
[解析] (1)因为动量守恒,所以轨道半径与粒子的电荷量成反比,所以圆轨道2是α粒子的径迹,圆轨道1是新生核的径迹,两者电性相同,运动方向相反。
(2)设衰变后新生核的电荷量为q1,α粒子的电荷量为q2=2e,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衰变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所以原来原子核的电荷量q=q1+q2。
根据轨道半径公式有
eq \f(r1,r2)=eq \f(\f(m1v1,Bq1),\f(m2v2,Bq2))=eq \f(m1v1q2,m2v2q1),
又由于衰变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则
m1v1=m2v2,
以上三式联立解得q=90e。
即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为90。
[答案] (1)圆轨道2是α粒子的径迹,理由见解析 (2)9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4 互感和自感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精讲精练24自感和互感原卷版doc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精讲精练24自感和互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 电能的输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精讲精练34电能输送原卷版doc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精讲精练34电能输送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同步精讲精练专题10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教师版doc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同步精讲精练专题10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